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朋友的交往及朋友对苏轼的影响

如题,
具体一点,
苏轼与朋友的交往,那些朋友?
那些朋友对苏轼的影响。
好的话,会加分的。

1、布衣之交

苏轼与布衣的交往是他身上最为可贵的一点,也是形成他本真性情的重要因素。苏轼身为官员并没有什么架子,甚至还和百姓们做朋友。

一般官员和百姓相处时是一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态度和架势,苏轼能和百姓做朋友却是源于他本性中的善良,并且他是真正的关心民生的。苏轼一生数次贬谪,在这些人身上,他得到了在落魄生活中基础的温情,使得他在困难时不至于对人生丧失信心,也不至于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

2、君子之交

苏轼最为有名的政敌便是王安石了,而王安石的变法迫使对立阵营的苏轼接连贬谪。这两人在政见上水火不容。在新旧党之争中苏轼个人政见与新党南辕北辙,站在了旧党一边,而王安石则是新党的,两人免不了发生冲突。

王安石位居丞相,关于政事苏轼提出不同意见时他常在神宗面前进言希望能够贬黜苏轼,还说他是“邪险之人”,但神宗并没有予以理会。

3、佛门之交

苏轼一生所交朋友甚广,其中不乏修行佛道之人,其中最为著名的应是以砸缸闻名的北宋著名文学家司马光重新当上了宰相,王安石变法遭到全盘否定,新法全部被废。但原本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却主张对新法不能全盘抛弃,应该区别对待,把好的留下,不好的摒弃。

于是苏轼被贬谪到瓜州,在瓜州时结交的佛印和尚。他们之间流传下来的故事有趣味而富有哲理。要知道,苏轼虽然信仰儒学,但也喜欢道家佛教,却不喜和尚。


扩展资料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苏门四学士和陈师道、李廌六人并称苏门六君子。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苏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摘要:苏轼人品为世传诵。一生结交了不少君子,也得罪了不少小人。君子从道而小人从利,当前是关系社会,好的朋友能受益一生,而不好的朋友会耽误一生。苏轼一生阅人无数,探讨苏轼的交友历程,有助于发现朋友的优劣,或许能受益终生。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唐宋八大家”之一。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流传下的诗文颇多,诗2726首,词398阕,散文4000余篇。他的诗,词,文,赋,书法,绘画艺术都是一流的,而且还写下了中国古代唯一的寓言小说《艾子杂说》,精熟儒道佛三家,命运多舛而又穷且益坚,品格极佳。苏轼的诗文能够促进精神陶冶与开启智能。

苏轼少年成名,考取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制科三等。于是,他的周围朋友非常多。其中良莠不齐。有在他失势时推心置腹的好友,又落井下石的小人。百家讲坛的康震副教授曾经讲道:“少年苏轼固然是文学天才,但是缺少基本的生活常识,不善于交友”,而后举出苏轼在其妻王弗墓志上证据:

“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

或许,苏轼在夸奖夫人的冰雪聪明,而苏轼也不是就那么迟钝。苏轼不是酸儒,行政能力很强。在官场历程只有两次不良纪录,而且都是小事,其一为不参加陈公弼的联谊会而被罚铜八近,其二为部下小吏挪用公款被罚款,除此以外,就没有不良纪录,连政敌要找他的麻烦也只能在诗文里面找,可见苏轼的为人处事颇为得体。这样的人,也是聪明人一个,认识朋友的能力也比较强。

苏轼初次出仕,在凤仪府当差,当时知识二十出头,年轻人一个。他和章敦认识的过程有这么一个纪录,:

有一次两人一起旅行,到了黑水谷,那里有一条深涧。深涧两侧绝壁万仞,道路断绝,下边湍流翻滚,只有一条横木为桥。章敦胆子大,要苏轼走过去,到那边的悬崖上题词。苏轼两腿发软,不敢过,章敦却无动于衷地走过去,从容在石壁上写下:“章敦苏轼来游”,完了又走回来。苏轼拍章敦的肩膀说:“子厚(章敦字)必能杀人!”章敦问为什么?苏轼说:“连身家性命都不顾的人,还怕杀人吗?”

章敦在得势的时候的确杀过人,是很多人被贬。据说,整人的手段还挺高明的,他能让人感觉心理的痛苦,子由被贬雷州,子瞻被贬儋州,都是别出心裁的。

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苏轼的先见之明,青年时代的苏轼交友也算是聪明的,不像康震说的那么差劲。而且,从某个角度来看,章敦也能算是一个不错的朋友,他和苏轼的悲剧,在于两个人的政治立场不同,只是有的人利益观念强了点。章敦也算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了,在宋徽宗未即位之前,他就能看出宋徽宗不是好的政治材料,建议不让他成为统治者,如果当局听他的话,北宋也不会那么快就灭亡。

苏轼一生交友十分广泛,凡夫走卒,三教九流,都有他的朋友。苏轼在乌台诗案在又交了一个朋友,就是负责监守他的狱卒。这个狱卒以前认识苏轼,对苏轼也不错,煤田晚上都给苏轼热水洗澡,还帮他搓洗,算是落难好友了。

落难之时,人们的头脑往往是不够冷静的,但是苏轼能保持头脑的冷静,是很可贵的。在狱外,他的朋友们都在积极营救他,包括政敌王安石。苏轼最终得救了,和朋友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因素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苏轼的这个新朋友——狱卒。

有一天,苏轼托付狱卒把这样的两手诗歌交给他的弟弟苏辙:

狱中寄子由二首,一作: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二首�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狱中闻湖杭民为余作解厄斋经月,所以有此句也朱邑葬桐乡。犀角,杜琮事。

这两首诗都是很感人的,交代了和弟弟的深情厚谊,也把家里付托给弟弟了,再家上对百姓的感谢,对人生的感恩。

林语堂先生认为这是一个计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其一,“舍生取义”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但是苏轼是被人陷害的,死了也取不得义;其二,太冤枉,家里还有太多的牵挂;其三,对皇帝还没有绝望。

苏轼是宋朝的大吏,当然熟悉宋朝的律法。他知道,像他这么大的政治犯,要交一个纸片出去多么难,这些文字都是要交到皇帝那里去的。而皇帝做为封建皇朝的最高统治者,有生杀大权。只有通过打动皇帝,才能让自己有生路,而且他和皇帝的关系不错。而这个狱卒就是沟通皇帝和苏轼之间的桥梁,他要对皇帝负责,而且和自己的关系又比较好,但是不好明说,人心不可测,于是,这个狱卒就在不经意间扮演了“无间道”角色。

苏轼最终得救,这个狱卒无疑是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而这个狱卒从某个角度来说不是狱卒了,而是皇帝。

“文人相轻,自古通病”,苏轼和王安石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未必都小气,但是如“水之皮水之骨”之间的琐事还是有的,但是两个人都不会因为这些小事而去打击对方,这也宋朝让人欣慰的地方之一。

王、诉两个人的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文才,心胸和志趣都有相似的之处,但是,最大的相似的之处是在于两个人的政治战略,都主张变法:

在仁宗殿试时,苏轼在试卷上写下《御试制科策》,指出国家的形势是“有治平之名而无治平之实,宜补偏救弊,宣故纳新,不可因循苟且”,表明苏轼也是主张变法的,所以朱熹说“东坡初年若得用,未必其患不甚于荆公”。

由此可见,如果苏轼先得势纪念,也会变法的,只是和王安石的战术不一样的是,王安石主张的是狂风暴雨式的改革,苏轼主张的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式的改革,这个是两个人不同的地方,也因为这个不同,导致了苏轼被贬悲剧的产生。

但是,君子坦荡荡,物以类聚。苏、王二人在文学上是彼此欣赏的,以苏轼的豁达和王安石的正直,两人极有可能成为难得的文友。他们成为朋友的可能性有三:一,王安石惜才,王安石在罢黜苏轼时曾经对宋神宗说:轼才亦高,但所学不正……请黜之。而且在乌台诗案中还为苏轼辩解。二,苏轼淡化了在政治上对王安石的对立情绪,苏轼在外任期间,给自己好友滕达道信中说:“吾侪新法之初,辄守偏见,至有异同之论……回向之所执,益觉疏矣。”三,个性相似,王安石争执,苏轼坦荡。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自黄州移官汝州,准备顺路去拜访隐居江宁的王安石。而王安石听说苏轼将来,便穿着野服,骑着毛驴,兴致勃勃地来到江边见苏轼。苏轼也穿着野服见王安石,并说,我苏轼今天是穿着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笑着回答说,礼仪难道是为我们这些人设的吗?可见两人洒脱至此。后来在同游钟山时,他们有意回避了容易产生分歧和误解的时政,诗酒唱和,谈禅说佛,不亦乐乎。当然,这既是他们共同的爱好,也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期间,苏轼写下了《次荆公韵》: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于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王安石彻底和解的诚意,也体现了对王安石急流勇退的仰慕。

苏、王之交是君子之交,于公为真敌,于私为好友。苏、王二人历经了数年的针锋相对,最终走向了和谐,且以其政治家文学家的风度与胸怀,彼此获得了很高的敬意,在历史的天空中,为后世学人留下了一颗闪烁的星辰。

结语:孔子在《论语》中曾经讲到好朋友和坏朋友有三种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以上所举的三个例子不难看出他们的某些影子。但是孔子的话嫌不足,要分辨好的朋友的不好的朋友,有两个前提:一是机缘,二是感知,没有机缘就没有朋友,而朋友没有做出表示就无法感知他的意思。我觉得,要分辨好的朋友还是不好的朋友还不如直接做到自己是一个好人,那就是不争夺别人的胜利果实,保持恰当的距离,交个心理上的朋友。俗语有云“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病床前无贤妻”,何况朋友?自己首先要有实力,才能有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朋友,就保持距离。义气连着,感情就在。

参考文献:

[1]《东坡传》 林语堂 著 电子书

[2]《百家讲坛 苏轼》 康震 视频

[3]《唐宋八大家集》 电子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4-27
看看苏轼与他朋友之间的诗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送别】苏轼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衰翁送客水边行,沙衬马蹄乌帽点。昂头问客几时归,客道秋风落叶飞。系马绿杨开口笑,傍山依约见斜晖。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陪欧阳公燕西湖

谓公方壮须似雪,谓公已老光浮颊。朅来湖上饮美酒,醉后剧谈犹激烈。湖边草木新着霜,芙蓉晚菊争煌煌。插花起舞为公寿,公言百岁如风狂。赤松共游也不恶,谁能忍饥啖仙药。已将寿夭付天公,彼徒辛苦吾差乐。城上乌栖暮霭生,银釭画烛照湖明。不辞歌诗劝公饮,坐无桓伊能抚筝。

寿州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
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沫浮涎绕客舟。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玃猴。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
第3个回答  2009-05-02
子由是他的弟弟,也是最好的文友。
他的朋友还有:王安石、欧阳修、章敦。
第4个回答  2009-04-30
恩师 欧阳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