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甄嬛传」妃嫔等级“常在”“答应”“贵人” 有什么寓意,为什么取这几个字作为妃嫔名称呢

如题所述

  一、《甄嬛传》涉及到的是明清时期的妃嫔等级,详解如下:
  1、综述:
  清代后宫妃嫔称号按地位高低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2、详解:
  到了明朝,朱元璋监于历代后宫宫女太多,秩序混乱,干预政事,后患无穷,曾进行过整饬。规定了六宫定制和出入制度。但这也无济于事,嘉靖皇帝,一次选入
  宫中的有名号的妃嫔就有九人,其他无名号的就更多了。明朝的妃号有贤、淑、敬、惠、顺、康、宁、昭等。诸妃中以皇贵妃位次最高,仅次于皇后,贵妃为第三。
  宫人名号有宫人、选侍、才人、淑女等。到了明朝末年,政治更加腐败,宫廷中的宫女竟多至九千。
  清朝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协助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均无定
  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不过,纵观清朝历史,除皇贵妃、贵妃之外,也还有其他妃号,如庄妃、瑾妃、珍妃等。制度规定尽管十分严格,但各皇帝妃嫔数目
  的多少出入较大。康熙、乾隆的妃嫔都大大超过规定,而同治、光绪等又远没有那么多的妃嫔。清朝宫女人数比明朝减少,按定制在三百人以下,实际上也不止此数。
  二、关于“常在”“答应”还有“贵人”的名词解释如下:

  1、常在,清宫妃嫔制度中的低阶称谓之一,与"答应"同为最低级妃嫔。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贵人,嫔,妃,贵妃。
  2、答应,明清时对近侍太监和宫女之称。答应地位低下,平时很难得到皇帝的宠爱,且答应"无定位",在清代的皇宫中究竟有多少实难计算。
  3、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之下,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有时,也把贵人当作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人的尊称。
  三、取这样的名字完全是根据她们的身份地位而确定的,也就是说像常在还有答应这样的妃嫔必须随叫随到,也就没有地位了,贵人就不同了,地位相对比较高一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均无定数。清代后宫妃嫔称号按地位高低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常在”“答应”等都不是妃嫔名称,只是其等级的象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3-01
这不是名称,这是妃嫔的身份等级追问

对啊, 这些词语没有女字旁 感觉好奇怪一个。 现代理解很奇怪 。答应,现在是答应你做一件事情,常在0 0常常陪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