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工作6年没签劳动合同没买社保怎么办?

索赔是有时效二年,但还在职

公司没签劳动合同,也没有买社保,可以要求签劳动合同,补缴工作期间的所有社保,离职可要求公司给您经济补偿金。

1.要求签劳动合同,且从建立劳动关系起已超过一个月,可以主张公司与你签订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依法支付从工作第二个月到第12个月的双倍工资,可以要求双倍工资。您可以获得11个月的双倍工资赔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求补缴工作期间的所有社保。如不补缴就用现金折算。《最高人民法院解释(三)》第一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解决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组织不能补办导致其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因,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故可向人民法院提诉讼讼,要求用人单位予以赔偿。

3.离职要求公司给您经济补偿金。按每工作一年赔偿一个月补偿金,不满6个月赔偿 0.5 个月工资,满6个月也算一个月工资。具体按照_实际工作时间来计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你的提问真有代表性和针对性,一般人是难解答清楚的。
一,关于6年没签合同的问题:
1,《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这里确立了用人单位的责任及承担责任的方式。但劳动者主动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属例外;
2,《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本条规定了,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视用人单位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3,超过一年没签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是否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一),用人单位同意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
(二),用人单位同意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三),用人单位同意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同意续订的,劳动合同重新续订,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四) ,用人单位不同意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续订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没有提出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支付经济补偿。
二,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如何处理;
1,《劳动法》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二项规定: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2,这里有三种情况:“不交”(未缴纳)、“少交(未足额缴纳)”延交"(未及时缴纳)。如果按以上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还需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一项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现存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未缴纳”、“未足额缴纳”、“未及时缴纳”均属于“未依法缴纳”,因此,在这三种情况下,劳动者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均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中的“未依法缴纳”应严格控制在“未缴纳”范畴,而不应该将为“未足额缴纳”、和“未及时缴纳”也涵盖在内,只有在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时,劳动者据此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第三种观点认为,“未缴纳”、“未足额缴纳”、“未及时缴纳”均属于“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未足额缴纳”、“未及时缴纳”也具有其违法性,但在法律适用上应区别对待。对“未缴纳”的除依法可以按解除劳动合同规定办理外,还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一项之规定,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对于“未足额缴纳”、和“未及时缴纳”的,未造成劳动者损失的,可适当减免经济补偿;造成劳动者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司法实践中,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若干意见(2005年),关于经济补偿金中规定,“我们认为,由于经济补偿金与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的性质不同,经济补偿金侧重于对劳动者贡献的补偿,违约金侧重于对守约方的赔偿,故劳动者可以同时请求经济补偿金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金。但对于过高的违约金,当事人可以请求减少”。
三,社会保险费争议的解决
1,社会保险费争议不属于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案范围,此种争议的民事案件,劳动仲裁机构和法院不应受理。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第二十六条规定:缴费单位逾期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由此可见,不缴纳社会保险的行为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察内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通过行政执法责令用人单位改正,逾期仍拒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法院强制征缴。
2,未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201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一条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
笔者认为:1,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未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属于劳动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2,对“未足额缴纳”、“未及时缴纳”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已缴纳但未完全履行缴纳规定,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一旦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从法律意义上讲,就意味着劳动者能够享受预期社会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未及时缴纳”保险费的行为并不会侵害劳动者的权益。纠正或处罚用人单位违反缴费规定行为的权利主体,只能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者税务机关。所以,“未足额缴纳”、“未及时缴纳”保险费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不应该属于劳动仲裁和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03
1、工作满1年以上的,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属事实劳动用工关系,应从你入职起第二个月支付你双倍工资。不能以此为理由不缴纳社保;
2、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社保手续、缴纳社保费是其法定的义务,用人单位不为职工办理社保手续、缴纳社保费违反的是国家强制性规定,不适用时效制度;也就是说,无论过了多久都可以要求公司予以补缴会给予相应的赔偿。
第3个回答  2020-01-23
您好,不用怕您可以收集能证明跟公司劳动关系的东西,上下班打卡记录有多少收集多少,工牌,发工资转账流水,聊天记录,语音记录,电话记录,都可以。然后到劳动仲裁申请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第八十七条规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4个回答  2013-08-03
可以要求补缴社保的,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就比较难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