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

五蕴理论。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扩展资料

互相关系

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就是根与境(尘)。尘是所知道的境,根是我们的识所依靠来知道外境的。心与境接触的那个心理称为触。触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想、行。过后苦、乐、舍三种受即生起。同时心构画种种的形相。给它们种种名称,此即是所谓的想。安立名言后,加上烦恼,就生起善、恶之心,甚至发动身、口、意去造业,这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一直连续不断的活动。

参考资料五蕴-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3

五蕴的“蕴”是“坎蕴”(巴利语:khandha)的简称,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

五蕴理论。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人的身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扩展资料:

佛教对物质的分类比较注重直觉的分析,即是我们的感官接触物质时,直接的了解它,并非像研究物理、化学那样,用各种仪器来研究,发现、明白里面包含何种元素,佛陀是依据当时的社会人文条件方便说法。

它着重于指导我们认识物质和心之间的关系,所以佛教是以物质的活动与精神的活动,在心与境的互相作用上,作了一个很特别的分类方法,既是将色法分为内色和外色,内色有眼、耳、鼻、舌、身五种;外色有色、声、香、味、触五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五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蕴是物质这方面,一切万物,凡眼所见,耳所闻,鼻
所嗅,舌所尝、身所觉,以及意所想到的东西都是色蕴。受蕴,例如,我们现在看见了风
扇,看见有一个东西,这个就是色蕴,我们一看,脑子就有所领受,内心生起一种领纳的作
用,来领纳乐境(乐受)、苦境(苦受)及不苦不乐境(舍受)。想蕴就是种种思想,当内
心与外境接触时所引起的思想活动,如了解、联想、综合与分析。而我们这个想是念念不断
的,念念迁流就是行蕴。识蕴是我们能够了别、认识,例如上述风扇转动发声,人最初只听
到声音,随即知道是声音,这是耳识;同时传达到意,能分别了知这是风扇转动所发的声
音,这就是意识;意识是了别,这个了别的念头相续不断,似水长流,前浪后浪滚滚不停就
叫作行蕴。所以行蕴以迁流为义。至于受蕴,当听悦耳顺心之声就欢喜,听到刺耳违心的声
音则烦恼,所以它以领受为义。受想行识四蕴属于心的,因为心、身两方面,心上的障碍更
多。所以五蕴里,四个说的都是心,都是精神方面的,只有一个色蕴是有关物质方面的。五
蕴都遮盖我们本性,是妙明真心的障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6

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色蕴是属物质性的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

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

〔色〕--色法--物质

〔受〕--感受

〔想〕--思想,心所法

〔行〕--精神的活动

〔识〕--心王

五蕴组成生命的自体,世间有很多的生命在活动,佛教把这些生命分为无情生命和有情生命两种。

无情生命:有生理现象,没有精神活动,也没有我执,称为无情生命。如植物、我们身体里的细胞等,都是无情生命。

有情生命:有生理活动,也有精神活动,并且执著我、爱他所执著的我,这种有情生命才有资格称为有情众生。

扩展资料:

五蕴中的互相关系

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就是根与境(尘)。

尘是所知道的境,根是我们的识所依靠来知道外境的。心与境接触的那个心理称为触。触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想、行。

过后苦、乐、舍三种受即生起。同时心构画种种的形相。给它们种种名称,此即是所谓的想。

安立名言后,加上烦恼,就生起善、恶之心,甚至发动身、口、意去造业,这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一直连续不断的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蕴皆空

第4个回答  2018-10-03
五蕴 意思:
人只有在内观的时候,心很安静,心里才明白对外面的风吹草动,因为你在里面,才能看到外面;因为你心里明白,才能知道外面在做了什么。很多人被抓进去,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家很安静的时候,才能听到外面任何的杂音,能看到心里而不是注重外在所有的东西,这就是你看到了深层的一幕。所以学菩萨就是要用智慧去看人间的一切,学菩萨就是要用你内心的佛性真心去看所有这个世界的外面的现象,一旦用内心观照,你就会发觉外面的世界是虚空梦幻的,因为没有一件东西可以带走,没有一件东西是你的,什么都是假的。赚 来的钱 最后也不是你的,就是你留下来的所有财 富也不是你的,一切都是空。
智慧是从内心中来,用智慧看问题,你将吸收到智慧意识,叫智识,灌注到自己的本性上,就是良心、善根。用菩萨对你的慈悲经常灌溉在你自己的本性上,让你心中善良的思维每天多起来,萌芽发芽,长大长快。小时候帮妈妈做了一件好事情,妈妈说“真乖啊,帮妈妈做事了,好孩子”,很开心,明天又帮妈妈做事,做这个做那个。你要让善良的种子每天发芽,越长越大。
学会深层意识的转化,很多人婚姻失败了,深层意识的转化就是:①“反正双方都有责任,这个事情也是缘分,尽自己的心做好,实在做不好我也没办法”,继续深层意识的转化;②不要让自己太伤心,也不要给别人制圝造太伤心的事,这就是一种智慧的转换,很快把这件事情慢慢忘记,大家都不提,你就让智慧在萌芽,增长智慧。很多人说“你越来越聪明了”,就是智慧不断增长,越长越快。
不要靠近色受想行识“五蕴”来作为转化,今天看到这个东西好看,“我不看,我知道很好看,我想看,我就不看”,这不叫转化,这个会伤你的心;今天感受到无比痛苦,“我就不痛苦,我就不痛苦……”说着说着就哭了,你能不痛苦吗?没有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我就不想,就不想,就不想”,你还是在想。很多人跪在菩萨面前说“我不要想不好的东西”,“啪”就跳出来了,控圝制不住的,人如果都能控圝制就成功了。就犹如所以很多人烧菜,台长说“你不要烧太咸”,他说“好好好,少放点盐”,刚放了一点点盐,又抓一把盐进去。习惯了,控圝制不住,改变心态也不是这么容易的。
我们要学会转化,不靠五蕴,而是靠自己意识的深层来转化,来解决人间问题。个人的气场,只要不靠五蕴去思维,个人的气场就会转。为什么有的人说“你气质很好”,因为他对小事不烦恼、想得开。气质怎么来的?气质就是沉得住气。人要有精气神,有气质了就不一样。如果你总是钻在小事情中,气质就会变得越来越狭小,变得很差。不能经常生气。
学佛人,要修到佛道会出现在你的心中,六贼皆空、五蕴自明,只要把六个贼赶出去,这个东西好香,没感觉;这个东西好看,无所谓;“我告诉你啊……”不要听。——六贼空掉了,五蕴自己内心的杂念就空了。受想行识,如镜见形,就像一面镜子看得到你心中,镜子今天照到什么东西,就显化出什么。镜子照到人间肮圝脏的东西,心里就出现肮圝脏的东西;镜子这个蕴照到心中善良的东西,你的内心就出现善良的东西,所以叫照见五蕴。
-----恭录:通灵活佛lu军宏台长博客 再谈“五蕴的转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