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了杀功臣火烧了庆功楼?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

如题所述

朱元璋为了杀功臣火烧庆功楼

这件事情是假的!

民间传说,朱元璋自从做了皇帝,就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谁来害了他的性命,夺了他的江山。普天之下谁有这样的本事呢?自然地,那些当初随他征战打江山的开国功臣们,就成了他的心中刺,眼中钉。

  一天,朱元璋独自坐在南京城皇宫中,偏偏这时有检校(专门检查人们行动的组织)来报,说某某大臣在背地里发牢骚,某某大臣在家里人邀人喝酒、聚友密会等等。朱元璋一听此类消息就神经过敏,心想:难不成这些人背着自己私底下有所图谋?不行,我得先下手为强。

  朱元璋很快想出计策,要将功臣们一网打尽。他先是传谕中枢:“自从立朝以来,开国虽然各赐封爵,但朕还没有好好为他们庆功表贺,如今天下太平,理应为功臣们庆贺一番。”

  四个月后,一座高楼在南京城内建造起来。朱元璋亲自写了“庆功楼”三个大字,制成金匾挂在楼门上。随后,他又选择吉日举行大型典礼,并亲自开列参加表贺的功臣名单。看上去,这是一场国家最高规格的表彰大会。

  朱元璋虽行事机密,却瞒不过有着“再生诸葛”之称的刘伯温。不过,尽管刘伯温明知道皇帝的用意,却不敢声张,再三斟酌,他写了一道奏折,借口自己年迈无用,就告老还乡避难去了。

  临走时,很多大臣都来送行,当刘伯温看见好兄弟徐达时,担忧其性命,忍不住泪流满面。徐达心知其中必有蹊跷,便寻个机会悄悄问询,刘伯温不便如实相告,只让徐达在庆功宴当日不要离皇上半步。

  很快,到了典礼的日子,庆功楼上高朋满座,热闹非常。朱元璋对前来赴宴的功臣嘘寒问暖一番后,见窗外检校和锦衣卫人员打出暗号:已将火药、干柴准备就绪。于是朱元璋就装出笑脸让众人入席。待酒过三巡,朱元璋便借口离开。

  警惕的徐达见皇上走了,连忙跟着离席,追了出去。朱元璋已经下了楼梯,回头一看,见到徐达,吃惊地问:“爱卿,你不在楼上喝酒,却下来干什么?”徐达赶紧低头哀求:“万岁,您当真一个不留吗?”

  朱元璋一听,心知徐达已经洞悉了秘密。他转念一想,便轻声对徐达说:“你既已知晓,我就饶了你吧!可往后只许你知我知,如若不然,万不容你!”

  朱元璋和徐达走后不久,庆功楼下便燃起了熊熊大火。那些功臣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哪里还能逃得出去?庆功楼和众臣子灰飞烟灭。

一切都只是民间传说,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且没有相关史记记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1

对照真实的明朝历史,虽然真实历史上,朱元璋“杀功臣”的手段十分酷烈,但那也是历时十多年,通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完成了清洗。卷入其中的“功臣”们,有的如朱亮祖,是因贪腐大案落马,其他的大多是卷入到“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并非死于“骗到庆功楼”上这种简单粗暴的法子。

特别是《火烧庆功楼》故事里几位让人虐心的“受害者”,比如被朱元璋宠妃陷害致死的李文忠,被朱元璋送蒸鹅“毒死”的徐达,真实历史上都是善终。死在“庆功楼”火灾里的耿炳文与郭英,历史上却是活到建文帝年间,比朱元璋本人还命硬。所以综合说来,这“火烧庆功楼”的凄厉景象,充其量就是个“编得很圆满”的故事。与真实的明代历史,实实在在风马牛不相及。

不过,虽然与历史不符,但《火烧庆功楼》里的情节,好些也并非空穴来风。就以其中的“徐达吃蒸鹅”桥段来说,这事儿就广泛记载于明代中期《剪灯野闻》《龙兴慈记》等野史笔记里。其来源基本是“野闻”,而且“蒸鹅毒死人”的事儿,本身就与医学不符。《明史》《明实录》里记载的徐达去世经过,也和野史里差别极大。就连收录这则野史记载的清代学者赵翼,都认为这是“传闻无稽之谈”,基本没有真实性。

朱元璋有没有烧庆功楼的话题背后,抛开真实历史上的是非恩怨,我们看到的,却是明清年间中国民间野史文化日益普及繁荣的过程。这,确实是权谋杀伐背后,另一个有趣的历史点。

第2个回答  2022-04-21

朱元璋为了杀功臣火烧庆功楼,这件事是假的,一代君王即使看自己的开国功臣不顺眼也不会这样直白的去杀掉他们,可以按的罪名那么多,非要直接开个庆功宴一起杀了,这得多没脑子。演义和部分小说里面为了衬托燕王朱棣,铺开故事线才写出这么一出。要不演义里朱元璋这边的能人那么多让朱棣怎么玩,炸个庆功楼一下死一片,还逼返一群能人,给朱棣壮大实力,这完全是故事情节需要才安排出来的,正史没有的。还有就是有一种说法由于原版《英烈传》书中屡称朱元璋为真龙天子,承应天地之命,令满清统治者极为不悦,就干脆令人对《英烈传》进行纂改,加入许多丑化污蔑朱元璋和朱明王室的内容,火烧庆功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解释也很合理。

扩展:

火烧庆功楼

朱元璋做皇帝后,担心那些与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们恃功夺权,于是建造了一座庆功楼。庆功楼建成那天,他摆下宴席邀诸位文武功臣们前来赴宴庆功,暗地里却派人在楼下埋好大量火药和干柴,准备借机引火烧楼,以除后患。这事虽然做的很隐秘,但却被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看穿了。席上,刘伯温坐在了朱元璋旁边,悄悄将朱元璋龙袍的一角压在自己的坐椅上。当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时,朱元璋悄然离席。由于有衣角牵动,刘伯温顿时警觉,于是跟随皇帝出了门。果然,朱元璋下楼以后,庆功楼便笼罩在滚滚烈焰中。可怜赴宴功臣,全部葬身火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4-21
当然是假的,这是评书里编的故事。
虽然所谓火烧庆功楼并不可信,可为什么人们愿意相信这个血腥残暴的故事呢,其实,这与朱元璋心狠手辣的性格有关。
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杀当时左丞相胡惟庸九族,随后又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并连蔓引,迄数年未靖,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冤狱。朱元璋又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再度大开杀戒。短短十四年间,朱元璋利用这两起事件几乎将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史称“胡蓝党案。
那么,朱元璋为何大肆诛杀开国功臣,这里面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巩固皇权。这一点,火烧庆功楼的传说倒是没有过分杜撰。比如开国丞相李善长。这个曾被朱元璋捧为再世萧何的谋臣,最后却被归为胡惟庸同党而惨遭灭族之灾。对于父皇的滥杀,皇太子朱标深表反对,曾进谏说,陛下诛戮过滥,恐伤和气。当时朱元璋没有说话。第二天,朱元璋故意把长满刺的棘仗扔在地上,命太子拣起。朱标怕刺手,没有立即去拣,于是朱元璋说,你怕刺不敢拣,我就把这些刺去掉再给你,难道不好吗?现在我杀的都是对国家有危险的人,除去他们,你才能坐稳江山。朱元璋不得不说,朱元璋这句话很有水平。但可惜的是,朱标在三十七岁时就病逝,继承皇位的重任落到了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朱标之子朱允头上。
如此一来,朱元璋更害怕那些功高震主的大臣威胁朱氏天下。于是,痛恨朱元璋的人们,就把他杀害功臣巩固政权的事情用文学的方式夸大,使矛盾冲突更尖锐,更富有戏剧性。
第4个回答  2022-08-31
朱元璋为了杀功臣火烧庆功楼这件事情是假的! 民间传说,朱元璋自从做了皇帝,就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谁来害了他的性命,夺了他的江山。普天之下谁有这样的本事呢?自然地,那些当初随他征战打江山的开国功臣们,就成了他的心中刺,眼中钉。  一天,朱元璋独自坐在南京城皇宫中,偏偏这时有检校(专门检查人们行动的组织)来报,说某某大臣在背地里发牢骚,某某大臣在家里人邀人喝酒、聚友密会等等。朱元璋一听此类消息就神经过敏,心想:难不成这些人背着自己私底下有所图谋?不行,我得先下手为强。  朱元璋很快想出计策,要将功臣们一网打尽。他先是传谕中枢:“自从立朝以来,开国虽然各赐封爵,但朕还没有好好为他们庆功表贺,如今天下太平,理应为功臣们庆贺一番。”  四个月后,一座高楼在南京城内建造起来。朱元璋亲自写了“庆功楼”三个大字,制成金匾挂在楼门上。随后,他又选择吉日举行大型典礼,并亲自开列参加表贺的功臣名单。看上去,这是一场国家最高规格的表彰大会。  朱元璋虽行事机密,却瞒不过有着“再生诸葛”之称的刘伯温。不过,尽管刘伯温明知道皇帝的用意,却不敢声张,再三斟酌,他写了一道奏折,借口自己年迈无用,就告老还乡避难去了。  临走时,很多大臣都来送行,当刘伯温看见好兄弟徐达时,担忧其性命,忍不住泪流满面。徐达心知其中必有蹊跷,便寻个机会悄悄问询,刘伯温不便如实相告,只让徐达在庆功宴当日不要离皇上半步。  很快,到了典礼的日子,庆功楼上高朋满座,热闹非常。朱元璋对前来赴宴的功臣嘘寒问暖一番后,见窗外检校和锦衣卫人员打出暗号:已将火药、干柴准备就绪。于是朱元璋就装出笑脸让众人入席。待酒过三巡,朱元璋便借口离开。  警惕的徐达见皇上走了,连忙跟着离席,追了出去。朱元璋已经下了楼梯,回头一看,见到徐达,吃惊地问:“爱卿,你不在楼上喝酒,却下来干什么?”徐达赶紧低头哀求:“万岁,您当真一个不留吗?”  朱元璋一听,心知徐达已经洞悉了秘密。他转念一想,便轻声对徐达说:“你既已知晓,我就饶了你吧!可往后只许你知我知,如若不然,万不容你!”  朱元璋和徐达走后不久,庆功楼下便燃起了熊熊大火。那些功臣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哪里还能逃得出去?庆功楼和众臣子灰飞烟灭。 一切都只是民间传说,真实的历史中并没有发生过这件事情,且没有相关史记记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