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作者简介

如题所述

  1、作者简介
  米·伊林,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
  2、作品
  伊林的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不夜天》、《黑白》、《几点钟》、《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第一、二、三部)、《书的故事》。
  3、《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已故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于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书,非常简短,约5万字,并非真的有十万个问题,在俄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多。这个奇怪的书名不太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并不是译者所加,但也非伊林原创,它最初出现在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句诗中:“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伊林便从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中截取“十万个为什么”作为这本书的名字,其本意是虚指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读者发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27
作者:(苏)伊林 译者:郑缤

米·伊林,1896年生于乌克兰,1953年逝世。米·伊林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观察天空和星象。对于普希金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他也爱不释手,9岁开始,儿童时代的米·伊林就写了很多有关火星、热带森林、美洲豹和鳄鱼的诗。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笔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期间,米·伊林就开始为儿童刊物《新鲁滨孙》写化学方面的科普论文。1927年《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在这以后的26年间,米·伊林创作了近20部脍炙人口的中篇和长篇科普作品。其中代表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不夜天》、《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第一、二、三部)等。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米·伊林学识渊博,一生从未间断过对知识的追求。米·伊林每写一本书,似乎都是重新读一个大学,要读几十本书和几百篇科学论文。为了写《人怎样变成巨人》,他在几年内学习了历史、考古学、语言学等各种学科的书籍。米·伊林的创作态度也非常严谨,这就使他的科普作品知识性强,内容丰富,文笔流畅。《十万个为什么》就是采录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并以简明活泼的语言介绍基本的科学知识的。这部书自上个世纪60年代在我国出版以来,已使无数中国青少年迈进知识大门。《十万个为什么》的书名,米·伊林取自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卢·吉卜林的一句话:“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当时的《十万个为什么》仅5万字,那是一本“在屋子里边走边写的书。”米·伊林认为“你屋内的事物,每一件都是一个谜。”“为什么炉子里的柴会劈啪作响?为什么烟会从烟囱里出去而不向屋里冒?”他提出这些饶有兴味的问题,然后用浅显易懂却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向读者解释。米·伊林有使普通事物变成有趣事物的技巧,他的故事充满了热情,不仅吸引着儿童,也吸引着成年人。在近40年时间里,《十万个为什么》曾经6次修订,累计发行量达1000多万套,一亿册,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受读者欢迎的一套优秀青少年科普读物。1999年,《十万个为什么》被评为“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之一。请去问一问你的亲人、朋友、同学和同事,有谁不知道《十万个为什么》呢?
米·伊林离开我们已经40多年了,他勤奋进取的人生态度,他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人民和祖国的胸怀,将永远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对科学真谛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米·伊林的作品作为世界优秀科普作品的典范,其丰富的内涵和生动的文笔,将永远给我们强烈的感染和冲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18
1、作者简介
米·伊林,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
2、作品
伊林的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不夜天》、《黑白》、《几点钟》、《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第一、二、三部)、《书的故事》。
3、《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已故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于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书,非常简短,约5万字,并非真的有十万个问题,在俄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多。这个奇怪的书名不太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并不是译者所加,但也非伊林原创,它最初出现在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句诗中:“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伊林便从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中截取“十万个为什么”作为这本书的名字,其本意是虚指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读者发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6-27
1、作者简介
米·伊林,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
2、作品
伊林的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不夜天》、《黑白》、《几点钟》、《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第一、二、三部)、《书的故事》。
3、《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已故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于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书,非常简短,约5万字,并非真的有十万个问题,在俄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多。这个奇怪的书名不太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并不是译者所加,但也非伊林原创,它最初出现在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句诗中:“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伊林便从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中截取“十万个为什么”作为这本书的名字,其本意是虚指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读者发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6-05
作者简介
米·伊林,他诞生于乌克兰。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
2、作品
伊林的具有代表性作品有:《十万个为什么》、《不夜天》、《黑白》、《几点钟》、《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第一、二、三部)、《书的故事》。
3、《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已故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于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书,非常简短,约5万字,并非真的有十万个问题,在俄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多。这个奇怪的书名不太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并不是译者所加,但也非伊林原创,它最初出现在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句诗中:“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伊林便从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中截取“十万个为什么”作为这本书的名字,其本意是虚指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读者发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