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大郎卖炊饼为何卖一天?潘金莲难道不担心大郎中午回去吗?

如题所述

在水浒传当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片段和细节。其中发生在武松身上的就有好几个,比如景阳冈赤手空拳击毙猛虎,醉打蒋门神,勇夺快活林等等。但是最为是人所熟知的,反而是他的哥哥,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事情。

得益于水浒传和后世一本不太健康的书刊,让潘金莲与武大郎的故事变得知名度很高,也让我们对于武大郎这样一个悲剧性的角色充满了同情。作为大宋王朝底层的人民,武大郎以卖炊饼为业,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并没有因为辛苦的工作而获得殷实的家底和妻子的爱。反而被西门庆和潘金莲一起害了性命,实在是令人扼腕。

那么武大郎卖炊饼,为什么需要卖一天?甚至忙到中午都没办法回家,结果让西门庆钻了空子,我们尝试结合宋朝当时的情况来分析一下。

宋朝时期的百姓遵循两餐制,晚饭开始时间比较早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的不足,经常会面临粮食缺乏的情况。古代很多百姓为了节约粮食都只吃两餐,也就是早饭和晚饭。早饭时间与我们现在人基本一致,晚饭时间在申时也就是下午四点左右。没有什么夜宵可以,宋朝的皇帝或者是家境不错的大臣,偶尔会在晚上加一餐,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两餐制才是主流。

所以武大郎卖炊饼需要卖一天,其实也是为了照顾那些每天只吃两餐饭的普通宋朝百姓。如果中午回家再重新出摊,可能会耽误生意。毕竟挑着担子来回赶,也是比较消耗体力的,更别说武大郎的身材并不高,挑担子比正常人要更加困难一些。

水浒传中的炊饼其实是我们现在的馒头,这种食品冷热皆可吃

在水浒传中很多视频跟我们现在的称呼并不一致,武大郎所售卖的炊饼其实是蒸饼。因为这种饼子是通过蒸笼蒸出来的,这一点在水浒传原文当中有叙述,离开阳谷县去外地公干的时候,曾经告诉武大郎,原来每天售卖十扇笼炊饼,现在(武松离家期间)售卖五扇笼。只有蒸笼,才是以扇为单位的。

北宋时期宋仁宗名叫赵祯,根据惯例为了避嫌,民间所有与祯读音相似的物品都需要改名,所以蒸饼就成为了炊饼。

而馒头这种食品我们都知道不仅可以在热的时候吃,冷的时候也一样可以吃,为了不回家耽误生意,争取更多的收入。武大郎就一直在街上售卖,反正冷的也可以卖掉,索性中午就不回家了。

武大郎身无长技,相貌粗陋,只能通过卖炊饼挣钱

武大郎作为武松的哥哥,却并没有武松那样的英武伟岸,也没有武松那样拥有一技之长。尽管如此,武大郎仍然以长兄之恩将武松抚养长大。而他所依靠的就是卖炊饼,想要多赚钱就多卖炊饼,将售卖的时间延长,增加收入。

在武松长大离家以后,武大郎因为机缘巧合娶了潘金莲。为了让彼此的日子更好过一些,武大郎只能更加努力去卖炊饼,家有娇妻陪伴,不管怎么样,都是有一个盼头。为了这个盼头,也要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负潘金莲下嫁自己的境遇。

所以不管是出于现实原因,还是出于心理需要,武大郎都需要将一整个白天的时间都消耗在售卖炊饼之上。为了将炊饼尽快卖出去,只能中午不回家,节约回家来回的路程与时间,甚至是体力。可是武大郎如此辛苦劳作,却命丧娇妻之手,换来的却是让武松怒发冲冠的狂怒与愤恨。进而自己实施杀人偿命的古老规矩,断送了自己较好的官场前程。

而这可能是武大郎根本就想象不到的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9
武大郎卖炊饼卖一天是为了多赚一点钱,他是想为了家里的日子好过一点,潘金莲也不用那么辛苦。潘金莲之所以不担心武大郎中午回去是因为她了解武大郎,武大郎不卖完烧饼是不会回家的。
第2个回答  2020-06-29
因为炊饼最重要的就是中午卖的好,早上人可能吃一些粥等,中午吃炊饼抗饿,所以买的人肯定多。做生意的人肯定不会在生意最好的时候回家,所以潘金莲不担心。
第3个回答  2020-06-29
因为潘金莲给武大郎的炊饼做的比较多,所以潘金莲可以把握住武大郎卖完炊饼的大概时间,这样就不用担心了。
第4个回答  2020-06-29
古代经济落后,人们没有太多闲钱去买东西。再加上武大郎的炊饼算是他们全家的主要收入,他为人老实也没有其它的技能,因此想多卖点钱,一天也不会回去。潘金莲也是知道故敢白天会西门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