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古文相关问题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

以下摘自南怀瑾《圆觉经略讲》:【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知,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是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道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现在要讲的是佛地、如来地--成佛的境界。这也是中国禅宗如来禅的境界,当然不是祖师禅。这一段经文的文字极其优美,同时也涵盖了一部‘维摩诘经’,整部‘维摩诘经’的道理都在这一段里。
  
在谈到成佛的境界之前,我们先大略讨论一下宗教的问题。任何一个人先天自然的都有宗教的情分,因为人生下来,在整个生命的过程之中,都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大的就整个人类文化而言,无论东方或西方,几千年来始终无法解开‘人从哪里来’以及‘宇宙如何开始’之谜;现在的太空科学如此发达,其目的就是为了探求宇宙的来源。小的就每一个人而言,人生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人生下来就是一个问题的东西,生命本身的问题就很大。当人碰到问题时,到最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如韩愈所讲:‘人穷则呼天,痛极则呼父母。’人在走投无路、无可奈何之际,总要找个依赖;人类的依赖性是天生的,这也是人性脆弱的一面,由此自然而然想寻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神,这就是宗教的来源。
  

所谓宗教,在于使人的思想、情绪有所依赖,有所寄托,而且这个宗教可以掌握你的思想和情绪。

再进一步来探究宗教的哲学,就要问这个我所信赖、依托者,它究竟存在不存在?这是大问题。一般的宗教都把这个所信赖。依托者人格化以及神格化、超人化,因为人的力量不够,所以信赖一个超越人的神。于是,人放弃了自我,人丧失了自我。那么,如果神存在,这个神又从哪里来的呢?探究这个问题同样是宗教哲学的课题。接着我们又要问:我为什么要信他?我所信赖的对或不对呢?万一不对,那又怎么办?这些都值得研究。研究到最后,一切问题都清楚了,见到了生命的本来,见到了宇宙的本来,这叫作‘佛’或译为‘佛陀’,佛陀是觉悟的意思,就是把宇宙人生第一等一切问题都弄清楚了。
  

几千年前,这位把一切问题都彻底解决的人,叫作释迦牟尼佛。他开始也和我们一样,对于人生问题、生命问题充满着疑惑,从小就思索这些人生之中生、老、病、死等等问题,而且小时所受的教育比一般人好,他接受的是宫廷教育,集中了最优秀的老师,传授了最精华的学识,再加上他天生禀赋优异,所以,在十几岁就精通各种天文、数学等学问。他是独子,在当时不用竞选就可以当皇帝,但是,以他的智慧看来,一个国家社会没有真正三十年的太平,人类无法过安乐的日子,所以皇帝他不想干。
  

为了追求探索人生无法解决的烦恼问题,他十九岁舍弃了王位,跑去出家。但是,在出家之前,他尽了他的义务,娶了妻子,生了儿子,然后才出家。这点要特别留意,释迦牟尼佛的作为并没有违反家庭的孝道。
  

当他大彻大悟之后,得到了答案,了解了宇宙、人生的道理,宇宙人生一切的事情乃无主宰,并不是阎王主宰了你的生命,也不是上帝主宰你的生命,但是也非自然,不是唯物所变化。一切万有的生命和事物乃因缘所生。什么叫作因缘呢?‘因’是前面的一个动机;只要前面一动,连锁的关系就来了,就是缘。因缘的连锁关系如何来的呢?自己来的,无主宰,不是他力,也非自然。
  

因缘又分为亲因缘和疏因缘的差别,什么是亲因缘呢?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例如一粒麦子,在那里摆久了,他自动会起变化,非他力。但是,与他力也互相关联,亲因缘是由过去的时间、空间和自我的积累,所带来的种子,这其间的关系还很复杂。种子生现行,现行又变成未来的种子,循环不已。什么是疏因缘?增上缘与所缘缘以及等无间缘是属于疏因缘,例如我们生命的来源,必须由男性的精虫和女性的卵子相结合,再加上精神体三缘合和而成,此三缘是亲因缘,精虫和卵子中所带来父母的遗传是增上缘。遗传的因素对我们生命的影响也很大,人的思想,行为动作都会和父亲或母亲想像。有些人的个性则与父母亲完全相反,譬如父母很老实,生的孩子很调皮,这是否与遗传无关?不,这是遗传的反动,因为老实的人也有调皮的一面,只是他压抑不敢发出来,到了下一代就发出来了。一个人生下来以后,其思想个性慢慢也受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些因素乃属于增上缘。还有一个所缘缘,现在的生命由于过去的种子生现行,前生所积累的习性和父母的遗传以及所受到的教育和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种种因素加起来,形成了主观的思想意识,再产生新的思想和行为,与别的人和事物发生牵联,互相影响,这就是所缘缘。这些现状又变成种子衍生下去,如此循环不断,这也是轮回的道理。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永远没有间断地转,叫等无间缘。
  

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不停地转下去,如果要了生脱死,不受这连锁性的生命力量所束缚,必须要切断了此因缘的作用。如同我们的思想永远没有停止过,睡时仍然在思想,所以睡觉都会做梦,没有一个人真正睡着过,有些人以为没有梦,其实是醒来以后忘记了。那么,死亡以后会不会思想?一样在思想,那是另外一种境界。如果把我们的思想从中截断,叫作‘三际托空’,过去的思想已经成为过去,不复存在了;未来的思想还没有来,当然也不存在;现在呢?也没有一个现在,刚才现在,现在立刻变成过去了。宇宙间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现在,永远都是现在,但是,现在也无法把握,它不断流逝,这种现象,我们暂且称之为‘空’。释迦牟尼佛了解了宇宙生命中这个道理,毕竟无主宰,非自然,‘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空是它的本体,因缘所起是它的作用,称为‘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例如我讲话,必须有缘起,要有我的生命、思想、身体、呼吸系统、声带、嘴、舌、牙齿等等许多因素凑合才能发出声音,这叫‘因缘所生法’。说完就没有了,故言‘我说即是空’。
  

释迦牟尼佛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彻大悟,生命得到自在。他得到了一个结论:‘人即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他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说:‘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奇怪啊!真奇怪!每一个人都是佛,不只是人,每一个有知觉的生命,包括动物,都具备了和佛一样的智慧功能,那么,一般众生为什么不是佛呢?只因为自己的思想把自己障碍住了,把自己虚妄不实的思想当成真的,紧抓着不放,所以不能证得佛的境界。佛悟道所讲的话,我
们简单地说就是:唉呀!修行搞了半天,原来我是道。此时悟了道的释迦牟尼佛原想涅槃,所谓涅槃就是把生命回归到原来的地方,例如把冰熔化为水。但是,大梵天的天主请求佛不要涅槃,还要弘法度众生啊!释迦牟尼佛说:‘止!止!吾法妙难思。’好了!不要说了!不要说了!我所了解到的道理,不可思议,无法表达,每个人都是佛,叫我讲什么呢?
  

释迦牟尼佛由三十二岁开始出来宣扬这个道理,当时在印度所受的打击非常大。佛说无主宰,非自然,他们以为释迦牟尼佛是无神论者。其实,他们搞错了,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只是他把神与人视为同一生命,平等无二,神与人同一本体。他提倡人要找到这个所有生命共同的本体,找到了这个生命的本体,叫作无上正等正觉,也叫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佛法不是迷信,而是大智慧的成就。释迦牟尼佛从开始说法,一直到了晚年却说:‘我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过一字。’这是什么道理呢?缘起性空,一切现象、一切境界的本体都是空的,若谈到本体,那真是不可说,说一个‘空’已经不对了,因为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所执着,这是佛的境界。他还怕人们不相信,在‘金刚经’中再三强调‘如来是真悟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好了,我们现在再回过来看‘圆觉经’这段经文。这段很难懂,也很难解释,所以才先说了一段序文以为解说的背景。
  

第一句话,‘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什么是障碍?贪、嗔、痴、慢、疑、妄想、感情、情绪、知觉这些都是障碍,障碍就是冤家,冤家就是障碍,起心动念皆是。佛说这些障碍就是究竟觉,这些障碍用不着清除,翻过来就是了,你也可以由贪、嗔、痴而悟道,它是一体的两面。
  

‘得念失念,无非解脱’。不要以为守住清净一念就是道,清净的境界掉了就以为糟了。道是不垢不净,清净是道,不清净也是道,这才叫解脱。若只守住一个清净的境界,认为这才是道,这还叫解脱吗?
  

‘成法破法,皆名涅槃’。很多人想修道成佛,拼命打坐,千方百计设法打通气脉,感觉到这里发热了,那里气又动了,心里沾沾自喜,好像很有功夫,成佛有望。而假如打坐很久,没有反映,就开始懊恼,是不是我业力深重?大概成佛没有什么指望,还是算了吧!不要以为功夫就是道,对不起!功夫是功夫,不是道。功夫是可以修得起来的,既然可以修得起来的东西,自然就有毁坏之时,功夫不修就没有了,是不是?注意!道是不增不减。你多坐一天,道也不增一分,少坐一天,道也不减一分。什么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举个例子:盖房子,拆房子,皆是虚空。盖了房子,虚空在哪里?把墙打个洞,虚空又出来了,虚空还是虚空。‘楞严经’不也提到:‘无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
  

‘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聪明人与傻瓜都一样有智慧,而且,笨蛋讲的话,聪明人不一定讲得出来,不相信,你笨笨看,愚痴之人也有般若,并且没有短少。
  

‘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真正的佛法并不排斥、仇视其他的宗教,无论基督教、天主教、回教、道教、一贯道,甚至鬼道、魔道与佛教都在道中,均平等看待。‘金刚经’上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每一位教主都悟了道,只是所见的程度有深浅而已。
  

‘无明真如无异境界’,不管你有没有成佛,有没有悟道,境界都一样,没有悟道的人也一样在佛境界中,只是不知道而已。
  

‘诸戒定慧及淫怒俱是梵行’。悟了道以后才晓得戒定慧是把淫怒痴转过来,戒定慧与淫怒痴乃是同一体性。什么是梵行?就是清净行。你说贪嗔痴不清净,嘿!佛却在这里说贪嗔痴是梵行呢!不过你不要看了这句话,就去乱搞,这是佛说的,这是佛的境界,你不是佛,你没有悟道,不要乱来啊!
  

‘众生国土同一法性’。众生是一切有知觉的生命,国土指的是没有知觉的物质世界。换句话说,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是同一本体来的。
  

‘地狱天宫皆为净土’。什么是净土呢?‘维摩诘经’告诉我们:‘心净则国土净。’学净土的人要注意,南无南无拼命买飞机票,想到极乐世界,什么时候出境呢?躺进棺材之时才能去呀!如果是这样,我们常常听到:唉呀!我什么都不想,只想往生西方。那不是求早死吗?净土在哪里?就在这里,一念之间,只要心净,处处皆是净土。
  

‘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众生,不管有灵性或无灵性,都本已成佛。佛道是什么?觉性也。你明白了,就悟了道,那么简单。
  

‘一切烦恼毕竟解脱’。烦恼本身就是解脱,烦恼本身停留不住,不信你看看哪一个烦恼能一直烦你一年、十年、二十年、一辈子?再不然,你去留一个烦恼看看,能留多久?一个小时都留不住。留得住的话,还算是有本事呢!很多人找我说:我好烦恼,怎么办?我说:有一个好办法,再去找多一点烦恼的事来烦一烦。他说:我没有办法。好,烦不下去,只好放下,放下就成功了。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我们的智慧如同大海一样,充满整个法界,充满整个虚空;
  

‘照了诸相’,对于外界的一切现象,以及内心的现象,都能清清楚楚地知觉明了。
  

‘此名如来随顺觉性’。到了这个境界就叫作佛。看完了这一段,只好一笑,原来凡夫就是佛。有位禅师悟了道,说:‘鼻孔原来是向下’。还有一位禅师悟了道,人家问他:你悟到什么?他说:‘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这一段就是佛境界,如此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11
阿弥陀佛!随喜赞叹!顶礼《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此段描述佛心的究竟不二境界,与《维摩诘所说经》意境相当!空间不二佛心境界,不安立任何一念对立观念,一切事相当下,当体即空,即是佛性本体。佛性本体当下,即能应缘起一切的妙用。佛性随缘幻生万法,不但幻生得念、成法、智慧、菩萨、真如之法,亦能幻化一切失念、破法、愚痴、外道、无明。一切幻化,若了本体佛性,当下即是,无需其他安立。故而大菩萨摩诃萨,能够应缘示现一切,以化导众生。若了佛性,一切所谓正、邪皆是妙用无穷。若不了佛性,智慧菩提亦是执相。
此亦是佛金刚经中所说的境界: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2个回答  2013-03-11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盘;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知,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清净慧菩萨品

译文: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是究竟觉,正念和妄念都是解脱,佛法精进和佛法退失都是涅槃,智慧和愚痴都是般若,菩萨和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觉悟,无明和真如并非不同的境界,戒、定、慧以及淫、怒、痴都是清净的行为,众生和一切有情的住处是同样的法性,地狱和天宫都是净土,有佛性的众生和无佛性的一阐提都能成就佛道,一切烦恼都是解脱。用法界平等智慧观照各种事相都如同虚空,这就叫做‘如来随顺觉性’。
第3个回答  2013-03-11
修行佛法的人....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一切困难,都是自己去明白道理的机会。
<<得念失念,无非解脱>> 得与失, 都是自己去解脱束缚的机会。

<<成法破法,皆名涅槃>> 成功与失败,都是自己去脱离痛苦的机会。(涅盘 = 脱离苦海)
<<智慧愚痴,通为般若>> 智慧与愚痴的事情,都是思考佛法的机会。(般若 = 佛法)
<<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 一切事物,都可以帮助自己去觉悟道理。
<<无明真如,无异境界>> 在人类世界上的无知和明白道理,从佛的观点去看,没有不同。
(这些文字,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不同解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3-13
这是学佛路上很高的境界,即一切矛盾事物不再矛盾的圆融境界。提到的皆是矛盾对立的景象,但又明确告诉我们,这些其实都没有对立和矛盾,是圆融不二的,是一不是二,是一体不是对立。文义容易理解,但要实证到这一步,不是容易的事情。

没有实证,想要靠空想来理解,基本上就是说食数宝,没有意义。记住这段话,将来慢慢证实就是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