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孙膑是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 [1] ,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 孙膑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远离齐都临淄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晚年的孙膑深居简出,潜心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时值深秋时节,这一天,孙膑从堆满简牍的几案上抬起头,望着窗外瑟瑟的秋风中纷纷飘落的枯叶,目光不由地转到了那双残废的双腿上,昔日那些艰难坎坷、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仿佛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 孙膑,齐国阿地(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人。他的真实名字今已不可知,因为他曾遭受过膑刑(被去掉膝盖骨),所以后人就称他为孙膑。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膑是孙子的后代,孙子死后一百多年而有孙膑。 孙膑在青年时期,曾和魏人庞涓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这鬼谷子是位德行高深的隐士,有通天彻地之才。他精通数学,日星象纬,占往察来,言无不验;又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莫口难当;还精通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祛病延年;尤其精通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列兵,鬼神莫测。据说,他的弟子众多,战国时代著名兵家尉缭和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都出于他的门下。孙膑为人淳朴厚道,谦虚谨慎,加上学习勤奋刻苦,颇得鬼谷子的器重。一天,鬼谷子对众弟子说:“我夜间讨厌听到老鼠的声音,你们轮流值宿,替我驱鼠。”这天夜里,轮到孙膑值宿,鬼谷子将孙膑叫到跟前,从枕下取出一卷文书,对他说:“这是你的祖先孙子留下的《孙子兵法》13篇。当年你的祖先曾将它献给吴王阖闾,阖闾用其策,大破楚军。后阉闾惜此书,不欲广传于人,乃置于铁柜,藏于姑苏台屋楹之内。自越兵焚台,此书不传。吾向与汝祖有交,求得此书,亲为注解;行兵秘密,尽在其中,未尝轻授一人。今见子心术忠厚,特以付子。”并告诫道:“得此书者,善用之为天下利,不善用之为天下害。”于是,孙膑携归卧室,昼夜研习。3日之后即能背诵无误,对答如流。鬼谷子逐篇盘问,孙膑对答如流,一字不遗,并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发挥。鬼谷子很是惊讶,高兴地 孙膑说:“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孙武先生后继有人了。” 谁知,此事后被庞涓所知,庞涓对孙膑顿生嫉恨之心。此人本来就生性奸诈,嫉贤妒能,怎能容忍孙膑超过自己。然而,他非常善于伪装自己,曾与孙膑结为兄弟。一天,弟子们下山汲水,听到路人传说魏国厚币招贤,访求将相,庞涓心动,欲往魏应聘。鬼谷子见貌察情,早知其意?便放庞涓下山去了。下山前与孙膑相约,此行倘有进身之阶,必当举荐孙膑,同立功业,如若失言,当死于万箭之下。孙膑感佩莫名,挥泪与其告别。 时值战国中期,秦齐楚燕韩赵魏七雄争立,都想依靠武力一统天下。当时战国七雄里头要数魏国最强。魏惠王听说有个自称鬼谷子的弟子前来应聘,便欣然接见了他。庞涓拜见魏惠王,指画敷陈,倾倒平生所学,惟恐不尽。魏惠王问道:“我们的东边有齐国,西边有秦国,南边有楚国,北边有韩国、赵国、燕国。周边都是大国,我们怎么能在列国之中站稳脚跟呢?”庞泪大夸海口:“大王要是让我做将军的话,我敢说,就是把他们灭了都不难,还用得着怕他们吗?”要是办不到,我情愿受罚。”魏惠王很高兴,便拜庞涓为大将,另兼军师之职。他的儿子庞英、侄儿庞葱、庞茅都当上了将军。这一批“庞家将”整日操练兵马,雄心勃勃。不久,便率军进攻较弱的卫、宋等国,屡屡获胜,还击退了前来进犯的齐国。一时间,庞涓名声大噪,魏惠王也更加信任庞涓了。 庞涓在魏国受到重用后,并没有实现邀请孙膑下山的诺言。后来魏惠王听说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庞涓只得照办。 孙膑接到庞涓的信后,感念庞涓的举荐之恩,立即打点行装奔赴魏国。庞涓见到孙膑后,假意欢迎,并盛情款待。然而不久,庞涓便伪造书信,设计陷害孙膑。在魏惠王面前诋毁孙膑,说其私通齐国。惠王一气之下,要处死孙膑。庞涓为了骗取孙膑所学的兵法,又假惺惺地以同学的面孔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了膑刑。挖去了孙膑的双膝盖骨,又用针刺面,然后以墨涂之。孙膑变成了一个废人,天天依靠着庞涓过日子,老觉得对不起人家。 孙膑为了报答庞涓的恩情,他答应把《孙子兵法》13篇背诵下来写在竹筒上。 孙膑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写。在一旁侍奉他的童仆实在看不下去,便把实情告诉了孙膑。直到此时,孙膑才恍然大悟,看清了庞涓的真面目,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庞涓控制着,膝盖已去,两腿无力行走,好不凄惨。但孙膑是个意志非凡的人,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他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他一方面与庞涓巧妙周旋,—方面在努力寻找时机,尽早摆脱庞涓的监视,心想有朝一日驰骋纵横,报仇血耻。他开始装疯,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一片一片地烧毁,一会大哭,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傻相:不是唾沫横流,就是张目乱叫不绝。来人惊恐万状,急忙将此事告知庞涓。庞涓亲自察看,只见孙膑痰涎满面,时而伏地哈哈大笑,时而又嚎啕大哭起来。庞涓生性狡黠,恐其佯狂,遂命左右将他拖人猪圈中,孙膑披发露面,倒身卧于粪秽之中。庞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则较从前大为松懈了。孙膑整日狂言诞语,或哭或笑,白日混迹于市井之间,晚间仍归猪圈之内。数日后,庞涓始信其疯。 后来,齐威王派辩土淳于髡到魏国去拜访魏惠王。孙膑乘人不备,秘见齐使,以刑徒的身份,慷慨陈词,打动了齐使。于是,淳于髡偷偷将孙膑带离魏国,回到了齐国临淄。 齐使把孙膑带到齐国后,把他推荐给将军田忌。田忌很欣赏孙膑的才能,也很同情孙膑的不幸遭遇,招他为宾客,以上礼待之,言听计从。当时,在齐国的王室贵族之中,流行一种赛马游戏。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时胜少负多。孙膑在场观察了多次,发现双方出场的马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水准,每一种水准的马力相仿,于是对田忌说:“下次赛马,我可以使将军获胜,赌注不妨下得大一些”。田忌非常高兴,和齐威王赛马“逐射千金”。比赛当天,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让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最后再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恍然大悟,依计而行,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得了千金的赌注。这就是“田忌赛马”故事的来历。这个小故事揭示军事上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就是在战争中要从全局着眼,善于统筹,为了总体的胜利,可以牺牲局部利益。正确地运用这一规律,就可以从全局上看处于劣势的—方,采取出奇致胜的战术,做出某种让步,而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达到的以弱胜强的预期目的。正因为“田忌赛马”这个小故事里蕴含着真理的内核,所以一直传为佳话,流传深远。另外,孙膑在“田忌赛马”中所采用的方法,也被视为“策对论”的最早运用。 其实,对孙膑来说,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获胜不过是略施小计,田忌却由此对孙膑更加折服,并把他正式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和他交谈兵书战策,孙膑尽吐平生所学,两人谈得十分投机,齐威王认为孙膑是个难得的军事天才,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立即拜孙膑为军师。这样,通过这次赛马谈兵,孙膑一鸣惊人,由—个“刑余之人”一跃而成为统帅齐国大军的首领,在战国群雄角逐这个动荡的大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大显身手。 公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抵挡不住,意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欲派孙膑为大将,率兵援赵。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残疾人,带兵为将多有不便,还是请田大夫为将,我从旁出出主意吧!”齐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8万,前往救赵。大军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郸,速解赵国之围。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奔赵回救。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而致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立即为田忌采纳,率领齐军杀往大梁。 魏军好不容易将邯郸攻陷,却传来齐军压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庞涓顾不得休整部队,除留少数兵力防守邯郸外,忙率大军驰援大梁。没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齐军包围。魏军长期劳顿奔波,士卒疲惫不堪,哪还顶得住以逸待劳的齐军?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连主将庞涓也被活捉。到头来,魏国只好同齐国议和,乖乖地归还了邯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其实,也是孙膑对庞涓的重重一击。但孙膑并没有杀庞涓,只是训导他一番,又将他放了。 桂陵之战10多年后,即公元前342年,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1000辆兵车,分3路进攻韩国。小小的韩国抵挡不住庞涓的进攻,一时形势危急,遂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有主张坐山观虎斗的,有主张发兵救援的,相互争执不下。孙膑一直没有说话。齐威王见状便说:“先生是不是认为这两种意见都不对啊?”孙膑点头说:“是的。我以为,魏国以强凌弱,如果韩被攻陷,肯定对齐国不利,因此我不赞成见死不救的主张。但是,魏国现在锐气正盛。如果我们匆忙出兵,岂不是要代替韩军承受最初的打击?”齐威王说:“那么,依先生的意见怎么办好?”孙膑说:“我看可以先答应韩国的请求。他们知道我们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击入侵的魏军;而魏军经过激烈拼杀,人力物力也会大大消耗。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前去,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拯救危难之中的韩国,就可以用力少而见功多,取胜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为如何?”齐威王十分赞赏孙膑的谏仪,当即采纳。一年后,当魏韩两军交战更为激烈,双方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决定派兵出战,仍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于是,孙膑与庞涓又一次相逢在战场,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生死较量。 战役之初,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长驱直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魏国的都城大梁。时过不久,孙膑得知庞涓回师都城的禀报,便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自恃骁勇,现急于同我军决战。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诱使他们上当。”田忌说:“军师的意思是……”孙膑接口道:“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用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随后,孙膑如此这般地对田忌叙说一遍。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本土,传令抓住齐军主力,与其决一雌雄。不料,齐军不肯交战,稍一接触即向东退去。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见状高兴,得意地说道:“我早知道齐国的士兵都是胆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于是,传下将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资,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得知庞涓轻骑追击的探报,高兴地对众人说:“庞涓的末日到了!”这时,齐军正好来到一个叫马陵道的地方。马陵道处于两座高山之间,树多林密,山势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走,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战场。孙膑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 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随后,命令1万弓箭手埋伏在两边密林中,吩咐他们夜里只要看见树达出现火光,就一齐放箭。说话间已到傍晚,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杀了。齐军乘胜追杀,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连魏太子都给俘虏了。马陵大捷后,孙膑名声大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21
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山东孙氏族谱可查),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孙膑是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 [1] ,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  孙膑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远离齐都临淄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晚年的孙膑深居简出,潜心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时值深秋时节,这一天,孙膑从堆满简牍的几案上抬起头,望着窗外瑟瑟的秋风中纷纷飘落的枯叶,目光不由地转到了那双残废的双腿上,昔日那些艰难坎坷、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仿佛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 孙膑,齐国阿地(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人。他的真实名字今已不可知,因为他曾遭受过膑刑(被去掉膝盖骨),所以后人就称他为孙膑。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膑是孙子的后代,孙子死后一百多年而有孙膑。   孙膑在青年时期,曾和魏人庞涓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这鬼谷子是位德行高深的隐士,有通天彻地之才。他精通数学,日星象纬,占往察来,言无不验;又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莫口难当;还精通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祛病延年;尤其精通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列兵,鬼神莫测。据说,他的弟子众多,战国时代著名兵家尉缭和纵横家苏秦、张仪等,都出于他的门下。孙膑为人淳朴厚道,谦虚谨慎,加上学习勤奋刻苦,颇得鬼谷子的器重。一天,鬼谷子对众弟子说:“我夜间讨厌听到老鼠的声音,你们轮流值宿,替我驱鼠。”这天夜里,轮到孙膑值宿,鬼谷子将孙膑叫到跟前,从枕下取出一卷文书,对他说:“这是你的祖先孙子留下的《孙子兵法》13篇。当年你的祖先曾将它献给吴王阖闾,阖闾用其策,大破楚军。后阉闾惜此书,不欲广传于人,乃置于铁柜,藏于姑苏台屋楹之内。自越兵焚台,此书不传。吾向与汝祖有交,求得此书,亲为注解;行兵秘密,尽在其中,未尝轻授一人。今见子心术忠厚,特以付子。”并告诫道:“得此书者,善用之为天下利,不善用之为天下害。”于是,孙膑携归卧室,昼夜研习。3日之后即能背诵无误,对答如流。鬼谷子逐篇盘问,孙膑对答如流,一字不遗,并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发挥。鬼谷子很是惊讶,高兴地   孙膑说:“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孙武先生后继有人了。” 谁知,此事后被庞涓所知,庞涓对孙膑顿生嫉恨之心。此人本来就生性奸诈,嫉贤妒能,怎能容忍孙膑超过自己。然而,他非常善于伪装自己,曾与孙膑结为兄弟。一天,弟子们下山汲水,听到路人传说魏国厚币招贤,访求将相,庞涓心动,欲往魏应聘。鬼谷子见貌察情,早知其意?便放庞涓下山去了。下山前与孙膑相约,此行倘有进身之阶,必当举荐孙膑,同立功业,如若失言,当死于万箭之下。孙膑感佩莫名,挥泪与其告别。   时值战国中期,秦齐楚燕韩赵魏七雄争立,都想依靠武力一统天下。当时战国七雄里头要数魏国最强。魏惠王听说有个自称鬼谷子的弟子前来应聘,便欣然接见了他。庞涓拜见魏惠王,指画敷陈,倾倒平生所学,惟恐不尽。魏惠王问道:“我们的东边有齐国,西边有秦国,南边有楚国,北边有韩国、赵国、燕国。周边都是大国,我们怎么能在列国之中站稳脚跟呢?”庞泪大夸海口:“大王要是让我做将军的话,我敢说,就是把他们灭了都不难,还用得着怕他们吗?”要是办不到,我情愿受罚。”魏惠王很高兴,便拜庞涓为大将,另兼军师之职。他的儿子庞英、侄儿庞葱、庞茅都当上了将军。这一批“庞家将”整日操练兵马,雄心勃勃。不久,便率军进攻较弱的卫、宋等国,屡屡获胜,还击退了前来进犯的齐国。一时间,庞涓名声大噪,魏惠王也更加信任庞涓了。   庞涓在魏国受到重用后,并没有实现邀请孙膑下山的诺言。后来魏惠王听说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庞涓只得照办。   孙膑接到庞涓的信后,感念庞涓的举荐之恩,立即打点行装奔赴魏国。庞涓见到孙膑后,假意欢迎,并盛情款待。然而不久,庞涓便伪造书信,设计陷害孙膑。在魏惠王面前诋毁孙膑,说其私通齐国。惠王一气之下,要处死孙膑。庞涓为了骗取孙膑所学的兵法,又假惺惺地以同学的面孔向魏王求情,把死刑变成了膑刑。挖去了孙膑的双膝盖骨,又用针刺面,然后以墨涂之。孙膑变成了一个废人,天天依靠着庞涓过日子,老觉得对不起人家。   孙膑为了报答庞涓的恩情,他答应把《孙子兵法》13篇背诵下来写在竹筒上。 孙膑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写。在一旁侍奉他的童仆实在看不下去,便把实情告诉了孙膑。直到此时,孙膑才恍然大悟,看清了庞涓的真面目,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庞涓控制着,膝盖已去,两腿无力行走,好不凄惨。但孙膑是个意志非凡的人,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他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他一方面与庞涓巧妙周旋,—方面在努力寻找时机,尽早摆脱庞涓的监视,心想有朝一日驰骋纵横,报仇血耻。他开始装疯,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一片一片地烧毁,一会大哭,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傻相:不是唾沫横流,就是张目乱叫不绝。来人惊恐万状,急忙将此事告知庞涓。庞涓亲自察看,只见孙膑痰涎满面,时而伏地哈哈大笑,时而又嚎啕大哭起来。庞涓生性狡黠,恐其佯狂,遂命左右将他拖人猪圈中,孙膑披发露面,倒身卧于粪秽之中。庞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则较从前大为松懈了。孙膑整日狂言诞语,或哭或笑,白日混迹于市井之间,晚间仍归猪圈之内。数日后,庞涓始信其疯。   后来,齐威王派辩土淳于髡到魏国去拜访魏惠王。孙膑乘人不备,秘见齐使,以刑徒的身份,慷慨陈词,打动了齐使。于是,淳于髡偷偷将孙膑带离魏国,回到了齐国临淄。 齐使把孙膑带到齐国后,把他推荐给将军田忌。田忌很欣赏孙膑的才能,也很同情孙膑的不幸遭遇,招他为宾客,以上礼待之,言听计从。当时,在齐国的王室贵族之中,流行一种赛马游戏。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时胜少负多。孙膑在场观察了多次,发现双方出场的马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水准,每一种水准的马力相仿,于是对田忌说:“下次赛马,我可以使将军获胜,赌注不妨下得大一些”。田忌非常高兴,和齐威王赛马“逐射千金”。比赛当天,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让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最后再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恍然大悟,依计而行,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得了千金的赌注。这就是“田忌赛马”故事的来历。这个小故事揭示军事上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就是在战争中要从全局着眼,善于统筹,为了总体的胜利,可以牺牲局部利益。正确地运用这一规律,就可以从全局上看处于劣势的—方,采取出奇致胜的战术,做出某种让步,而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达到的以弱胜强的预期目的。正因为“田忌赛马”这个小故事里蕴含着真理的内核,所以一直传为佳话,流传深远。另外,孙膑在“田忌赛马”中所采用的方法,也被视为“策对论”的最早运用。   其实,对孙膑来说,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获胜不过是略施小计,田忌却由此对孙膑更加折服,并把他正式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和他交谈兵书战策,孙膑尽吐平生所学,两人谈得十分投机,齐威王认为孙膑是个难得的军事天才,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立即拜孙膑为军师。这样,通过这次赛马谈兵,孙膑一鸣惊人,由—个“刑余之人”一跃而成为统帅齐国大军的首领,在战国群雄角逐这个动荡的大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大显身手。公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抵挡不住,意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欲派孙膑为大将,率兵援赵。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残疾人,带兵为将多有不便,还是请田大夫为将,我从旁出出主意吧!”齐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发兵8万,前往救赵。大军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郸,速解赵国之围。孙膑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战法,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奔赵回救。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而致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立即为田忌采纳,率领齐军杀往大梁。   魏军好不容易将邯郸攻陷,却传来齐军压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庞涓顾不得休整部队,除留少数兵力防守邯郸外,忙率大军驰援大梁。没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齐军包围。魏军长期劳顿奔波,士卒疲惫不堪,哪还顶得住以逸待劳的齐军?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连主将庞涓也被活捉。到头来,魏国只好同齐国议和,乖乖地归还了邯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之战。其实,也是孙膑对庞涓的重重一击。但孙膑并没有杀庞涓,只是训导他一番,又将他放了。   桂陵之战10多年后,即公元前342年,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1000辆兵车,分3路进攻韩国。小小的韩国抵挡不住庞涓的进攻,一时形势危急,遂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群臣商讨对策,有主张坐山观虎斗的,有主张发兵救援的,相互争执不下。孙膑一直没有说话。齐威王见状便说:“先生是不是认为这两种意见都不对啊?”孙膑点头说:“是的。我以为,魏国以强凌弱,如果韩被攻陷,肯定对齐国不利,因此我不赞成见死不救的主张。但是,魏国现在锐气正盛。如果我们匆忙出兵,岂不是要代替韩军承受最初的打击?”齐威王说:“那么,依先生的意见怎么办好?”孙膑说:“我看可以先答应韩国的请求。他们知道我们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击入侵的魏军;而魏军经过激烈拼杀,人力物力也会大大消耗。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发兵前去,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拯救危难之中的韩国,就可以用力少而见功多,取胜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为如何?”齐威王十分赞赏孙膑的谏仪,当即采纳。一年后,当魏韩两军交战更为激烈,双方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决定派兵出战,仍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于是,孙膑与庞涓又一次相逢在战场,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生死较量。   战役之初,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长驱直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魏国的都城大梁。时过不久,孙膑得知庞涓回师都城的禀报,便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自恃骁勇,现急于同我军决战。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诱使他们上当。”田忌说:“军师的意思是……”孙膑接口道:“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用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随后,孙膑如此这般地对田忌叙说一遍。当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本土,传令抓住齐军主力,与其决一雌雄。不料,齐军不肯交战,稍一接触即向东退去。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见状高兴,得意地说道:“我早知道齐国的士兵都是胆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于是,传下将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资,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得知庞涓轻骑追击的探报,高兴地对众人说:“庞涓的末日到了!”这时,齐军正好来到一个叫马陵道的地方。马陵道处于两座高山之间,树多林密,山势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走,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战场。孙膑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 在树干上面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随后,命令1万弓箭手埋伏在两边密林中,吩咐他们夜里只要看见树达出现火光,就一齐放箭。说话间已到傍晚,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杀了。齐军乘胜追杀,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连魏太子都给俘虏了。马陵大捷后,孙膑名声大昭。
第2个回答  2020-08-22
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华夏族,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中文名
孙膑
出生地
阿、鄄间(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北)
职业
军事家
主要成就
取得桂陵、马陵之战的胜利
代表作品
《孙膑兵法
第3个回答  2018-03-21
残疾人。。。
第4个回答  2020-10-27

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华夏族,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