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式“育儿”火了:一个人有没有教养,看细节就知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2

上周末,在孩子的家长群里,大家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孩子,到底该穷养,还是该富养?

这让我想起了郭德纲的“ 育儿 ”理念。偶然一次看他的采访,他谈到了与自家儿子相处的一件小事。

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

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儿子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

老郭看到,急忙拦阻说到: “别这么独,让它吃!”

老郭摸着儿子的头,又说:“喜鹊和我们人类不一样。人的一生有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别那么独,让它吃!”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方式。老郭也没提养孩子是该给予物质还是不该给予物质,唯提到一点: “天下父母,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

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有好的教养至关重要。

哈佛大学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项目曾花了75年跟踪了724个人,试图研究到底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

经过70年的研究分析和观点提炼,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只有好的教养,才能让我们幸福、开心。

而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教养,绝不是靠金钱、地位和外貌,而是靠父母的引导和身体力行去影响孩子的。

一个彬彬有礼、言语谦逊、在意他人感受的孩子,仿佛让人感到隆冬壁炉旁的暖意,让人不禁想靠近,赢得他人的好感。

因此,他们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像身上系着一条安全带;

一旦出现意外变故或动荡,安全带便会发挥作用,使孩子脱离危险,获得安宁平静。

那么,想培养孩子的高情商和好教养,最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今天,有书君为大家推荐一本“传世经典”《给孩子讲论语》,它被誉为万世之书,天下之学,更是让孩子从小“知书达理”的“人生导师”。

自古以来,《论语》就被诸多名家推崇:

学者章太炎说:读《三字经》不如读《百家姓》,读《百家姓》不如读诸子百家,读诸子百家不如读《论语》。

教育家钱穆认为: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

就连商业大鳄马云也说:

《论语》是真正人类的智慧,是我重复看、不断看的书。

学习《论语》早就成为了培养少儿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早有新闻报道,重视教育的日本,孩子从三岁开始,就必须要学习《论语》。

而今在我们国家,教育部教材改编后,《论语》在语文教材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不学《论语》的孩子,将来或多或少会落后于他人。

这套书特别适合那些, 想和孩子一起学习不知道要如何学习,或不清楚怎么引导的家长。 看后可以给您开拓一种全新的思路。

这套书也特别适合那些, 家长真的很忙,没时间被陪伴的孩子。 看后也能在有趣的知识海洋里刷新自己的理解,并在生活里实践。

这套《给孩子讲论语》,可以让每个父母和孩子一起, 重新在快乐里打开经典之门。

数千年来,全世界的孩子

为什么一定要学习《论语》

《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语言形式朗朗上口,画面描述生动形象。

小到举止言行、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大到修身立德、为政处世、治国理政,无一不涉及。

比如梁启超在《论语》里想到了 历史 : “苟无孔子及《论语》,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杨绛在《论语》里见到了不同的人: “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人一个样儿,各不相同。”

林语堂在《论语》里读出了趣味: “吾尝细读《论语》,精读《论语》而咀嚼之,觉得圣人无一句话不幽默。”

余秋雨在《论语》中体味到了美德: “美德的最高文本,是孔子的《论语》。”

每位文学大家读同一本书,得到的都是不同的收获。

也正因如此,才更说明了《论语》跨越时代、跨越种族不朽的价值,只要学了《论语》,哪怕一句,也会带给他前所未有的启发。

儿童时期,正是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此时他受到的引导和启发将影响他的未来。

家长要这样引导

孩子才有兴趣学习

《论语》的注释与解说的版本不计其数,无论选择哪一种版本,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无法与自己当下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所以孩子学习《论语》最好的方式,便是家长适时良好的引导与启发。

第一,与孩子一起通读、熟读《论语》;

第二,与孩子一起每日学习一句原文,直译,引导孩子与自身结合。

那么,如何适时的引导与启发孩子呢?

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陈小云先生所著的——《给孩子讲论语》(全四本) 全书用父女对话的形式,逐字逐句全新解读《论语》。

堪称一部给父母学习如何与孩子共同学习《论语》的经典范本!

父女二人每天约定花半小时共同学习,没想到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启发的不仅仅是女儿一人,作者也在这个过程中,与女儿互为师生,受益良多。

父母的身体力行,才是孩子最鲜活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真正的教育,不是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父母平日里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人父母,唯一能做的是,言传身教,用心引导,培育孩子良好的品格,让孩子的人生更辽阔。

跟《论语》学做人

让孩子始终善良、感恩、积极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每个人都应该懂得换位思考, 如果自已都不喜欢的东西,那就立即停止,不论语言还是行为,都不要强加于人,给对方增加烦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论语》做人之道的基本原则。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子贡家境殷实,平时也乐善好施,被人称为君子,难免心生自满。

一次子贡问孔子:“假如有这样一个人,他贫穷时不谄媚,富贵时不骄横,您觉得怎样?”

孔子回答他说:“这样也算不错了,但还不如贫穷时依然乐道,富贵时依然好礼的人”。

子贡恍然:“《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这样吗?”孔子满意地对子贡点点头。

《论语》之学,君子之道。 一个人的自我修养要象加工玉器,切了还要磋,琢了还得磨。

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如何?”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要求他的学生要德被苍生,但是孔子所说的仁慈和善良都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如果你用恩惠去报答怨恨,那么又用什么去报答对你有恩德的人呢?

真正的善良不是有求必应,不是一股脑儿的帮忙,不是迁就,应该是睿智的,是适度的。

在《给孩子讲论语》中,孔子都以身作则地教会孩子:

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

做错了事情,勇于承认“我错了”;

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经常夸赞别人;

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

让孩子以感恩谦虚之心,对待周遭万物,就需要父母一点一滴,用实际行动,耐心浸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不读《给孩子讲论语》

不知《论语》竟有如此趣味

本套书籍为了方便孩子朗读、阅读,收录了《论语》全文, 并把原文都加注汉语拼音。

书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均随正义加圈标注。

在父母对话的过程中,将必要的讲解内容穿插其间, 包括白话译文、字词注释、人物生平、 历史 背景、文史常识、相关词语解释、造句等等。

白话译文采用直译,以楷体字排版,便于孩子在阅读时对照原文。

书中还配有生动可爱的插画,让孩子在探讨任务性格时,倍感趣味横生!

而且,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有一百多个成语的出处均出自《论语》,比如哀而不伤、屏气凝神、不耻下问、察言观色、成人之美……

这正是一次孩子提高人生格局和语文素养的最好时机。

依照本书的方法,和孩子一起 每天学习半小时,每天学习一小句,一个月后你即惊叹于孩子气质的改变。

正所谓, 不学《论语》枉少年,他缺少的只是一个适合他的方法。

有句话说:“最好的教育不是拥有高分数,而是刻进骨子里的教养。”

好的家庭教养是缓缓的溪流,温润平和地自由流淌,浪迹微微,却始终浑然有力。

恰如思想家艾默生所说: 「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一个有教养,内心充满阳光的孩子,才能积聚所有的能量,战胜艰难困苦,抵挡风霜雪雨,享受喜悦幸福。

读论语,是孩子一生的福报

《给孩子讲论语》 共四本

新书特惠仅需78元/套

购买链接见评论区第一条,点击进入购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