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长和老师都觉得教育孩子越来越累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1
教育真的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一个家庭想要把孩子养大成人的同时又教育的非常好其实是很不容的一件事情,很多父母对于教育这方面其实都还不懂,就已经生下了宝宝。每个人对于孩子都有不同的教法。那么小孩子应该怎样去交呢?教育孩子有什么好方法?

教育孩子有什么好方法

1、如果孩子哭闹或者做危险的事情不听劝阻无法正面沟通,不如试试假装不理睬,背对着孩子,假装玩的很开心,发出大到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声音。一般过一会儿孩子就会好奇的凑过来看,这时候让孩子参与到你们的游戏中,他会很快忘了刚才发生了什么。

2、尊重孩子敏感期规律,尊重孩子的物权。不用强迫孩子分享,动他们的东西时征得孩子同意,也给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告诉孩子如果动爸妈的东西也应该征得同意。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秩序要求,也应该理解尊重,合理的情况下按照他们的秩序摆放。

3、相信孩子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之间的矛盾,不要孩子稍微遇到点挫折就冲上前去,不妨静静的在一旁观察,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都可以自己化解掉的。

孩子能不能打

孩子不听话究竟能不能打有一句老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真的就合理吗?小编并不这样觉得,棍棒地下教育出来的仅仅只是身体上害怕的一种条件反射,并不是心里面所表达的真的东西。所以家长们不要打孩子,可以试试小编的方法。

现在家长们看了小编总结的这些方法知道,自己心里能大概有些门路了吧,教育小孩其实和我们做事情都是一样的,不管干什么都要讲求方式方法,教育孩子更是这样,小编觉得打孩子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只有方法用对了,孩子才能教育好,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第2个回答  2020-09-21
有多少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惯用大嗓门呢?我相信有不少的父母,不论是批评孩子还是教育孩子,都习惯将声调提高了说话,来将自己伪装成为一个有威严的父母。殊不知,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惧怕和父母交流。

心理学家做过一项测试,对哪些事情该用怎样的声调进行了,发现了在处理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同的声调后产生不同的效果。当大人批评孩子的时候,低声调的话语更能让孩子所接受。

1、降低孩子的心理防线:

低的声调可以可以使人理智,以及情绪平缓,也可以降低孩子的心理防线,更能听得进去爸爸妈妈在说什么。孩子听得进去的同时,抵触和逆反的心理也会渐渐被自己消化。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或者淘气的时候,家长不妨将怒吼该为严厉的低声教育,这样孩子便会更加集中听力,来搞清楚自己犯了什么错误。而尽管没有高声调的大吼大叫,家长依旧可以树立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2、孩子降低反抗的声音:

很多时候家长在高声呵斥孩子时,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反击”,于是激烈的争吵便开始了。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让孩子意识到错误,还会增加亲子之间的隔阂,最后搞得父母和孩子都生一肚子气。

当家长将教育孩子的音调降低时,也可以做到先发制人的效果,孩子也基本上也不会使用高声调来回应你。那么当双方的声调都很平和情况下,是最利于彼此沟通的。既可以解决问题,又可以不让双方的情绪上升到制高点。

3、赶走愤怒的情绪:

愤怒的情绪谁都不喜欢,除了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极端,其他的好处其实根本得不到。而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亲近的人,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影响着孩子,当然这也包括家长对情绪的处理。

一个遇到事情就喜欢破口大骂、难以冷静、容易暴躁的父母,对孩子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不仅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会让他们变成和家长一样的脾气。因此在教育孩子中赶走愤怒,也可以影响孩子成为一个遇事沉着冷静的人。
第3个回答  2020-09-21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问题。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孩子的成长除了受到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还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如何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家庭教育是占主导地位的,需要父母用更智慧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
孩子难以管教的原因:
一、因为网络的普及,三岁的孩子都会上网了,他们接触新生事物更快,作父母的,不比孩子们懂得多。在孩子面前,父母失去了以往在孩子面前的绝对权威。
二、因为孩子少,被过度关注,长辈对孩子太溺爱,一个家庭中,没有统一的教育理念,父母想管好孩子,立好规距,但是长辈又不肯放手。导致父母给孩子立的规则形同摆设。
三、因为父母忙,或者感情不好,冷落了孩子,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用叛逆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或者掩饰内心的失落。
四、孩子的个人意识较以往的我们,强了很多,你想强加给他的东西,他不能接受,是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需要改进,不能再延续我们父母教育我们的方式。父母需要成长。还用以往粗暴直接的方式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五、社会环境复杂,孩子会模仿网络、电视,以及社会中一些人的不良行为。他们认为这是个性的表现,错误的认知再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和粗暴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越来越难管。
第4个回答  2020-09-21
一、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态。
对于老师来说,传道受业解惑是职业道德,但一个班有第一名就有最后一名,名次不同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都应该得第一名。这就产生了期望值差。父母对其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就会产生以下对话:
“咱家的希望可就全寄托在你身上了啊。”“爸爸妈妈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你一定要努力出人头地啊!”
家长把人生当成游戏的大号,大号没练好就想把孩子这个小号练好。这话说得夸张了。但是孩子当被灌注太多期待,就想背着太多行李,心理负担太重反而没法轻装上阵,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不如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换句话说,家长的心再为孩子好,孩子也要经历过才懂得。如果体会不到奔波的辛苦,就不会理解公务员的稳定有多幸福安心,如果不自己创业失败,就不知道父母打拼有多辛苦。
二、对老师的过分期待。
一节课只有45分钟,这45分钟要分给30-60个孩子,肯定不能全照顾过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一对一辅导/网课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一个是教授更加个性化更有针对性,一个是能够随时随地反复听。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真正的功夫在课下,上课应该做哪些准备才能保证课上更高的吸收率呢?
1、预习。目的是对自己哪里不懂有一个提前的了解,便于在听课过程中集中集中注意力。
2、记笔记。笔记切忌一字一句的记!记重难点,还有自己没听懂的点,下课赶紧就去问老师!
三、现在学习的知识越来越难!
实打实的说的确!以前学的知识哪有那么难!高考说到底是一场考试,成绩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教育更多的是应试教育。其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孩子的接受程度。
高中数学有一小部分知识都跟大学高等数学挂钩,高中语文的名著导读中的规定书目多少家长都没读过。小孩每天上学就要花十几个小时,哪有时间看书?而且,学完就背,背完就考,考完就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不能播种就妄想马上见到成果,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此花不开彼花开,作为老师,从不认为成绩是评价孩子的唯一维度。有的孩子智商高,有的孩子情商高,都会有各自的生活,养成坚持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第5个回答  2020-09-21
为什么家长和老师都觉得教育孩子越来越累了?我相信这个问题错痛的绝不止我一个人!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老师,初中生的家长,我想我有义务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家长之所以觉得累,是因为感觉到目标的难以实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觉得累,主要原因是给孩子定的目标太高了。大多数家长在看待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总是把眼光盯在别人家的孩子身上。曾经在孩子学校门口接孩子放学时听到一群家长在议论,某某家的孩子多么多么优秀,某某家的孩子又得了什么大奖,脸上既有对别人家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的羡慕,又有对自己家孩子不争气的沮丧。要知道他们眼中所谓的优秀孩子其实也并不一定优秀,或者说只是在某一方面表现得有点突出而已。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不满足,主要是因为片面地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有一次与一位学霸的母亲交流,我十分真诚地说你家孩子成绩稳定,确实不错。但是她摇摇头说,不行,与你家孩子相比还有差距,况且女孩子上了中学会越学越困难。我没有继续与她交流,只是应付性地说,不会不会。其实我知道她家孩子是学校里顶尖的高手,是所有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当然也包括我家的孩子。我以为家长有一定的忧患意识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更应该充分认可孩子取得的成绩,过分的忧患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别人家的孩子”很多时候会成为压垮一个原本优秀孩子的大山!
老师之所以觉得累,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不听话,家长难沟通;二是教育之外的任务太多。不堪其扰;三是自己的家庭也需要照顾,牵绊不少。
很多老师感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很多时候应付不了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多样化的便捷渠道使得孩子更容易接收外界的影响,在老师教育管理学生时,学生常常会表现出出人意料的反应。另外,现在的家长也常常以教育专家自居,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横挑鼻子竖挑眼,完全将老师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稍不如意便兴师问罪。弄得老师整天战战兢兢,焉能不累。
很多老师感觉累,还因为在处理工作问题和家庭问题时矛盾重重。老师的职责是教育好学生,但很多时候因为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工作上,从而忽视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老师的工作特点是工作时间长,工作责任心大,凡是学生在校的时间,都是老师工作的时间。早上去学校时自家孩子还没醒,晚上回到家时自家孩子已经睡着了。对于一些老师来说,就连陪陪自家孩子也成了一种奢侈。长年累月如此,心里怎能不累?
家长觉得累,老师也觉得累,其实孩子觉得更加累!今天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分析一下大家都觉得累的原因,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所有人深刻反思,共同努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