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 辩论赛求助

我们学校辩论赛,辩题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求帮助!有木有强悍一点的材料阿,比如除了荀子外的名言事例之类的,话题很老,但要辩出新感觉,网上到处是的就不用麻烦你复制粘贴了,求陷阱!求解套!求难问题!求独家见解!好的加分!
资源多的请发送到[email protected]

哦,也就是你的辩题是人性本恶是吧。

这个不难,你们这边的观点我推荐以防守反击为主,因为一旦主动进攻容易落入对方陷阱。
我举例说明一下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以及你可以用到的反击手段。(下面A为对方,B为你这一方)

A:对方辩友,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古来有之的看法。人一出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之后种种际遇和经历的不同使得有些人走上正确的道路有些又走上错误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婴儿会去犯罪,为什么呢,因为他还没有自我意识,对,自我意识这个词很重要,我们很难说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人是恶毒的,因为他根本不懂如何为恶。因此我们坚定人之初性本善。

B:首先感谢对方辩友漏洞百出变相支持我方观点。其次,对应对方古来有之的看法,貌似对方辩友忘记有个叫荀子的先贤也提出过性恶论。然后对方辩友提出自我意识一词,我也想就这个问题作出反驳。据我所知,婴儿虽然没有去犯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不具备能力犯罪,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哭泣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事实上,很多人成年犯罪的动机都是儿时受到的虐待,不记得或当时没有直接反击不代表他们不想为恶而是不能,我们必须坦诚面对潜意识里,婴儿也有打击报复的想法只是不具备行动力而已。因此我方坚定人性本恶。

A:对方辩友的话有失偏颇。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恶的一面这我们承认,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追寻恶的一方,就像我方坚持的,人性本善是因为人们表现出的外在是善的,也就是说人们压抑自己恶的一面,有压抑就说明人性本善,我们这里讨论的不是人是否有恶的一面,而是人是否表现出恶的一面,最终选择的才是人的本性,我方坚定人性本善。

B:再次感谢对方辩友变相支持我方观点。按对方辩友所说一个人有可能本性是恶毒的,但是由于他压抑自己的本性,所以有可能他最后表达出的是善意的。那为什么不能说人性是本恶的,只是社会使得我们压抑自己恶的部分呢?麻烦对方辩友解答这个问题。

A:..........................(恭喜你们接下来就是胜利了)
A:对方辩友故意歪曲我方定义,我方意思是人性本善,因为大多数人还是向善的。

B:大多数但是并不是全部对吗?
A:大多数就足以说明人性本善,对方辩友不要咬文嚼字曲解我方意思。
B:好吧,如果按对方辩友意思,人性本善,那么所有恶的都是后天形成的话,那么双胞胎的经历家庭背景等等何其相似,为什么有时候一个是奖学金获得者另一个却在监狱度过余生。这里我不得不提出我方观点,正是因为人性本恶,其中一个人压抑自己,而走上向善之路,另一个不压抑自己导致为恶,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A:...........................(赢了)

以上均为笔者手写,原创辩论题材,放心用,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祝顺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6
恶之东西,末被祛除;恶贯满盈,咎由自取。
善之南北,本在栽培;善积厚德,赢得天下。
栽神马花,结神马果;根扎何地,何地看花!
第2个回答  2013-03-11
要提新颖必须先知道传统的人性本恶是什么样子的。
性恶论是荀子提出,而荀子提出的性恶论建立在欲望观之上,目的是督促通过学习引导人去向善,推行善的教育。
那么创新性恶论有两个途径,一是深化根本,也就是欲望观。荀子的欲望观是人生下来就懂得索取,那么深化的欲望观不如这样建立: 1,利益争夺的角度 2,世界观形成的人类(不止不懂善恶的人类,这是创新点。)
人在有了善恶的分辨之后,在口头上总能说向善,可一旦涉及利益的博弈,很多时候见利忘义。
如果用这个来辩论,只是观点还不够,重要的是让自己的观点可信,于是要多结合实际。比如那些贪官,比如卖国贼,比如黑心贩子。例子什么的,我感觉你可以自己找。
下面是第二个途径,不再深化根本,不建立在欲望观之上。除了欲望,还有什么能证明性恶论。
这个方向必须直接结合实际,也是攻击性比较强的论点,以性善的角度来攻击性善论。 冷莫论。
首先,在整个辩论的时候就必须强调非善即恶,不是善的就是恶的。 这是为了这个观点的第二个基础 责任。
这个观点最狠的地方在于把大多数人类都搭上去了,社会中存在多种不平等,这是先说的,然后,举出一些社会上冷漠的例子 比如,空巢老人(赡养父母是善,不照顾就是恶) 以前的冷漠路人,见死不救的。
当然,这些观点很容易被驳斥,但那只是铺垫,为的就是让他驳斥,他会说有好多好心人,并且说很多人都渴望着做好事,来驳斥你并且稳固自己的性善论。
这时候亮剑:大多数人都不冷莫渴望做好事,我不反对这个观点(体现辩论者的大度) 出现大家公认的好事,在日光之下都会抢着去当那个好人,也是因为可以得到好人的称号(过激了一点,不过这不是主要目的)
这个社会的结构存在很多不平等(前面那句废话在这里成了最有力的武器),我们身边存在好多弱势群体,有多少人主动去寻找她们,去帮助她们了!从社会上看,我们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还有不少多出来的工资(主语是家庭),有多少人用这些钱去帮助穷人了!如果正方有,请举手(攻击,浅度,可能真有人举)在座有坚持做好事一年以上的,请举手(到这里,一般都不会举了,因为前面那句阳光之下的名誉有杀伤力)在座有不仅自己做好事,更劝导他人做好事,并已经产生效果的请举手!(这个话题的最后痛击) 第一个问题可以更有针对性,变成,我们都有很多零花钱,有多少人把自己的零花钱都做慈善了,请举手!

话锋一转,不给反击的机会(这很重要,因为默默无闻做好事和帮助他人的人不少,如果正方顽强,很容易被反击,其实到这里基本上都赢了···) 是人性中的阴暗面,让我们不去帮助那些比我弱的人,不仅因为自己的财产,更因为,在人性中,比别人强是一种快乐,这不是一种恶么?有谁能说自己强势的时候不快乐!
人是爱比较的生命,看到自己处在前面就会洋洋得意,把别人比下去就会洋洋得意,难道这是善么?非善即恶。(到这里有些诡辩了,最好不要到这里,到举手是最好的,下面一段可以用,最后这句不是正方太强势别用。)
然后,这是辩论上,为了让你显得更正义一些,你还可以加上如下内容。
无论性善论还是性恶论目的都是教导人类要行善事,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在善良的知识和觉悟上还不够,所以才要继续深化善的意识,希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善良。 (这个可以作为结束语)
第3个回答  2018-03-31

人的天性中,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

【思想】:

孟子主张人性善,是性善论的典型代表。

荀子主张人性恶,是性恶论的典型代表。

他们的人性思想虽然是对立的,但其目的取向却是一致的,即都主张加强后天的道德教育,以不断完善人自身。

【作者】:

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苍水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价值在于】:

    提出人的自然本性的先天合法性,从人的实然层面来看待人性。

    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进而说明礼乐教化的价值与意义。

【限制在于】:

    从性恶出发,固然可说明礼乐教化之“伪”的现实必要性,但由于否认了人的道德先验性,圣人治礼作乐的“化性起伪”的教化行为就失去了坚实的存有论根据。

    把人的先天的自然本性等同于社会道德之恶,没有真实地看到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社会性“恶性”之间具有人的意识的造作性。如此将使社会性的“恶行”具有自然存有论根基,以至于“恶”成为了价值的合理性行为。

    性恶论使人性的超越幅度丧失殆尽,人完全成为社会宗法等级的奴隶。

【目的】:性恶,或性善,对儒家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其价值仅仅在于如此的人性论奠基可以为现实社会的礼乐教化提供内在人性的根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3-10
这个问题很平常的一个,主要是后天人的变化,还有遇到大的灾难人的第一反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