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表现在

如题所述

1.父母的背景和对儿童的教养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儿童三岁之前的活动基本都在家庭。父母的背景因素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父母学历大专以上的幼儿交往能力好于父母学历初中及以下幼儿的交往能力; 母亲非独生幼儿的合作能力好于母亲独生的幼儿; 父亲职业是教师、医生的幼儿协商、合作及总体交往能力好于父亲职业为个体及自由职业者的幼儿。父母的同伴关系会言传身教地影响孩子,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同伴交往。在对儿童教养中,一般来说热情、敏感、权威型的家长培养的孩子, 易形成安全依恋,也较易和同伴形成良好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3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父母教育观念作为父母教育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育方式对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父母教育观念对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在西安市一所省级示范园大、中、小班共选取了163名幼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对父母的教育观念进行调查,采用同伴提名法对幼儿的同伴关系进行测量,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分析,运用观察法对4名不同类型同伴关系的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同伴关系进行观察,配合观察量表对4名幼儿在同伴交往行为中出现的积极策略、消极策略和中性策略进行统计,并将4名幼儿父母教育观念问卷的得分与访谈资料进行对比,以此探讨父母教育观念对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与年龄儿童的父母教育观念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受教育水平父母教育观念存在显著差异;(3)父母教育观念与儿童同伴关系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4)四种不同类型同伴关系的交往行为表现出不同特点:第一,同伴交往以使用中性策略为主,被忽视型幼儿比例最高;第二,受欢迎型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积极策略的频率更高;第三,被拒绝型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消极策略的频率更高;第四,一般型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出现的消极策略略高于积极策略。此外,本研究在分析了父母教育观念对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影响的基础上,对帮助父母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