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人讲究“抱孙不抱子”

经常看到一些书籍中说 古代人讲究 抱孙不抱子
对儿子严格 对孙子慈爱

而且现代也有“隔代亲”的说法

这是为什么

“君子抱孙不抱子”这句话是出自《礼记•曲礼》。其原文为:“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为君尸者,大夫士见之,则下之。君知所以为尸者,则自下之,尸必式。乘必以几”。
这里所说的“尸”是在祭祀时以活人扮作父祖的形象,古礼中是多以孙为这个角色的。且这个角色是很尊重的,譬如,为已故的国君充当尸的人,大夫、士人见了就要下车。国君一旦知道了充当先君之尸的人选,就要亲自为他下车,这时为尸者要在车上先行礼答谢,上下车时也要用垫脚石或木凳一类的东西垫脚。
在这样的行祭活动中,孙可以充当祖父之尸,如果孙的年纪小就要由人抱着充当被祭的尸,而子却不可以充当。再者,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始祖庙居中,以下是左昭右穆、父昭子穆的次序,墓葬也是依照这个次序的,这样孙与祖又属同列。
以上是依据古礼的解释。而上面几位朋友的解说多是从情感的角度论述的,也很有道理。对于这样的学术问题应当全面的从活处看,须知礼实出于情的,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民制礼亦实秉循考人之性情与求社会治理的实际便宜原则的。

参考资料:一些关于古礼研究的文献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26
关于抱孙不抱子这个事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孔子爱好者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是先生的独子先生是否单独教过你孔鲤说没有只是有一天他老人家在院子里站着我从他身边快步走他老人家把我叫住说学诗了吗?我说还没学他老人家说不学诗何以言我就去学诗了又有一天他老人家在院子里站着我从他身边快步走他老人家把我叫住说学礼了吗我说还没学他老人家说不学礼何以立我就去学礼了那个爱好者很高兴我问一件事却知道了三件事一要学诗二要学礼三不要对儿子太好要严格要求儿子
第2个回答  2009-05-25
老年人爱和孩子一起玩耍,使得他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另外,由于年轻人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经常和老人聊天,孙辈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时间的空白和情感的空虚;最后,父辈和祖辈人在一起相处,往往由于双方都是成年人而各抒己见,年轻人更容易坚持自己的主张,更愿意追逐新潮,而这些又常常是老年人所不齿的东西。因此,两者之间很容易形成矛盾和隔阂。祖孙两代人在一起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祖辈人出于亲情愿意顺着孙辈人的愿望。因此,两代人在一起便会“亲上加亲”。
第3个回答  2009-05-25
抱孙不抱子
〔原文〕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

〔理解〕
也许这在家庭教育上有点道理。不抱子,就是不会宠爱孩子,就会与孩子保持一段距离,有利于严格要求,更好地教育。不过,现代社会这是不可能的;只要领会一点:即注意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距离产生威信,距离产生教育。
第4个回答  2009-05-25
中国古代的文人是科举考试,由于中国人的婚姻大多是早婚,往往还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就成了家,做了父亲了。当时的科考很难,必须全力以赴,因此,这时的父亲往往没有时间去和儿子逗玩了。直到晚年,做了爷爷,才可把感情倾注到孙子身上,而爷爷的抱孙子,成了天伦中重要的一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