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为什么要自杀?

如题所述

姜维的死--诈降魏国将钟会,并煽动他谋反,钟会手下不从,他两人又以性命相逼,就找机会杀掉了钟会,在一旁的姜维见大势已去,遂拔剑自刎。姜维由于连年伐魏,魏兵恨之入骨,剖开了他的尸体,却惊讶地发现他的胆有鸡蛋那么大。 ——《三国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2
姜维(204—263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人。
227年,蜀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为曹魏天水郡参军。与蜀军交锋时,多次识破诸葛亮的计谋,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因而被诸葛亮视作人才用计收降。姜维投降蜀国后,诸葛亮对他加以培养和重用,年仅27岁就封侯拜将。官拜义将军,封阳亭侯。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对姜维评价很高:“忠勤时事,思虑精密”“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向蜀国后主推荐姜维任职中监军、征西大将军。后跟随诸葛亮多次参加北伐,营中用计,阵上斩将,多次立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后,他继而成为诸葛亮既定的接班人。234年诸葛亮死于五丈原,临终时将毕生所学兵法授予姜维。姜维接过诸葛亮的班后,蜀国后主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
从247年至蜀国灭亡,姜维共九次北伐中原,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下,独力与魏国众多将领作战,互有胜负,曾将司马昭围困于铁笼山,几乎使司马昭陨命。由于姜维多年劳师动众,致使蜀国国力加速衰弱,并最终于263年为魏国所灭。
后主刘禅降魏后,姜维谋求复国,投靠于魏国伐蜀大都督钟会帐下,煽动其谋反,后二人俱为魏国内讧士兵所杀。
姜维身为魏国降将而在蜀国获得重用,在后期姜维几乎总管了蜀国的军队,权倾一时。但姜维的生活简朴,好学不倦。《三国志》记载他“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姜维一生为了完成诸葛亮的遗志,穷兵黩武,耗尽了蜀国的国力,是蜀国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国志》评论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按照史料记载分析,蜀国后期的朝政腐败混乱,与北方的魏、晋朝廷相比,国力大大落后。如果没有姜维的不断北伐侵扰令其忙于应付而固守一隅的话,魏、晋腾出手来,有可能蜀国灭国的命运来得更早。
第2个回答  2013-09-12
对自己复国已经没有信心了,也不愿意做亡国之臣,所以选择自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