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的文言文用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7

1. 文言文里“所以”的用法

所以的用法有很多,在中学课本里只有以下两种用法: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都有哪些

1、可以。《易·乾》:“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庄子·知北游》:“人伦虽难,所以相齿。”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言可以相齿也。”《文子·上仁》:“贵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2、所作,所为。《论语·为政》:“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康有为 注:“以,为也。”

3、连词。表示因果关系。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前蜀 贯休 《蜀王入大慈寺听讲》诗:“只缘 支遁 谈经妙,所以 许询 都讲来。”《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也略知一二。”

4、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记·魏公子列传》:“ 胜 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 种 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 吴 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所以相邀相公远来者,正要相公游此间耳。”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李自成 之所以敢于向东奔窜,是因为他联络 罗汝才 到 潼关 接应。”

5、用以,用来。《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史记·孟尝君列传》:“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 宋 苏洵 《几策·审势》:“故威与惠者,所以裁节天下强弱之势也。”

3.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请详细列举

在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比你想像更为复杂,但大致可以划分以下两类,即:当结构助词“所”与是介词“以”结合而构成“所以”时,可以构成“所+介”的所字短语;当结构助词“所”与连词“以”结合而构成“所以”时,则可以构成表原因或表结果的复音连词。

一、“所以”构成的所字短语。通常用在单句中。

1、“所以”表示工具、方法等时,可理解为:“用来+动+的”(“动”表示“所+以+动”中的“动”,下同此)、“用来+动+的方法”等。例如:○《荀子·议兵》: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那些武器,是用来禁暴除害的)本例中所字短语“所以禁暴除害”是“所+介+动”句式,表示方法,并充当谓语。可按“用来+动+的”句式翻译。

这里“所”指称的是介词“以”的宾语,通常可表示为“方法”,而谓词性短语“禁暴除害”则是“方法”的定语,并构成“以”的宾语。○《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了,我不说。)本例中的所字短语“所以距子矣”是“所+介+动”句式,表示方法,并充当动词“知”的宾语。

可按“用来+动+的方法”的句式翻译。这里“所”指称的是介词“以”的宾语,通常可表示为“方法”,而谓词性短语“距子”则是“方法”的定语,并构成“以”的宾语。

2、“所以”表示原因时,可理解为:“动+原因(缘故)”、“之所以+动”等。例如:○《左传·僖公七年》:既不能缰,又不能弱,所以毙也。

(既不能强大,又不能弱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本例中所字短语“所以毙”是“所+介+动”句式,表示原因,加决断词“也”后充当谓语。可按“动+原因”的句式翻译。

这里“所”指称的是介词“以”的宾语,通常可以表示为“原因(缘故)”,而谓词性短语“毙”没有带宾语,则是“原因(缘故)”的定语,并构成“以的”宾语。○《左传·昭公三十年》:诸侯所以归晋君,礼也。

(诸候之所以归服晋君,是因为晋国遵守礼制。)本例中的所字短语“所以归晋君”是“所+介+动”句式,表原因,并充当主语。

可按“之所以+动”的句式翻译。二、“所以”充当复音连词以下例句简单,所以不作翻译和结构分析。

1、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通常用在表因果的判断句里。例如:○《史记·魏公子列传》:“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异日,种谏曰:‘臣所以在(早)朝而晏罢若身疾作者,但为吴耳!’”2、表示因果关系。上半句用“因”或“缘”,下半句用“所以”。

后来发展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通常用在表因果的偏正复句里。

例如:○唐 刘肃 《大唐新语·谐谑》:“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老残游记》第一回:“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4. “所以”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1、什么的原因

2、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3、原因;缘故

“所以”在文言文中不是词,而是短语,其语义并不固定,只能看句中介词“以”的宾语(常常被省略)是什么。

具体解释一下:

所:作为助词,在与后面的动词、介词结合时,构成名词性结构,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或谓语。

例如,与动词“之(到什么地方去)”结合为“所之”,表示“去的地方”,将动词“之”(到什么地方去)名词化了。

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由、对象等。也是起到名词化作用。

以:作介词时,词义很宽,包括把,拿,依,按,凭,从,自,由等等。

这样一来,“所以”便存在所自、所在、所由、所依、所从、所因等的很多差别。

例如:

“吾知所以距子矣”(我知道用来对抗你的方法了),其中的“以”省略了宾语“方法”。其中的“所以”相当于“所用(方法)”。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其中的“以”指“以人”。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其中的“以”指“用亲贤臣,远小人(的措施)”。

总之,文言文的“所以”这个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由于它大多表示“所凭借依仗的条件”,才会出现某种结果,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现代汉语继承了这一点,将“所以”与“因为”搭配,形成条件关系。

5. “所以”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

1、什么的原因2、用来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3、原因;缘故 “所以”在文言文中不是词,而是短语,其语义并不固定,只能看句中介词“以”的宾语(常常被省略)是什么。

具体解释一下:所:作为助词,在与后面的动词、介词结合时,构成名词性结构,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或谓语。例如,与动词“之(到什么地方去)”结合为“所之”,表示“去的地方”,将动词“之”(到什么地方去)名词化了。

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由、对象等。也是起到名词化作用。

以:作介词时,词义很宽,包括把,拿,依,按,凭,从,自,由等等。这样一来,“所以”便存在所自、所在、所由、所依、所从、所因等的很多差别。

例如:“吾知所以距子矣”(我知道用来对抗你的方法了),其中的“以”省略了宾语“方法”。其中的“所以”相当于“所用(方法)”。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其中的“以”指“以人”。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其中的“以”指“用亲贤臣,远小人(的措施)”。

总之,文言文的“所以”这个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由于它大多表示“所凭借依仗的条件”,才会出现某种结果,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现代汉语继承了这一点,将“所以”与“因为”搭配,形成条件关系。

6. “所以”在古文中到底什么意思

“所以”在文言文中不是词,而是短语,其语义并不固定,只能看句中介词“以”的宾语(常常被省略)是什么。

具体解释一下:

所:作为助词,在与后面的动词、介词结合时,构成名词性结构,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或谓语。

例如,与动词“之(到什么地方去)”结合为“所之”,表示“去的地方”,将动词“之”(到什么地方去)名词化了。

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由、对象等。也是起到名词化作用。

以:作介词时,词义很宽,包括把,拿,依,按,凭,从,自,由等等。

这样一来,“所以”便存在所自、所在、所由、所依、所从、所因等的很多差别。

例如:

“吾知所以距子矣”(我知道用来对抗你的方法了),其中的“以”省略了宾语“方法”。其中的“所以”相当于“所用(方法)”。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其中的“以”指“以人”。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其中的“以”指“用亲贤臣,远小人(的措施)”。

总之,文言文的“所以”这个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由于它大多表示“所凭借依仗的条件”,才会出现某种结果,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因果关系”。现代汉语继承了这一点,将“所以”与“因为”搭配,形成条件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