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孤立语,日语和韩语都是粘着语

什么意思?

【一】孤立语
又称分析语或词根语,其特点不是通过词的内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作用,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来表达。汉语、彝语、壮语、苗语、越南语都是孤立语。
孤立语 ,又称分析语(为了避免混淆,以下使用分析语称呼此类语言)或词根语,这类语言的特点在于其一般不是通过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
如:
“他去了”(表示他已经去了)
“他去”(强调他去的动作)
"He's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他在教室的前方(在教室外)
“He's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他在教室的前端(在教室内)
汉语、彝语、壮语、苗语、越南语、巴布亚皮钦语等都是分析语的例子;而现代英语和保加利亚语的语法则朝向分析语的方向发展。

【二】黏着语
也叫“胶着语”。类型分类法中以词的结构为主要标准而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词内有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一个附加成分表达一个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也只用一个附加成分来表示。词根或词干同附加成分的结合不紧密。
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因此,一个词如果要表示三种语法意义就需要有三个变词语素。此外,粘着语的词根和变词语素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两者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变词语素好像是粘附在词根上似的。土耳其语日语,韩语,蒙古语都是比较典型的黏着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07
【一】孤立语
又称分析语或词根语,其特点不是通过词的内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作用,而是通过虚词和词序来表达。汉语、彝语、壮语、苗语、越南语都是孤立语。
孤立语 ,又称分析语(为了避免混淆,以下使用分析语称呼此类语言)或词根语,这类语言的特点在于其一般不是通过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
如:
“他去了”(表示他已经去了)
“他去”(强调他去的动作)
"He's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他在教室的前方(在教室外)
“He's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他在教室的前端(在教室内)
汉语、彝语、壮语、苗语、越南语、巴布亚皮钦语等都是分析语的例子;而现代英语和保加利亚语的语法则朝向分析语的方向发展。

【二】黏着语
也叫“胶着语”。类型分类法中以词的结构为主要标准而划分出来的语言类型之一。它的特点是词内有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一个附加成分表达一个语法意义,一种语法意义也只用一个附加成分来表示。词根或词干同附加成分的结合不紧密。
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没有内部屈折,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因此,一个词如果要表示三种语法意义就需要有三个变词语素。此外,粘着语的词根和变词语素之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两者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变词语素好像是粘附在词根上似的。土耳其语日语,韩语,蒙古语都是比较典型的黏着语
<现代日愈系统语法>2007.8版:
黏着语的特点为,其语法关系和词的结构是利用语言成分的自由组合来表示的
第2个回答  2021-11-16
举个例子。他吃面包 用日语写作「彼はペンを食べる。」这里有助词「は」和「を」。他们并没有实意 一个放在主语后提示主题 一个提示动作的对象。这两个字在中文明显是不出现的。而“孤立语”指通过语序虚词等变化表达意思的语言 再来看一个句子
他想吃面包。日语:彼はペンを食べたい 比之前不同 中文的“想” 在日语里要在动词后改变词缀 食べる 变成了 食べたい。这里表达想要做的事。
还有更多例子 拿「思う」来说 と 「思います」就是指一个人主观觉得怎么样 而如果这个人描述第三人称时 就要变为「と思っている」意思就是(他们)觉得怎么怎么样 按中文来说 依旧是“他们觉得”没有任何变化。
第3个回答  2009-04-07
<现代日愈系统语法>2007.8版:
黏着语的特点为,其语法关系和词的结构是利用语言成分的自由组合来表示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