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说一切是空,那人活着有何意义?

佛教说一切是空,那人活着有何意义?
我不信人有来世,如果有那何不像打游戏那样,死了在重新来

人不仅需要想着活,还要想着死,但你可别害怕这个"死"字,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那我们就从"死"谈起吧!!!从死而照生,看后你也就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死亡是一个生命,肉身的消散。但由于每一个生命中
都具有一个真实如来藏,它带着生前所有的善恶种子
开始了下一世的生命。如你所说是生命的再生与重塑。

人是肯定有前生和来世的。人生生世世都在六道中轮转,没有休息。

所谓“六道轮回”,是“十法界”之中的六个法界,这六个道都有生
死轮回。其中“天、修罗、人”是“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
是“三恶道”。

“六道轮回”,其实质就是“因果”的循环、“因果”的相续、“因
果”的转变,即所谓是“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受恶报”,所以,
俗话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真实不虚的。人能够明白“因
果”的道理,明白“因果”的残酷无情,他就一定会老老实实地修“
五戒十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
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不贪,不嗔,不痴。

修“上品十善”,死后升“天道”;修“中品十善”,死后生“修罗
道”;修“下品十善”,死后仍生人道。这是修善的果报。那么如果
造“十恶业”,死后必定堕落“三途”,今生“愚痴”,不明是非,
不辨善恶,死后堕落“畜生道”;今生“贪”心重,贪图五欲(财、
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享受,死后必
堕落“饿鬼道”;如果“嗔”心重,喜欢杀生,喜欢伤害人、伤害动
物(包括家禽家畜),喜欢仇恨别人,敌视别人,见到不顺心的人事
物,即起憎恨之心,死后必定堕落“地狱道”。

人在善道享福的时间毕竟短暂,而一旦堕落“恶道”,那真是苦不堪
言,求出无期,在恶道中受苦的时间都是用“劫”来计算的,可见受
苦的时间有多长。即使经过多生多劫出离恶道生到人间,那也是“贫
穷下贱”,这是所造恶业的余报。可见造恶的果报有多么重,多么残
酷!所以佛陀无比慈悲,怜悯罪苦众生,苦口婆心教导众生“诸恶莫
做,众善奉行”,希望众生生善道,不堕恶道受极重的苦报。更希望
众生破迷开悟,脱离六道生死轮回之苦海,生到“四圣”法界,享受
“大自在”的安乐境界。

佛告诉我们,人最殊胜的归宿莫过于“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
界”,不仅一生超脱了六道轮回,而且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一生不退成佛,这是其他法门要修“三大阿僧祗劫”这么长的时间才
能修到的果位,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个无比殊胜的“难信易行”的净土
法门,希望末法众生能够乘弥陀的“四十八宏愿”的愿力,脱离六道
轮回,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是至善圆满的教育,学佛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佛陀教育的真正目
的就在于让人明白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明白之后努力修行,最终成
佛,再去度化众生。而佛教我们成佛的最殊胜的捷径“法门”,就是
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人果能“老实”执持这句“南无阿弥陀佛”,
就一定会往生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3
首先要搞清楚,空并不是什么都不存在的,而是在说一切的存在都是暂时的,一切的存在都是各种因缘条件促合而成的,一切的存在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其实,佛和菩萨也是空的,他们的存在也需要因缘的。
虽然一切都是空的,但是每一个存在都有他们各自的作用。水是空的,但他的存在可以滋养世间万物。太阳是空的,但他的存在可以帮助世间万物的生长。粮食是空的,但他可以养育万民。文字是空的,但他可以传播文明。
所以,世间万物都是空相,但其存在都是有价值的。他们是天地造化所生,是法界因缘合和,是诸天神佛菩萨的神通之力所造。
同理,人身亦是空相,但他也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身生命是天地造化所恩赐,生命是神佛菩萨所赋予,他要去扮演法界中因缘的角色,他要去完成法界所安排的任务。就如同一滴水,一粒沙,一棵草,一粒米,一张纸。。。。他们都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正是因为是空的,所以生命是有限的。又因为是法界因缘所生,天地造化所成,所以有限的生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在有限的生命里,去顺应宇宙法则、顺应天地之道,去做些有利众人、有利宇宙、有利天地的事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报宇宙、法界、天地、神佛菩萨。
(仅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09-04-23
不净观是为了使自己感悟生命的无常、无可执著、没有永恒。
根据佛法,四大皆空,五蕴为真,一切都是自心的妄念执著而不断生灭。空,指的是非实有,非固定,非永恒。空不是说没有,而是说一切都是变化的现象。众生皆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这是佛教任何宗派都承认的法印。
佛法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无我故空,所以只有消除执著,达到随顺圆融的寂静境界,才是出离苦恼的方法。
人活着的目的,就是完成自己的正常生命,并在完成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心灵。
第3个回答  2009-04-23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是释迦部落的王子。他29岁时开始修行,创立了佛教的教义。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在《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用一句话来说,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它的经典有许多,自古以来,大家最重视的佛经是<<华严经>>,称为经中之王。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3-06
佛教说一切皆空是在事相上,但自性不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对于修学佛法的人来说,生命太有意义了。自利利他,自觉觉他。

对于了解轮回的人来说,努力修善,改变命运,

有空看看 :现代西方轮回学研究方兴未艾 请看链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