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

急求水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
就是上级机关发下来的意见单,让下级单位给上级提的意见和建议
围绕局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性党风党纪、建设民生水利等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意见和资料:

会议还表彰奖励了全省水利“十大科技英才”和“十五”水利科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大家要认真领会,狠抓落实。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做好水利科技教育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技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主线,也是“十一五”规划建议最鲜明的特点。《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确的六大任务,就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由此可见,党中央把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又提高了一个新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我们水利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水利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水利科技教育工作,为水利科技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一,水利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水利科技提供基础保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五个统筹,体现在水利工作中,既要考虑防止水对人的伤害,又要防止人对水的伤害;既要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又要考虑节约和保护;既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又要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深入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找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第二,实践水利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利现代化,需要水利科技提供技术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利发展的根本目标,水利现代化代表着水利的发展方向,要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中心,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与生态,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没有水利科技的支撑和保障,水利现代化就无从谈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也就无法实现。
第三,新时期我国、我省水利的新特点、新形势,需要水利科技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入新世纪,我国、我省水利面临的“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水问题依然严重,同时随着新时期治水思路的转变,节水型社会建设、生态水利、城市水利、数字水利等新兴领域发展迅速、方兴未艾。尤其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对农村水利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水利科技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创新,不断进步,以科技进步应对水利工作的新局面、新特点。
第四,新时期大规模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高要求,需要水利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提高。未来一段时期,我省水利仍将处在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除长江防洪工程体系需进一步建设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汉江流域中下游现代水利试点建设的启动、排灌体系的改造、饮水安全建设的推进等等,都对水利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工程的管理也更加强调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实现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和科学化。这些都要求进一步提高水利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从事科技教育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上来,统一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上来,统一到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水利科技教育工作的时代紧迫感、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振奋精神,齐心协力,顽强拼搏,奋力开创我省水利科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水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促进水利科技教育工作跨上新台阶
总体上讲,我省“十五”水利科教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是,对水利科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投入相对不足;水利宏观战略研究对水利发展的支撑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水利建设管理的科技含量不够高,管理的技术手段不够先进,管理水平也不够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对策,强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特别是要联系实际,认真研究“十一五”水利科教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
(一)发展思路
从“十一五”水利科技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水利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来看,全省“十一五”水利科技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以科技为先导,以教育为基础,以人才为根本,以投入为保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紧扣加强科教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武装、改造传统水利,促进水利现代化这一主题,实施科技攻关、成果推广、技术监督、人才建设四大工程,推动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十一五”水利职工教育的目标任务:一是国家公务员除按组织、人事部门的要求,继续坚持政治理论培训外,加大水利专业知识培训力度。省厅重点抓好市(县)水利局长、厅直单位负责人和厅机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每年培训100人,5年500人。二是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力度,实施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12天,5年全员培训率达到120%。三是加大工人岗位培训力度,5年共培训55000人次,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四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全行业专科学历以上人数占职工总数的34%,其中,研究生学历达0.4%,本科学历达9.4%,专科以上学历比“十五”末期提高l3%。省厅突出抓好研究生学历教育,厅直系统5年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20名以上。五是加强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和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要培养一大批急需的信息、财务、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六是建立与新时期职工教育目标任务相适应的职教基地,完善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一是紧密结合湖北水利实际,按宏观战略、应用基础和基础理论三个层次组织课题研究,力争每年有一项重大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每年完成应用基础课题研究10项,五年完成各类课题研究60项,其中至少有40项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有30项获省政府科技成果奖。二是加大“三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在列入省厅各类水利资金计划的工程项目中,“三新”技术的应用率要达到80%以上。突出抓好节水灌溉、农田地下排水、农田装配式建筑物、集雨节灌等农村水利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三是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武装、改造传统水利的步伐,特别是抓好水库调度自动化、水文遥感遥测、泵站无人值守、排涝区域地理信息系统、水环境监控、水土流失遥感遥测、水土保持地理信息系统、农村水利现代化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四是水文站,灌溉排水试验站、地下水观测站、水土保持监测站、科研设计单位仪器设备等科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提高科技活动的保障能力。
(三)工作重点
1、狠抓以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岗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水利职工教育。要努力营造讲学习、爱学习的良好风气,制定激励政策,建立约束机制,促使广大干部职工自觉地学习,从整体上提高职工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全面推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挂起钩来。二是加强学历教育的规范管理,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在职人员学历教育费用报销的有关政策。三是抓好行业职工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教育和胜任本职工作的各类专业知识的培训,抓好以安全知识和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工人岗位培训。四是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务员岗位培训的学习内容,加大培训教材的建设力度。五是规范职教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并按照水利都《水利职工教育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各单位职教工作进行1—2次全面评估。
2、狠抓以构建和谐流域为目标的汉江现代水利试点建设的实施。汉江流域中下游现代水利试点工程是继水利部在甘肃张掖、四川绵阳和大连等地成功地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后,尝试进行流域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推进新的治水思路实践的又一重大举措。水利部和省政府已联合印发了规划大纲。按照大纲的基本构想,试点建设主要包括防洪保安工程、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综合开发工程、汉江数字工程和现代管理工程,概括起来就是抓好一个根本(防洪保安)、坚持两个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建设三大亮点(生态环境、综合开发、资源配置)。其核心思想是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的机遇,通过试点建设,构建流域内新的水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抓住丹江口大坝加高实施的契机,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崔家营航电枢纽,尽快启动新集、碾盘山水电枢纽,同时积极促成汉江中下游堤防整治加固工程尽快启动实施。这项工作技术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有我们大家熟悉的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知识,但更多的是我们不熟悉或不太熟悉的生态知识、环境知识、信息化等高新技术与知识,以及现代管理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律知识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拓展我们的知识结构,加强课题研究,确保工程建设管理在高起点上进行。总之,要通过这项工程建设,追求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人水和谐相处,实现流域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的新发展、新平衡。
3、狠抓以区域或流域为单元的水利综合抗灾体系建设的战略研究。要按照自然地理的相似性,地形地貌的趋同性,经济发展的类似性和行政区划的完整性,界定各个灌溉、排涝区域,研究整个区域灌溉、排涝工程系统的综合抗灾能力,以及区域内工农业生产、 人民群众生活对灌溉、排涝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区域灌溉、排涝对策。要按流域研究防洪工程体系的综合抗灾能力、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合理配置、开发利用对策。这是作好水利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其工作成果可作为完善“十一五”水利规划,制订“十二五”规划的依据。
4、狠抓以提高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为目标的水利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科学设计、科学施工是科学治水的重要内容。一要鼓励设计创新,加大“三新”技术应用力度。二要大力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组织专家对水利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设计进行充分论证,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选比,周密计划。三要加强专家对水利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要在规范设计审查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没有经过专家评审或审查没有通过的项目不能列入水利计划。四要发挥厅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对全省水利重大技术决策和重要规划进行咨询评议,对水利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论证、评估,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对水利科技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并对水利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5、狠抓以服务水利建设、服务防汛抗灾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攻关。省级科研的目标应定位于应用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要从项目立项开始就考虑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和推广应用的前景问题。“十一五”期间,主要在下列领域加强科技攻关。一是在防洪减灾方面,要以三峡工程投运后对湖北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湖北的影响研究为重点,开展堤防及分蓄洪区管理信息系统、湖北省洪水风险图、湖北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防洪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城市防洪、水库群防洪联合调度技术与应用、洪涝旱灾损失评估技术、分蓄洪区安全建设模式等课题研究。二是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开展用水定额与应用、取水许可管理信息系统、节水型社会、初始水权分配、鄂北岗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可利用量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等课题研究。在水环境与生态问题方面,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环境及生态的影响和湖北省平原湖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研究为重点,开展水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重要水域的水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库、江湖连通、生态补水等课题研究,开展不同类型水域的水体纳污能力研究,以确定其水环境容量。三是在农村水利方面,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为重点,开展灌区管理信息化、大型排涝泵站自动化及更新改造、农村安全供水、农村供水管理体制及水价等课题研究。在节水灌溉方面,要重视灌溉系统水资源的运移、转化及消耗规律的研究,开展区域水平衡与农田水分转化机理研究。要强调灌溉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在城郊及经济发达地区,要在精细农业的框架下,研究高技术的开发利用及水与土、肥的关联技术。在鄂西北干旱地区开展集雨节灌及地下水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通过综合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在水土保持方面,开展水土流失监测和预报、水土保持工程关键技术、雨水资源化及水土流失控制技术研究,开展不同类型地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和鄂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的综合研究。五是在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要结合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环境等问题,还要研究工程施工中的重大技术及装备问题。开展水利工程老化病险分析、大坝安全监测监控与应用等课题研究。
6、狠抓以提高水利工程科技含量为目标的科技推广。一要以省水利水电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市、县、乡水利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并逐步加以完善,力争在“十一五”末期形成一个上下相联、左右相通、运转协调的全行业推广服务体系。二要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在节水灌溉、水土保持、防洪减灾、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灌区综合节水、农村水利现代化等方面,加大水利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力度,建立一批省级示范基地,推动水利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水利,尤其要在水资源监控调度、洪水预警预报及灾害评估、大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大中型灌区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方面,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遥感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坚持不懈地对水利行业实行技术改造。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把“科教兴水”和“人才强水”战略落到实处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强化宣传引导,不断增强行业科教兴水意识。一是要利用各种会议,广泛宣讲时代发展大趋势,宣讲党和政府关于科技教育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重大举措,宣讲科技进步对水利事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表彰广大科技人员的贡献与业绩;二是要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及时报导水利科教进步成果与经验,介绍科技知识与方法,倡导科学态度与精神,展示科技人员艰苦探索的奋斗历程;三是要通过科技活动周、送技术下乡等各种活动,利用展板、录像、宣传资料、科技大集等手段,宣传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四是要组织科技知识讲座、学术交流,开阔视野,活跃风气。总之,要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关注科技,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努力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氛围,从而增强行业职工的科技意识,培育、提高科技素质。
(二)加大改革力度,建设创新行业。
要不断深化科教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水利科教工作活力。当前,首先要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抓好科研体制改革。水利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水利科研成果有很强的公益性。因此,要按照社会公益类进行改革,一定要稳住一支精干的、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其次,要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加强科研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逐步建立以“开放、流动、竞争、协作”为基础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制度,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人才队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要根据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按任务定酬的精神,进一步搞活分配。要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或效益提成的办法,鼓励科技人员通过转化科技成果、促进科技进步先富起来。第三,要开放技术市场、规范市场管理。要实行课题招标、设计招标,规范设计审查和成果鉴定,建立科研、设计单位成果质量等级考评制度。
与此同时,要狠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水利工作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把我省水利行业建设成创新型行业。把我省水利行业建设成创新行业,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有形层面,由科研基础、科研单位、技术推广单位、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组成,其中科研基础包括水文站、灌溉排水试验站、地下水观测站、水环境监测站等。另一个是无形层面,主要是创造激励创新的环境和培养创新的强烈意识。首先,要为创新提供尽可能宽松的自由空间,如学术的自由争鸣。要在全行业造成这样一种环境,就是一切有利于水利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其次,要有激励创新的机制。人的创新能力是个教育问题,新知识的产生是以存量知识为基础的、没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就不可能有创新。因此,狠抓创新,就是要建立激励创新的机制和自由争鸣的环境,就是要狠抓职工教育,创造讲学习的环境。其三,当前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创新。一要加强思路理念的创新。水利部门以’98大水反思为契机,对水利发展的思路进行了深刻系统的总结,及时提出在治水中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新的治水思路是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思想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新一代水利工作者对治水实践的重要理论创新和成功实践。水利科技工作,要密切跟踪当代水利科技前沿,科学判断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不断探索新理念、新思路,对重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要超前研究,大胆创新。特别是要加强治水思路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防洪减灾方面洪水管理理念、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理念、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等思路理念的创新。二要加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将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目前科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顺,依然是影响水利科技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几年,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水利科技体制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总体上看,水利科技计划经济色彩仍较明显,创新活力不够,“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理顺体制,创新机制,逐步建立既符合水利科技特点和科技发展规律,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在内的新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三要加强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创新。要不断改进科技管理方法和手段,健全管理制度,促进水利科技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在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引进招标投标等手段,建立科学、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要以国家推进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和科技评价体制改革为契机,逐步建立、健全水利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制度,改进科技评价办法。进一步加强科技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四要不断拓宽科技领域,加强组织方式的创新。水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经济属性,21世纪的水利科技问题不仅涉及水利工程技术范畴,而且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范畴,因此,水利科技工作要充分考虑水的多元化属性,要改变脱离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就水论水”的研究方法,把水问题放到大自然中去考察、去研究。要不断拓宽水利科研的领域,特别要注意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节水型社会、生态水利、城市水利、数字水利等新领域的拓展。在组织方式上,要实行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攻关研究,不断促进学科的交叉、综合和渗透。
(三)加大投资力度,确保科教经费。
科教投入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科学治水方针的基本保证。要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及信贷、匹配性资金、税收等政策性投入。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水利科技投入。厅里对增加水利科教投入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一是每年从水利事业费中拨出100万元专款设立了水利重点科研项目计划,拨出10万元奖励基金用于职教和“十大英才”的奖励。二是用于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或国家“948"项目计划的配套资金逐步达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的1.5%;课题研究和教育培训按财政水利事业费的3%安排,并按l0%逐年增加。三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安排了150万元资金用于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重大课题研究,“十一五”期间,要力争每年有一个涉及水利发展的重大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各市、州、县、厅直各单位也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加科教投入。对于职教经费的投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2001~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通知》中有明确要求,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特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完成。对于重要培训项目,要给予重点保证,要逐步实现根据教育培训任务下拨教育培训经费。这些政策规定一定要用活用足。
(四)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队伍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强调“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同样,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也是提升一个行业、一个单位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总觉得,作为水利部门的领导同志,我们心里要有两本帐,一个是水利工程体系及其抗灾能力,另一个是职工队伍。这既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需要,更是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需要。当今时代,从物质待遇上关心爱护职工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为职工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广大职工成材有环境,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湖北水利职工队伍的现状与湖北作为水利大省、武汉作为全国第二大人才基地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一是要培养人才。要狠抓职工教育,要按照水利部的要求,“舍得投资金、舍得投精力、舍得抽骨干、不惜血本”;要大胆地使用人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要建立公平的用人环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要激励人才。要为科技人员成材、创业提供广阔舞台,用事业留住人才;要关心科技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用情感留住人才;要尊重有贡献的科技人员,改善他们的物质生话条件,要让科技人员参与重大技术决策,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满足他们政治参与的愿望,用待遇留住人才。三是要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还要更大程度地开放人才市场。能进能出、自由流动的人才市场既是吸引人才的重要环境,也是促使我们调整人才政策,创造更好的成材环境的约束机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8
水利应该属于衍生问题,根本上需要提高法治的地位,即至高无上,接着是改良政策的制定流程。没有绝对的法治存在,即人治当道,什么好事情到头来都可能变成个别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的机会,最终镜花水月。依靠什么领导清官都是人治的体现,我们应该树立主人公意识。政策应制定于民,服务于民,即民主的真谛所在。当然,一定要保持既尊重多数人意见,又不侵犯少数人合法权益为宗旨,从而寻求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案。

在这样的前提下,水利(甚至是一切其他方面)才能真正得到充分发展,最终人民受益。人民提出和决定(即满足人民的需求,这不正是我们的目的么?)什么该发展,什么不该发展,什么多发展,什么少发展-即如何科学的发展,而不是哪个人说了算。一个国家资源再多终究有限,不应过多投入某项目,而造成浪费,即同时损失了另一项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当然,教育很重要!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而是给社会提供人才。教育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他们有兴趣的科目,喜欢水利的学水利,喜欢电脑的学电脑,喜欢美术的学美术等等。 要将兴趣和专业相结合才能产生人才;反之,读自己没兴趣的专业自然就不会那么努力,自然就没什么人才产生。所有人都有机会读自己喜欢的东西,产生人才的可能性自然达到最高,国岂能不旺?这也是我国企业缺人才,而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人民有了真正的才识,才能更好的配合我之前提出的”人民提出和决定所需发展方案“

我的回答不长,不象一楼的裹脚布,不过我的才是真实的科学发展国家。
第2个回答  2009-04-30
1、抓科学发展观学习,坚持可持续发展。
2、抓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创优质名牌企业。
3、抓安全生产,多发电,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可靠动力。
4、抓治污排污,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社会效益。
5、抓行风建设,接受社会监督,不以电老大自居,建立优质服务体系。
6、抓技术改造,淘汰高耗低能落后设备,增添低耗高效先进设备。
7、抓技术创新,挖掘企业内部潜能,发挥企业最大效益。
8、抓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坚持财务公开、财务民主监督。
9、抓职工思想教育,开展“电厂是我家,我爱电厂”活动,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凝聚力。
10、企业领导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但愿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第3个回答  2009-05-03
1、既要保证供水,又要宣传节水。
2、既要保证抗旱,又要保证抗洪。
3、既要充分利用水利实施,又要保护水利实施,加强水利实施建设。
4、既要抓水利硬件建设,又要抓水利软件建设。
5、既要维护设备,又要淘汰落后高耗设备。
6、既要严格管理,又要放宽搞活。
7、既要着眼现在,又要放眼未来。
8、既要精神激励措施,又要物质激励措施。
9、既要管理制度,更要实际行动。
10、既要生存发展,更要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