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死亡?

如题所述

我小时候

父母是没有跟我谈论过死亡的。

我第一次面对死亡,是在七岁,

那一年爷爷去世了。

我还清晰的记得小宝第一次问我死亡的时刻,

她说:妈妈,你什么时候会死?

孩子问起去世的爷爷/奶奶去了哪里,

你如何回答?

孩子对于死亡充满了巨大的恐惧,

你如何化解Ta的紧张情绪?

中国人很忌讳谈论死亡,

我们对于死亡,总是惧怕、不愿正视,

对挚爱的亲友的死亡难以接受,无法解脱。

怎样给我们的下一代讲述死亡?

从这部影片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电影《寻梦环游记》,英文片名Coco

中文译名很难让人很难记住,

Coco恰好是片中连接生死两界的关键人物,

寓意深刻。

主角是追逐音乐梦想的墨西哥小男孩Miguel,

他在亡灵节之日误入一个五彩斑斓又光怪陆离的亡灵世界,

遇到了他的家族先辈,开始了一段奇遇。

亡灵节和我们的清明节相似,

是关于祭奠死者的节日,

墨西哥人在灵堂逝者的照片下,

插满艳丽的万寿菊,

供奉上逝者喜欢的食物,

晚上还会在墓地里聚会。

彩色剪纸指引着逝者的灵魂归家与家人团聚。

与我们悲痛肃穆的清明节不同,

墨西哥亡灵节的基调却并不悲伤

暗示逝者世界其实也是充满色彩和生机的,

他们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着。

光怪陆离的亡灵世界

电影中有一个设定:

人的死亡并不是真正的死亡,

而是会变成亡灵继续生活;

只有当人间都忘记了这个亡灵,

不再有人摆放逝者照片纪念,

亡灵才会“终极死亡”。

张爱玲说过:一个人一生中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脑死亡,意味着身体死了,

第二次是葬礼,意味着在社会中死了,

第三次是遗忘,这世上再也没有人想起你了,

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了。

说的是一个道理:死后被人遗忘很可怕。

借由这部影片,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些什么道理?

正确的死亡观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终点,我们都会老去,

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应该坦然面对,

但死亡不是结束,爱会一直延续;

认识生命的意义

加倍珍惜生命,珍惜当下;

加强家庭价值观

家人就是一切

家是爱的港湾,要有家族传承。

01正确的死亡观

“死亡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

从上世纪80年代起,

美国就在中小学推行“死亡教育”,

老师和家长结合进行正式+非正式的引导。

现如今“死亡教育”逐渐演变成为一门教育学分支学科。

死亡教育其实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日本的生命教育始于1989年,

口号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

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始于1979年,

旨在培养青少年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始于1988年,

针对5―12岁的学生,

课程包括校内和回家功课,重点是如何“照顾身体”;

英国建立了沿袭澳洲生命教育中心的慈善性机构;

德国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是

“死亡的准备教育”和“善良教育”;

瑞典的生命教育有百年历史,

允许瑞典小学生到太平间与遗体接触,

认识一个人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

还会让小朋友摸着孕妇的肚子,

让Ta了解人的出生,认知生命。

给孩子解释“死亡”也是迟早的事,

解释这个概念,可以分年龄段进行:

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理解力有限,可以用比较法,“活着”就是可以吃饭、睡觉、呼吸、走路、说话等,“死亡”就是这些都不能做了。还可以用“实施法”,比如,饲养的小动物死了,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安葬的位置、埋葬的方式等。

而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更直接一点,坏消息就是坏消息:死亡,即永远不会回来了,不管我们多么伤痛,也改变不了这件事。死亡是不可逆的、是令人悲伤的。

通过讨论死亡,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

坦诚面对死亡事实,正确认识死亡,

学会悲伤,学会怀念

能在情感管理上成长。

02生命的意义

对孩子恰当地进行“死亡教育”,

一来消除孩子对死亡的误解恐惧,

二来更加认识生命的可贵与价值。

比如带6岁以上的孩子去扫墓时,

可以告诉Ta,

死的人没有知觉,什么都不能做,

但活着的人,要通过扫墓等方式,

知道自己的祖先、来历,要敬畏崇拜祖先。

告诉孩子,

活着的人需要继续好好活下去,

珍爱生命、珍惜当下、多做善事,

才能不辜负自己的生命,

才能给逝去的人一个交代。

通过死亡教育,还应该让孩子懂得感恩,

感恩生命、感谢父母、

感激每个擦肩而过的生命,

在有限的生命里,

追求自己的梦想,

创造无限的价值。

养成孩子的安全意识,

避免自残或残害别人/动物的生命。

03家庭价值观

这部影片其实最想告诉人的是:

Family is everything.

家庭大过天!

如何教育孩子弄清楚“家”的意义?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很多。

比如家人就是无条件的爱,

曾曾祖母最终理解Miguel的音乐梦想。

她手拿花瓣对曾曾孙说,

“你永远别忘了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多么爱你。”

家人给了我们不计回报的付出,

对于家人的爱,我们理应感恩,永久铭记。

比如家庭要有传承,

比如供奉先辈照片的灵堂,

以及禁止族人碰音乐的规矩,

以及做鞋手艺的传授,

一个家庭,要有家族精神和价值观的传承。

比如家人就是陪伴和包容,

曾曾祖父背井离乡追逐音乐梦想,

留下妻子一手撑起整个家,

妻子对丈夫缺席子女的成长又恨又恼,

但后来在亡灵世界两人却能和好。

小男孩Miguel来到曾祖母膝边,

唱起儿时她父亲对她唱过的Remember me,

竟然唤起她的儿时记忆,

父母的陪伴对子女很重要,

子女或晚辈对长辈的培养同样重要。

一部电影无法成为死亡教育的教科书,

但总可以引起家长们的思索,

我们应该怎样跟孩子讨论死亡?

我们应该怎么样引导孩子不惧怕,

更珍惜生命,更懂得感恩?

希望我们未来都能学会因事施教、积极引导,

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家庭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