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得体 || 你有过喊错的经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称呼别人,是非常讲究的一件事。称呼得体,沟通事半功倍,利人利己,给人印象良好。反之,沟通事倍功半,陷入尴尬,让人不快甚至恼怒。

01

客户李经理向我们诉苦,说被我们B总害惨。害惨之事因称呼而起。

有一天,李经理上司任总找他谈话,让他问B总,在项目地投资建设商砼站考虑如何?李经理说,问后马上汇报。任总催他 : 现在就打电话,用免提,我也听听B总的决定。

李经理用免提拨打过去,刚一接通,就传来B总江湖义气豪爽的中高音,“老大,有什么指教?”李经理心里一惊,任总脸色瞬间阴沉,“B总,我正在任总办公室,和你确认一件事......” 李经理赶紧说起工作。

整个通话过程,任总都黑着一张脸,李经理也特别尴尬,又不好做作解释。

B总以前每次拜访上司任总时,对她总是老大前老大后的叫着。

李经理对我们说,以后在正式场合或打电话时,一律都不要再叫老大或领导,大家是甲乙方关系,因B总电话中叫李经理“老大” ,让任总认为他有夺权之嫌,要不就和我们有私下的利益勾当。

在工作场合中,不要直呼其名,不要过分亲昵,更不要乱取绰号。称呼上级要分场合,私下里,可称”“哥”“姐”“老大”“领导”,拉近距离,增加亲切。正式场合或不能确定其领导在场时,一定要使用正式称呼。

否则,一句经理,一句老总,一句老大,没有处理好,害了对方,也害了自己。

02

和我们服务同客户的另一家私人施工企业,老板姓华,我们叫他华总。

刚去工地时,业主项目召开竞价会,四家公司都带预算员参加,华总带了一个女孩参加。最后程序由供应商写出最终定价上交客户 ,华总写好价格后,女孩说“叔叔,我来交上去”,声音不大,但在场的人都可以听清。在工作正式场合,象这样直呼长辈辈份,容易给他人造成管理不专业的印象。

原来,华总项目部好几人都是他的亲戚,小舅子、外甥、侄女......他们在工作中,一直用叔叔、舅舅的称呼。亲人在内部工作场合用辈分称呼,亲人间感到亲切,但非亲人成员会感觉自己是外人,缺少融入感,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

所以,有亲人在一起工作的团队,私下可按辈分称呼,关系亲切;工作场合,应按管理级别称呼,可体现工作的严肃性和领导的权威性。

03

爸爸七十多岁,喜欢去买菜。一日,我和他一起去,我说去那个摊位买点咸菜,父亲一把拉住我,说,等下去门口那家买。他说,上次去那里买,摊主一口一个老头老头地叫,听得心里都不舒服,门口那家的姑娘,一声一句爷爷叫得亲。

这让我想起30多岁时,和同年小芳去买衣服。她看重了一条丝质连衣裙,试穿出来,清爽修身,娉娉婷婷,她站在镜前来回照,很是喜爱。这时,店家请的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女孩热情地说:阿姨,穿在您身上真是太漂亮了。小芳刚刚满意的神情暗了下来,直接更衣间换衣走人。小芳气嘟嘟地对我说:你仔细看看,我有那么老吗?她就不能叫声 ”姐“吗?

在日常生活的称呼中,我们不能用“喂”, 要注意称呼上的礼貌;再要看对方年龄准确称呼,把握不准时,男士可称呼为“同志” “老同志” “小同志”;女士,尽可能把她叫年轻一点,“美女” “女士”,比自己大的中年女士不叫“阿姨”可叫“姐”或“大姐” 。

04

有时称呼还需考虑对方职业,如对教师称“老师”;对医生称“大夫”“医生”;对老农,可称 “大爷”“大娘”“老乡”等;对政府公职人员、民警,可称“同志” ;对港台同胞可称“先生”“太太”。

有时称呼还需考虑入乡随俗。象重庆,成都,大理等地,去政府服务大厅办事或公司间业务往来,统称呼“某老师”或“某师”,称呼他人为“老师”是个好称呼, 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对于女同胞称呼需特别注意,我国各地风俗有异,称呼自然不同。象在海南、大理,如果你在公众场合或对不熟悉的女性,叫她“小姐”,她会不理你或给你白眼更甚者骂你神经病,因为小姐在当地代表风尘女子。象在广州地区或者一些海外公司,小姐前面加上了姓氏,称呼“某小姐”是可以的,代表未婚女子,区别于结婚的女士称呼。出差旅游,每至一地,可先作调查,了解当地称呼禁忌。

好的称呼,让人如沐春风;不当称呼,让人如刺梗喉。称呼很重要,所以我们在交往中,要注意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级别、身份以及所处的场合,选择恰当的称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