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三身是什么样,从形象上如何区别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

佛的三身是什么样,从形象上如何区别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

“三身”也称“三佛”,指三种佛身,即释迦牟尼的三种形象。按《大乘义章》的说法,佛有“法身”、“报身”、“应身”。

第一,法身:又作法性身、自性身。指佛陀证悟的法性。佛以法性为体,故名法身。佛经上说:“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指的是佛陀自证的境界,是涅槃三德之一。阿罗汉和菩萨虽然也能证得法身,但是不够圆满。

佛陀的法身即是诸法的自性。佛陀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若能从缘起法中通达诸法的空性,即能见到佛陀的真身。

《华严经》也说:“法性本空寂,无取也无见,性空即佛境,不可得思量。”法身是离语言、文字、思量的境界;法身无为无作、无形无相、无去无来、无始无终。法身如同虚空,横遍十方,充塞法界。在觉悟的圣者眼中,宇宙万象无一不是佛陀的真身,法界全体无处不是诸法的自性。

第二、报身;也称为受用身、第二身等。报身是佛陀从久远以来,以法身为因,修习六度万行,积集无量福德智慧所获得的佛果色身。佛陀的圆满报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经过九十一大劫修行后才形成的。根据《百福庄严经》说,每修一百劫,始得庄严一相,故经云: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说的就是报身佛的庄严相貌。

第三、应身:又称为应化身、应化法身。佛陀为救度苦难众生,应众生根机,以大悲愿心,随处随类权巧化现的种种身相。比如,观世音菩萨为了救度众生,变化现三十三身,时而显现佛身,时而显现凡夫身,时而显现龙天护法身。

“身”有聚集之意,即聚集“法”而成“身”,所以“法身”是理法的聚集,“报身”是智法的聚集,“应身”是功德法的聚集。《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将法身、报身、应身三者关系喻为虚空、日光、日影。

法身为其体性,常驻不坏,遍满虚空,譬如虚空,无有障碍;报身的智慧由法身的体性而生,能照明一切烦恼痴闇,,故以日光为喻;应身具有变化作用,应机而生,如同日影,不择高下,随处映现。

扩展资料

因果关系

了解了自己的法、报、化三身后,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地认识佛的三身: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

法身空寂,本自清净,周遍含融,能生万法。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切物象、心念等,都是法身所现。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心即佛心,但因无明障蔽,所以众生不能自见其本自清净与佛无异之法身。若能证悟空性,漏尽无明,所谓“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见”,最后必能契悟清净法身佛的境地。

报身是因智慧心起观照作用而感得的果报,行一切善法观照自心修证圆满,就能成就圆满报身佛的果位。报身佛位居净土世界,例如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居于华藏世界,此净土世界中尚有诸多菩萨,他们是报身佛所教化的对象。

众生无量,佛也无量;世界无量,佛土亦是无量。佛应机缘,化现在百千万亿世界中化导众生,不同世界的化佛,各有其名号,如娑婆世界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此一化现的佛身就称为化身佛。

法身是万法的本体,报身和化身则是法身所呈现的相貌和作用。体、相、用三位一体,法、报、化不即不离,总不出如来藏真心的范围。修行就是要在证悟如来藏真心上用功,时时觉察、觉照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是否是善念?是善行?

先以世间善法为基础,修一切善断一切恶,广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累积福德,增长定力,然后开始参禅悟道,机缘成熟时一念相应,证悟如来藏真心,明心开悟,进入内门进修,终究成就佛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身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18
你这种想法,是在用头脑思辩。

但法身是不能用头脑想象出来的。

六祖惠能说的最清楚:「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它无形无相,犹如虚空。

报身佛(卢舍那佛)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禅宗六祖惠能解释三身
(1)清净法身佛,谓吾人之身即是如来法身,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净,并能生出一切诸法。
(2)圆满报身佛,谓自性所生之般若之光若能涤除一切情感欲望,则如一轮明日高悬于万里晴空之中,光芒万丈,圆满无缺。
(3)自性化身佛,谓吾人若能坚信自性之力胜于一切化身佛,则此心向恶,便入地狱,若起毒害之心,便变为龙蛇;若此心向善,便生智慧,若起慈悲之心便变为菩萨。

《十地经论》
等诸经所说之三身,即:
(1) 法身,为证显实相真如之理体,无二无别,常住湛然,称为法身。
(2) 报身,酬报因行功德而显现相好庄严之身。
(3) 应身,顺应所化众生之机性而显现之身。

金光明经》
所说之三身,即:法身(梵 dharmakāya )、应身(梵sambhogakāya )、化身(梵nirmāṇakāya )。依合部《金光明经》卷一之三身分别品载,如来昔在因地修行中,为一切众生修种种法至修行满,因修行力故,得自在而能随应众生现种种身,称为化身。又诸佛如来为令诸菩萨得通达,并体得生死涅盘一味,以为无边佛法而作本,故示现此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项背圆光之身,称为应身。为灭除一切诸烦恼等障而具足一切之诸善法故,唯有如如智,称为法身。前二种身为‘假名有’,第三身为‘真有’,乃为前二身而作本故。又依《金光明经》言,法报之两佛是其真身,为化众生而示现佛身,相好具足、威光殊胜,称为应身。佛随众生现种种形,或人、或天、或龙、或鬼,如同世之色像,称为化身。此三身以真身为本,依真起应,依应起化,如依烦恼起业行,依业受报。慧远之《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末(大三七·一八三下):‘佛具三身,一者真身,谓法与报。二者应身,八相现成。三者化身,随机现起。’即依此《金光明经》之意而言。
《解深密经》
卷五所说之三身,即法身、解脱身、化身。其中化身指八相示现之身;解脱身指五分法身;法身指于诸地波罗蜜多,善修出离转依成满之妙果。盖五分法身,声闻独觉亦可得之,故单就此身而言,二乘与如来无异。梁译《摄大乘论释》卷十三(大三一·二四九中):‘二乘道究竟果,名解脱知见。二乘解脱知见中无三身,菩萨解脱知见中有三身差别。何以故?二乘不能灭智障,无一切智故,不得圆满清净法身,无大慈悲,不行利益他事故,无应化两身。’故知二乘之解脱身,无法身及应、化等身。

按《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

【法身】

 (术语)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为理智显现,有为(智)无为(理)一切功德法体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庄严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识论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法所庄严故。(中略)此法身五法为性,非净法界独为法身,二转依果皆摄此故。”别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为清净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无为也),为一切有为无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惟不得言成就庄严功德法,故名为法身,何则?以此法唯为理之法身,不含摄有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识论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佛地论七曰:“力无畏等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述记十末曰:“离所知障,具无边德,名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唯识枢要上本曰:“出缠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义林章七本曰:“成唯识说,清净法界为自性身。庄严论等说,自性身本性常故。赞佛论说,佛自性身无生灭故。”若依性宗之义,则真如之理性,有真实觉知之相,理智不二,与真如之无为同,真智亦无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则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隐,谓之如来藏,积始觉之功,显其法性,谓之法身。即言以法性成身,故名法身。或言以法性显现之有为无为一切功德法成就庄严之身,故名法身。胜鬘经曰:“世尊!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来法身,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同宝窟下末曰:“法身者,即是实相真如法也。此实相正法隐,名如来藏。此实相法显,故名身。唯是一实相法,约隐显不同,故有藏之与身。又法者,谓诸功德法,法之所依名身。故摄论云:与功德法相应,名法身。”嘉祥法华疏四曰:“以正法为身,故曰法身。”起信论曰:“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心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中略)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同义记下本曰:“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维摩经慧远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法华玄义七曰:“本有四德隐名如来藏,修成四德显名为法身。”大乘义章十八曰:“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1-17
佛的法身就是法界一相,也就是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实相,就是证悟一切妄相无相,法界实相只有诸佛能见到,菩萨在法空智果现前时能见到。普通人见不到法身。
佛的报身有两种:自受用身,也就是每个佛的大圆镜智,只有佛自己才会体会到自己的大圆镜智,别人体会不到佛的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就是千丈胜应身,这种身都在色究竟天,只有地上菩萨才能见到,十地菩萨才见其究竟。
至于佛的化身,这是教化地前菩萨与凡夫的,所以我们都能见到。但化身不仅仅是人形,也可能是动物乃至鬼道。
第3个回答  2014-11-17
法身,无形无相,很像你的思想念头没有固定形状。
凡人的报身,或美或丑或平常,都是由自己所做的善业或恶业感召而来。佛是功德圆满的清净业,所以感召到“相好光明无等伦”的庄严相。
化身,是以不同的形象做各种事。
以孙悟空为例,法身是他的想法,报身是他的形象容貌,化身是他用72变去降妖捉怪。
第4个回答  2021-04-10
佛分三身,我大致这么理解,l应化身,即是肉体。2报身,即是肉体在人生苦难过程中领悟道理。3法身,即是在肉体与领悟中的结晶成就了智慧与善良的灵魂。大师讲得一概而论,这是我自己悟的,和人的三身一样,由肉体→领悟能力(是善是恶在领悟中造诣)→造就灵魂(善或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