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为什么别号饮冰室主人?

如题所述

因为梁启超的书斋及藏书室取名“饮冰室”,自然就是饮冰室主人了。

“饮冰”一词出于战国庄周《庄子·人间世》中“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是说我今天早上接受国君诏命,到了晚上就得饮用冰水,恐怕是因为我内心焦躁担忧吧。)寓意对国家社稷忧虑焦灼之情。

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梁启超内心焦灼,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得解。借以此别号表达自己受命从政,为国忧心。

扩展资料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一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的改造,为了民族强盛和国家繁荣,竭力呐喊,四处奔走,付出了几乎全部的心血。然而他的政治主张却又因时而异,不断变化,前后矛盾,以致难以令人信服。

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随康有为亦步亦趋,无论办报或教学,都注意并且用力阐述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和变法理论。

他以公羊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为依据,鼓吹变法,讲求维新,宣传西方科学文化,充分显露了年轻爱国志士的朝气和锐气。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一度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进行一次“破坏”,但是这种居于改良和革命之间的摇摆,在梁启超的身上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仍然和康有为一道,鼓吹改良,主张“斥后保皇”。

当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展开之后,梁启超又改变旧说,转而提倡实行“开明专制”,试图与“革命”理论相对抗。使梁启超难堪的是,正当他还在口干舌焦地鼓吹开明专制,反对实行宪制的时候,清廷却正式宣布要“预备仿行宪政”了。

以后,梁启超又高唱宪政,在立宪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武昌起义的爆发,统治中国近270年的清皇朝已经行将就木,眼看革命派就要取得政权,共和之制势在必行,梁启超再一次改变了以前的政治主张,提出了“虚君共和”的口号。直到民国之后,这种多变的特征,在梁启超的政治生涯中依然时有反映,从拥袁到反袁,从护国到拥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启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梁启超的书房叫饮冰室,他自然就成了饮冰室主人啦。
「饮冰」一词源於《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意就是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之命,变法维新,临危受命,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交煎,梁启超内心之焦灼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得解。所以,他正是借「饮冰」一词,来表达自己内心之忧虑焦灼。

另外,有网友以为这是源自於「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可能是源自於他的文章《学问之趣味》:

「学问的趣味,是怎麼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佛典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问我这水怎样的冷,我便把所有形容词说尽,也形容不出给你听,除非你亲自喝一口。我这题目:《学问之趣味》,并不是要说学问是如何如何的有趣味,只是要说如何如何便会尝得著学问的趣味。」

摘自另一网友的答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29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属饮冰室主人。他的书斋及藏书室取名“饮冰室”,是有深切缘由的。“饮冰”一词不可直解作“大嚼冰激凌”,而是出于《庄子·人间世》中“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寓意对国家社稷忧虑焦灼之情。后来,南朝宋人鲍照在《谢永安令解禁止启》中就说:“饮冰肃事,怀火毕命”,来表现受命从政、为国忧心的惶恐情态。而《饮冰室文集》则是梁启超之侄梁建灿于1926年编就刊行,另有《饮冰室合集》是在梁启超1929年离世后,由其侄交林志钧汇编后于1936年交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共分为文集、专集两大部分:文集45卷,专集104卷,收入长篇论著104种,如《戊戌政变记》、《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总计800余万字,能够称得“煌煌巨著”了。
第3个回答  2020-09-22
是啊、不.。你要我去哪里玩玩而已,我的人生是一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