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如题所述

1. 规律是客观的 , 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有两层意思 : 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由于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 , 不是人类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 , 不是人类的意识所赋予的。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喜欢它 , 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二是指规律是否发生作用 , 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 , 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客观条件是否存在 , 只要条件存在 , 与之相适应的规律就存在并发挥着作用 , 当条件消灭时 , 规律也就不起作用。2.规律是客观的 , 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 , 也不能被消灭。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去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 , 也不能消灭一个仍然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去任意改变。3.规律是客观的 , 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具有的必然联系 , 说明它是铁的法则 , 具有强制性。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过程中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抗拒性有力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4.规律是客观的 , 并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首先 , 规律其有客观性。这就要求人们去积极地认识规律 , 认识规律发生的条件、作用 , 做到不违背客观规律。而且人们可以认识规律。这主要是因为 : ①从规律的角度讲 , 规律总要通过各种现象表现出来 ; ②从人的方面看 , 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 , 能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总结、抽象概括 , 发现其中的客观规律。其次 ,人们可以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 预测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 并能改变或创造条件 ,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 , 使人们能趋利避害。5. 规律是客观的 , 并不是说规律是永恒不变的。① 规律是客观的 , 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人们既不能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 , 也不能改变或消灭仍在起作用的规律。② 但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 只要条件存在 , 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 , 一旦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了 , 规律就不起作用。但不同的物质形态 , 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规律 , 同一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说规律不是不变化 , 但这种变不是人为地变 , 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6. 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世界是物质的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而作为物质运动的规律 , 也必然具有客观性。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 从根本上讲就是由于构成规律的各种因素是客观的 , 规律发生作用的物质条件也是客观的。故肯定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 与肯定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是完全一致的。7.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 实事求是 ,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的。●典型考题诠释 , 举一反三例1 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 , 根据实际创造条件 , 使规律起作用的具体形式发生变化 , 如人们改变水流方向 , 跨流域调水 , 实施南水北调。这说明 ( ) 。A. 人们通过创造条件 , 从而创造一个新规律 B. 人们可以改造条件 , 从而改造规律C. 人们可以消灭条件 , 从而消灭规律 D. 规律是客观的 , 但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解析 答案为 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律具有客观性 , 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A 、 C 两项本身说法错误 , 应排除。关于 B 项可以这样来分析 : 人们改变水流的方向 , 南水北调 , 这仍然是万有引力规律和机械运动规律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 只不过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创造了条件 , 使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已 , 而决不是规律本身发生了变化。因此 ,B 项表述是错误的 , 也应排除。题干中的事实说明 ,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 , 通过改变和创造条件 , 使规律发生的作用造福于人类。因此 ,D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点评 解答本题容易忽视对规律客观性的正确理解 , 错误地认为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就是人们创造、改造或消灭规律 , 看不到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 , 导致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误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