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把[妃子]贬为[答应],这个[答应]是什么意思。有谁知道能解释一下吗?谢谢

如题所述

根据清朝的后宫嫔妃制度,后宫中的女人按级别依次为宫女、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

实际上,明代皇宫中便有答应,而且有大小之分,但当时还不是皇帝的小妾。明代答应不仅仅指宫女,有时太监也称答应。

从康熙朝开始,答应便成为皇帝的小妾,她们的职责是跟随妃嫔居住在后宫。

扩展资料:

答应有多卑微,那还得从答应制度的设计者康熙皇帝谈起,顺治的妃嫔中还没有答应。到了康熙皇帝,他重新规定皇后以下“皇贵妃一位,贵妃二位,妃四位,嫔六位,分居东西十二宫,佐内治。

自贵妃以下封号,俱由内阁恭拟进呈,钦定册封。贵人、常在、答应俱无定位,随居十二宫,勤修内职。”可见,康熙设计的答应是皇帝妻妾中最低微的一个级别。

清代皇帝究竟有多少答应很难知道,因为答应是没有定数的。乾隆年间内务府曾经向皇帝报告了康熙的妃嫔情况,仅仅乾清宫、景阳门和毓庆宫就达到了200多人,这个数字有点太夸张了。

其中乾清宫大答应10人,景阳宫大答应47人,小答应82人,毓庆宫大答应7人,小答应22人,所内答应41人。康熙虽然以妃嫔众多为人所诟病,但是这个数字还是似乎有点太多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答应(明清时对近侍太监和宫女之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1

答应在明朝的时候,是宫女与近侍太监的总称。清朝时,成为女性的专称,答应在皇帝的答应在皇帝的妻妾中虽处于下层,但大小也是个“主”,在名义上也就与宫女、太监不同。

答应既然是“主”,因而也享有一定的待遇。据《国朝宫史》记载,答应有自己的住处,有一定的陈设:铜蜡签一,铜剪烛罐一副,铜签盘一,铜舀一,锡唾一。银铁云包角桌一,铁耳一,各色磁盘八,各色磁碟四,各色磁碗十,各色磁盅六,漆茶盘一,羊角手把灯一。答应的年例为:银三十两,云缎一匹,衣素缎一疋,彭缎一疋,宫袖一疋,潞袖一疋,纱一疋,绫一疋,纺丝一疋,木棉三斤。

答应的食品、日用为:猪肉一斤八两,陈粳米九盒,随时鲜菜二斤,黄蜡一枝,羊油蜡一枝,黑炭夏五筋、冬十筋(斤)。答应若能生下皇子或公主,到满月时还可得到恩赏银五十两,帛十端。

下图为《甄嬛传》中 陶昕然饰演的安陵容,安答应

扩展资料

清朝后宫品级

皇后(1人)位同帝尊,不设品级

一品:皇贵妃(1人)

二品:贵妃(2人)

三品:妃(4人)

四品:嫔(6人)

五品:贵人(无定数)

六品:常在(无定数)

七品:答应(无定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答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明清时对近侍太监和宫女之称。在紫禁城的三宫六院内居住着皇帝的一大群妻妾,其中地位最高的是皇后,她主治内宫,声明显赫;而地位最低的则是答应。由于答应地位低下,平时很难得到皇帝的宠爱,而答应“无定位”,在清代的皇宫中究竟有多少实难计算。实际上,明代皇宫中便有答应,而且有大小之分,但当时还不是皇帝的小妾。程嗣章著《明宫词》中有一首咏景泰帝皇后汪氏的诗云:异代宫闱感废兴,汪钱衰旺互相仍。若非昔日情偏重,此际殷勤恐未能。诗中注云:“景泰帝皇后汪氏,英宗北狩时,钱皇后在宫忧劳哭泣,日藉后慰恤,有如妯娌……及英宗复辟,仍令称王妃,后沦落,一兴一衰。因于后归国时流涕饮饯,凡在宫所有服御赀器及其故宫人、答应、皆令随后迁外王府。”这里答应的地位是排在宫人之后的。
答应地位低下,宫中举行盛大庆典活动时从没有答应的位置。据《枝巢清宫词》注载:后以下皇贵妃、贵妃各一,妃四,嫔六,分领十二宫,皆称主位。其下为贵人、常在、答应、承御,生阿哥、公主则升入主位。这就是说答应虽名正言顺为皇帝之妾,但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称作主位的,只有为皇帝生下子女后才有资格被人称为主。
  答应地位地下,平时很难得到皇帝的宠爱。受封建礼教限制,皇阿哥们又不敢或不便和她们亲近。种种的约束限制使得答应很难升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2-18
是皇帝老婆的一种封号。按照惯例,皇帝有皇后一人,皇贵妃二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当然,有些精力过于充沛的,不满足于区区二三十个老婆,于是又立了若干的名目,如楼主所说的“答应”,这些都是皇帝一时的玩物罢了。。。可悲。
第4个回答  2012-12-18
明清后宫分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答应,明清时对近侍太监和宫女之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