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体育兴趣

如题所述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体育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的更高认识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想使学生爱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必须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体育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刻苦学习,探求新知。体育学习兴趣也是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掌握锻炼方法的动力。学生从事感兴趣的身体练习活动,就会情绪高昂,精神饱满,课堂气氛活跃,从而加速教学进程,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从而说明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已认识到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了。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当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时,才能主动动而愉快地去学习。那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体育课更加精彩呢?一、在教师自身素养方面1、热爱和关心自己的学生敬业、爱岗、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热爱学生、关心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保护学生身心健康,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一个体育教师发挥独创性,激情奔走在跑道上的精神动力。爱学生了才会百般的为学生考虑,我们准备一堂好课,展现自己最精神的面貌,做一最漂亮的示范动作,仅仅是为了学生更开心的投入课堂。爱心是责任的源泉,又是一切动机的力量。2、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各方面的才能。首先,必须精通教育学的基本知识,熟悉体育课学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能够系统的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和保健方面的知识,如果教师只掌握教材上的那点知识,最多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学生或许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却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在体育课上,教师应能用简明概要,生物形象,风趣多才和逻辑性强的语言进行讲解,这可以达到感染学生,激发情趣的效果,加上教师准确。熟练。轻松而优美的示范动作,才能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尽头。其次,体育教学还应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即一专多能。应当看到,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决不限于体育本专业,虽然体育教师有自己专业的具体要求,但他的教育对象是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必然是全面的,而且,各学科的知识不是孤立的,并且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他们提出的问题广泛而又多样。诸如人为什么能在水中游泳,如何能有健康的身体等。这就给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一个教师不可能什么都懂,但广泛涉猎各种知识,行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3、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体育教师自身形象的塑造是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取得威信与信誉的关键。强化体育教师的良好形象,提高体育教师的威望与信誉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也使得体育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得到更大的锻炼和收获。学生容易把教师的要求转化自己主观的需要,反对任何不尊重教师教导的人和事,他们对教师的表扬和批评,往往能引起深刻的情绪体验。有威信的教师往往成为学生心目的模范,理想人物,学生会在自己的言行中加以模仿,甚至教师的仪表、走路的动作、姿态、说话的语气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4、扎实掌握各项体育技能。这不仅是新时代体育教师的要求,更是学生发展的需求。现在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知识的多元化使得他们对知识的需求体现了一种多元性。学习更多的体育技能是我们发展的趋势。教师在课上所做的准确的、优美的、协调而有节奏的动作,能给学生留下深刻而优美的印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动作表演的艺术性越强,其感染力也越强,教学效果也越佳,因此,学好各项体育技能是我们立足的本钱。只有扎实掌握各项体育技能,才能更自信的站在学生面前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展现体育魅力二、体育教育教学方面1.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敢于创新教学,克服教法模式化,从课堂兴趣来说,如果教学模式化,课堂上没有特色,就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法的更新。如教实心球的抛球练习,如果长时间用单一的形式重复练习单个动作,将很快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如果采用三人或多人,前抛或后抛,以及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远度,不同方向的抛球练习,定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干劲倍增,其次,要因材施教,在面向全体学的基础上实行分类指导的教学方法。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影响不同,思想智力,体力各异,而且男女生在生长发育期间心理、心理差异有明显改变。因此,采用同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要求,会使学生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分类指导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体制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来分组,对身体素质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适量加大运动量,提高教学目标。面对身体素质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降底要求,使之能完成动作,提高信心,而后逐步提高要求。如在跳山羊教学中,对过不去的学生我们可以降低高度,而且不要求他们的动作,只要能过山羊就是好的。因为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关键在于能否过山羊,否则,根本过不去,那还有什么兴趣可谈呢?总之,分类指导是为了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改变对体育的态度,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2、尽量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小学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教材内容要符合儿童特点,要贴近他们的生活,要教给他们平时熟悉的游戏方法,而且是他们喜欢的,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玩得起来,在玩和活动中得到锻炼。游戏更是儿童的天性、权利,是他们十分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教学内容的编写可以游戏化、儿童化,特点是趣味性要强。我们所选的内容尽量要针对性强的、难度不大的、活动量适中的内容,使学生能够较轻松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体验成功的快感。要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虽然喜欢游戏,但我们设计教学内容时不要固定使用几个游戏,要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新鲜感特别强烈,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能在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中获得乐趣。例如: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可以模仿小兔跳、袋鼠跳、青蛙跳、猜拳跨步跳、造房子等。再比如,生活中的滚翻、滚动练习内容,包括屈肘屈膝左右滚动、双手抱头屈膝左右滚动、团身抱球左右滚动、双手握踝前滚翻,等等,另外,在与生活相联系的攀爬等内容中,如鳄鱼爬、海狮爬、蚂蚁爬、大象爬等,都尽可能使教材儿童化,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他们所熟悉和喜欢的。这就会更有利于引起孩子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活泼愉快地参与活动,能够玩得起来,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锻炼,在玩中受到教育3、积极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首先,要有民主教学作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的民主教学作风,能激发学生主体,精神得到解放。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具有的、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情绪场,并通过这个情绪场的作用唤起学生的求知乐趣。因此,教师的民主教学作风,是提高学生课堂兴趣很有趣的活化剂,这种民主作风应该体现再培养学生的主翁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必须力戒片面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避免包办一切,样样由教师唱主角的作法,而应当注意学生所长,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学习和锻炼,如有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自己示范,有的内容让学生讲解,允许学生对教师质疑,并进行一些趣味性的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倍增,课堂上就会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否则,学生就容易产生压抑和依赖心理,课堂气氛就不会高涨,学生的兴趣也就无法调动。其次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情趣,课堂节奏过快,容易使学生紧张疲劳,而节奏太慢,又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精神松懈。因此,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等实际,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运动负荷进行合理搭配,做到有张有弛,使学生听、看、想、练、息交替适度。这样也会使学生产生美好和谐的感受。最后要重视用非语言表达来感染学生的情绪非语言表达,是指教师用眼神、举止、表情等无声信号,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行为。它是教师心灵的外部表现,能体现教师的整体素质,例如:上课时应始终用微笑示意法,既始终用微笑来面对大家,着种微笑必然会感染学生,使他们感到愉快,造成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在进行难度较大的教学时,教师的微笑可以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防止消极因素的产生和蔓延。俗语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学好体育课的前提。体育教学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兴趣和养成锻炼的习惯,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相信学生们一定能爱上体育课,提高锻炼热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9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
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启蒙和桥梁作用。而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的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校体育是为终身体
育奠定基础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对养成享用终身的良好体育习惯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一、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

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在人的一生中都必须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的形式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生命衰
老,人的健康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质的强与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不进行锻炼,强的会变成弱,经常有规律地锻炼,弱的可以变强。只有经常进行体育锻
炼,才能长久地拥有健康的身体。学生在学校,学习是主要任务,也是每天的主要活动,成绩的好坏与大脑的工作效率有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体育运动可以使大脑
保持清醒,工作、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体育活动能使人产生成功感和愉快的体验。体育活动对于个人的自信,自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明显降低紧张与焦虑情
绪。体育与个性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体育运动可以对良好的个性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现代运动心理学表明,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身体运动的加强而逐
渐降低强度,激烈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体能的消耗中会逐渐减弱,最后平静下来。

二、引导学生将终身体育思想贯彻到实践中

培养学生将终身体育的思想贯彻到实践中,也是培养学生规律性锻炼的习惯。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同样的运动能力而不同的
锻炼方法,所导致的锻炼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重视教给学生体育锻炼方法,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体育锻炼方法用到课外,从而有效地开展
体育锻炼活动,教学中教育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技能,使之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不仅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还能及时培养学生锻炼的自觉
性,使之持之以恒,养成规律性体育锻炼的习惯。另外人的运动能力由于不同的锻炼方法,所导致的锻炼效果也有不同,所以用一定的措施约束,按照正确的体育锻
炼方法训练学生,科学地把握体育锻炼的负荷量度。让学生在兴趣中实践,真正喜欢和掌握1-2种运动项目,在实践中找到体育锻炼的乐趣,给学生的终身体育意
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项目方面实用性大的中长跑、游泳、武术、球类、健身操等,使学生在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自己有兴趣,有特色的终身体育项
目和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知识、方法、技术技能,形成身体锻炼的正确以,观念、信念,达到终身受益。

三、激发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都会让他
们感到乏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体育习惯是指通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能促进身体发展并达到愉悦
情感的行动方式。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晓之以理,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意志进行持之以恒的实践。当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初步形成
后,要根据他们的实际,不断提出新要求,使之逐步得到巩固。
总之,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发展,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根本,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在学
校体育中确立终身体育意识,体现了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是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和全民健身的现实需要,把终身体育意识确确实
实落实在每一个人身上,让每个学生终身受益。即学校体育对养成享用终身的良好体育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