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育儿观:把孩子骂够了,出去之后就没有人再骂他了

如题所述

03-02 12:09

01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郭德纲回忆起自己的家教。

郭德纲的父亲是警察,母亲是教师,家教自小特别严。时至今日,郭德纲在父亲面前从来不敢翘二郎腿,说话必称“您”。

对儿子郭麒麟的教育,郭德纲也延续了一贯的家风。

他说,他对孩子特别苛刻。郭麒麟小的时候,家里好多徒弟们都来自己家住,一定要所有好吃的都是外人先吃,等所有的外人都吃完了,才告诉郭麒麟“吃吧”。

现在郭麒麟长大了,在家里也得问:“这个我能吃吗?”

郭德纲说,天下父母没有不疼孩子的,但你当爹的宠着,外面那些人可不全是他亲爹。你把他骂够了,他出去之后就没有人再骂他了。你说是你骂他好还是让外人骂他好?

02

这话乍一听可能不太容易理解:为什么父母在家骂够了孩子,之后到外面就没有人再骂了?

仔细一想才明白,“骂够了”的意思是从小给孩子立规矩,教育好了,到了外面就不会再犯错误,当然也就不会再挨骂。

孩子在家里有父母惯着,但到了社会上,别人不是你的父母,不会再惯着你。

与其在家里宠着惯着然后到外面去受苦,不如在家里好好教育。

父母疼孩子的最好方式,不是不让他挨打挨骂,而是教他学会做人,到社会上永远不挨打挨骂。

郭德纲所说的“骂”,指的是对孩子犯错误的严格管理和惩罚。

虽然话有点糙,但道理不糙,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学习。

03

有一些家长,总是对孩子太过骄纵,没有底线的宽容。

在家里,孩子高人一等,是谁也惹不起的小皇帝,最好的食物自己先吃,最好的东西自己先用,甚至要独享。

孩子有什么需要,不管家长有多难,都会想方设法满足,要星星不给摘月亮。

孩子的饮食起居更是由大人帮忙,自己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想做。

就连孩子吃饭、写作业,还要哄着、央求着。

就算孩子犯了错误,一句“他还小呢,还不懂事”就没事。

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到社会上不但难以和别人相处,也受不得一点委屈和挫折。

他们小时候看起来没有受苦,但长大之后,很可能会加倍补上。

04

其实我们的学校教育也是如此。

这些年我们总是强调赏识教育、天性教育,而忽视了规则教育、惩戒教育。

所谓“三块糖”的故事当成教育轶事来读当然是不错的,作为教育的个例也未尝不可,但切不可被奉为圭臬,当成教育的模板。

因为,这样的作法违反了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和社会规则。

这个社会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是因为有一个最简单的规则:做好了要奖,做错了要罚。

孩子在家里也罢,在学校也罢,都应该学会并遵守这样的规则。

学生打人该怎么处理,应该有校规校纪约束,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而不是抛开校规校纪,一味地去想办法去感化他。

套用郭德纲的话说,学生在学校里惩罚够了,将来在社会上才不会受罚。如果在学校里无法无天,将来可能会吃大亏。

05

特别欣赏一句话:“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

教育的作用,是教给孩子们以文化知识的同时,教给孩子们以社会规则。

孩子的成长必须要受到约束,必须要做一些符合这个社会的规范但他却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一点全世界都是一样。

家庭和学校的作用,不仅是保护孩子,更是让他们成长为符合社会规则的人。

家长可以宠着你,老师可以宠着你,但到了社会上,没有人会宠着你。

与其将来让孩子到社会上去受苦,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对他们严格一些。

现在骂他们,只是为了他们将来不再挨骂;现在罚他们,只是让他们将来不再受罚。

郭德纲说得好,“你把他管好了,大了就知道好处了”。孩子小时候可能不理解,但长大后自然会明白。

真的,家庭和学校重视孩子的规则教育,对他们严格一些,实际是对他们的未来负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