如何避免去4s店修车被坑?

如题所述

大坑一:过度维修
过度维修是目前汽车维修保养领域比较常见的问题。所谓过度维修,顾名思义,就是明明只是一个小问题,进行小小的修理即可,但个别汽修厂商为了多赚钱,往往会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报出一系列本不需要维修的项目,提高收费金额。
对于车辆维修的专业问题,很多车主很少能够插得上手,基本就是将车开到维修地点后全权交给维修方。直到拿到长长的账单,看到远超出自己预期的费用时,车主才会发出“怎么会这么贵”的感慨。但是,在维修人员充满了专业术语的解释下,特别是在强调了不修理会影响行车安全的情况下,很多车主虽然有所质疑但也只能选择接受。
大坑二:弄虚作假
过度维修可能还算是好的,因为毕竟将车修理过了,但是弄虚作假则属于汽修厂商的主观恶意,甚至是对车主的故意欺诈。
配件以次充好、以旧充新是汽车维修中比较常见的弄虚作假手法。目前的零配件市场充斥着许多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有些汽修厂商为了节省成本,会使用次品来冒充进口零配件。
有网友在网上投诉,修车时明明购买的是原厂产品,但是却被汽修厂商偷偷地换成了副厂生产的产品,拿来的零部件没有正规包装,也不主动要求车主验收配件。以次充好可以产生巨大利润,特别是对于一些零整比非常高的车辆,一个以次充好的零配件利润可以达到上千元。
另外,在维修过程中,有的汽修厂商会将旧零件翻新后冒充新零件进行使用,并且按照全新配件价格收费,侵犯了车主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对汽车的驾驶性能和驾驶安全形成隐患。
网友说,有的汽修厂商在维修保养发动机时,会告知车主需要更换机油,却多报加油量,有的汽修厂商则使用没有公布的自定义工时定额收费,还有的汽修厂商“打闷包”,结算清单上没有工时费和材料费,而只写明其它费用、合计费用。
大坑三:恶意损坏
比弄虚作假更为过分的是对车辆进行恶意损坏,在维修中人为提高车辆损毁程度从而谋利。
擦亮眼:谨防掉“坑”
不少网友提醒,现实中的修车“套路”远不止以上这些,针对车辆修理中的各种“坑”,要做到心中有数,谨慎应对。
一是车主需要学习一些汽车相关知识。只有了解自己的车,才能有效避免被汽修厂商“忽悠”,不懂车的车主可以请“懂行”的人士陪同进行修理。
二是可以“货比三家”。如果车主不是非常着急对车辆进行修理,那么可以对多个汽修厂商进行对比,通过仔细询问,更加确切地排查车辆故障原因。
三是可以全程监督维修工的操作过程,以防车辆被动手脚。
四是不要贪图小便宜。车辆维修时一定要去正规的汽修厂商进行维修。
五是检查更换的零部件是否为原厂零部件。按照规定,原厂零部件都有正规包装,并且包装上的条码和零件条码一致。更换下来的零部件要妥善保管,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确认是否有更换的必要,另一方面如果日后发生维修质量纠纷,可以以此作为凭证。
六是结账时仔细核对明细。车主应索要汽车维修施工单,仔细核对各个维修项目及价款,并且索要发票。如果证、票不全,车主可以拒绝交费,并向机动车维修管理部门举报。
另外,一些网友还建议,尽量不要晚上去汽修厂商维修,尽量不要将爱车停放在汽修厂商过夜,以防零部件被更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