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

如题所述

一、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有些内容上比较枯燥,方式比较单一,往往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致使语文的质量不能得到提高。因此,新时期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主要是看教学中学生的求知欲、参与度、知识获取量、学习能力等,对成功的语文教育者来说,在语文教学中要能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并加入生动的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进而有效地理解课文。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会被发掘,学习的进度也会与教师的教学同步。
二、注重课堂上教师的仪容仪表
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含有一种艺术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仪表形态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得体的仪表是获得学生喜爱的第一步,能够使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学,在很多的教学实例中,如果语文教师能够穿戴得体、仪态优美,学生在上课时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学生的眼神交流,眼神是老师判断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点,教师与学生有效的眼神交流,能起到比语言更加有效的沟通作用,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三,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微笑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呼应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保持微笑,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愉快地学习语文。与此同时,教师良好的仪表形态有助于增加教师教学的信心,充分享受教学带来的乐趣。
三、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深化学生对语文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表达文章的意境,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更加深入地体会语文知识的意境,深化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得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在一篇讲述海伦・凯勒的文章中,为了体现她紧张的心情,教师将她在紧张时刻、表现的形态通过一些肢体语言进行表达,包括将两只胳膊紧紧抱在胸前、发抖的身体、恐怖的表情等,这些都帮助学生体会到海伦・凯勒的处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四、体态语言的运用帮助学生开拓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开拓思维。通过肢体语言的配合,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直观,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创造空间,对于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当务之急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确保全员参与并各有所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肢体语言的运用,通过这种艺术性的表达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一种意境的升华。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场景,生动语文课堂,让语文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使学生能容易地掌握语文知识,使语文教学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