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李斯的史实

谁有秦朝李斯的一些事迹或文章

李斯简介 李斯,公元前284年生,公元前208逝世,楚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人。李斯是秦国的丞相,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可见.李斯是非常有才华的,而且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和巩固秦朝中央集权的过程中,李斯出了大力,立了大功,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可谓一代名相。然而李斯在秦始皇死后却晚节不保,屈服于赵高和胡亥的淫威,最终落了个腰斩而死的下场。 李斯,出身于下层,年轻时做过管理文书的小官。李斯进取心强,政治上也很有抱负。有一次,他看见厕所里的老鼠吃的是粪便,又时常受到人和狗的惊扰。而谷仓里的老鼠,吃的是粮食,住的是宽敞的库房,不会遇到人和狗的恫吓。“仓鼠”和“厕鼠”所处的不同生活环境,使李斯联想到,人的尊卑贵贱也完全是由不同的社会地位决定的。于是他就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以后,李斯审时度势,认为当时除秦国外其余六国都软弱无能,无法满足他建功立业、成为人上人的欲望.准备去投奔西方的秦国。临行时他对荀子说的一番话颇有意思。他说:“我听说‘遇到时机,就不可放过’。如今天下纷争,正是我们这样的人建功立业的时候。现在秦王想吞并天下,称帝而治,这正是平民百姓和象我这样的人出人头地的好机会。身处卑贱的地位却不谋划博取功名,这就象鸟儿和鹿对肉食不感兴趣一样不可理喻!人是一定要力争出头的,所以说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地位卑贱,而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穷困潦倒。长时间过穷困贫贱的生活,不慕红尘,耻于言利,自甘平淡无为,这不是知识分子的愿望。所以我准备到西方去游说秦王。”由此可见,李斯是一个功利心极重的人。 李斯到泰国以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秦王嬴政继位。李斯先在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后来又被任命为郎。郎是国王的侍卫。李斯利用职务之便,给秦王赢政上了《论统一书》。在书里,李斯回顾了秦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深刻地指出,各诸侯国被迫服从秦国,就象秦国的郡县服从中央一样,凭着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能,足以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天下一统”,这是“万世之一时”的良机。李斯劝秦王嬴政抓紧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勇敢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任命李斯为长史,不久又拜李斯为客卿。 正当李斯在秦国步步高升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当时有个韩国来的水工名叫郑国,帮助秦国开修灌溉渠(即郑国渠),目的是想消耗秦的国力,后来发现他是韩国派来的间谍,一些宗室贵族和大臣便乘机鼓动秦王嬴政驱逐从各国来游说的士人,说他们大都是他们本国派来的间谍,不可信用,秦王嬴政随即下了一道逐客令,将他们一律驱逐,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向秦王嬴政上了一封著名的《谏逐客书》。大意说,秦自穆公以来,多任用外客治国图强,如由余、百里奚、蹇叔、商鞅、张仪、范睢等等,都不是秦国人。如果当时的君主都拒用外客,秦国就不会有今天的强大局面。现在如果对外客不分青红皂白一律驱逐,这决不是兼并天下、制服诸侯的好办法,而且正好帮助了敌国。这样下去,秦国就危险了。 李斯是在被逐的途中给秦王政写的这封谏书。秦王政看罢谏书,连忙下令取消逐客令,并派人把李斯追回来,恢复他的官职,照旧信用,不久又让他当上了廷尉。做为“逐客令”产生的导火线——郑国渠也重新开工了。这一工程,使渭水北岸又新增加了4万余顷良田。此后20多年,李斯积极为秦王出谋划策,对秦统一六国,起了很大的作用。秦统一后,秦王嬴政被尊为皇帝即秦始皇。李斯为丞相,又积极协助秦始皇建立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巩固秦的统一。如拆毁过去郡县的城墙,销毁天下的兵器,废除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北逐匈奴,南定百越,统一法律、度量衡、车轨和文字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李斯有极大的关系。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召集群臣,举行盛大宴会。会上,博士仆射周青臣称颂秦始皇灭诸侯,设郡县,统一了中国,铲除了战争的祸根,认为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这时齐人淳于越却乘机主张分封子弟功臣为王来辅助皇上。李斯非常气愤,他反驳淳于越,指出:五帝不相重复,三代不相因袭,不能总是一成不变。时代变了,政治制度也要随着改变。他说:“淳于越吹捧的夏、商、周三代旧制,根本不值得效法。现在天下已定,法令一统,百姓努力生产,读书人只须学习政府法令。可是那些读书人不学习当代的东西,却专门推崇古代的东西。他们标榜私学,攻击政府法令,入则心非,出则巷议,诽谤朝政,惑乱人心。如果不加禁止,陛下的威信就会降低,他们就会结成私党,聚众闹事。” 于是,李斯提出了著名的《焚书仪》,建议焚毁秦记以外的各诸侯国史书和私人收藏的《诗》、《书》、百家语;以后有敢议论《诗》、《书》的,处以死刑。命令下达后30天不烧的,脸上刺花,发配边疆,罚筑城劳役4年。但又明确指出,国家图书馆的藏书不烧,农书、医书不烧,如果有人想学习法令,就向当地官吏学习。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大批大批的书籍被付之一炬,使“经书缺灭而不明,篇章弃散而不具”。可以说这是李斯始作蛹的一件历史大罪。 公元前210年,李斯随从秦始皇出巡到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时,秦始皇突然病危,便命令赵高写了一封诏书,让大儿子扶苏赶回咸阳办理丧事。这时,扶苏正在上郡监督蒙恬的车队。可是信还未发出,秦始皇就死了。这封信落到赵高手里。赵高是个野心家,他看到现在正是攫取权力的好机会,便想违背秦始皇的旨意,废掉扶苏而立他所辅助的胡亥。他先说服了胡亥,然后去说服李斯。赵高抓住李斯贪图权力富贵的弱点,软硬兼施:如果扶苏继位,必信用蒙恬。而胡亥当政,便可转祸为福,并永远封侯。李斯听了赵高的话,开始不同意,继而犹豫,最后终于同意了。于是李斯与胡亥、赵高3人合谋,伪造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秦始皇书信一封,派使者送给扶苏和蒙恬,令他2人自杀,然后咸阳发丧,胡亥便当上了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信用赵高,实行严刑酷罚,大杀功臣和宗室兄弟,又大兴徭役,穷奢极欲,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造成天下民怨沸腾,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李斯见此情景,多次想进谏,但二世拒不接纳,并对李斯很不满意。加之李斯的儿子李由镇守三川郡,未能阻止起义军西进,罪及李斯。李斯非常恐惧,生怕丢了官禄,便转而对秦二世阿谀奉承,以求好感,并上了一封《严行督责书》迎合二世的心意,怂恿二世恣意享乐。而对大臣和百姓进一步实行严酷刑罚来加以“督责”。二世看了李斯的上书,果然大为高兴,于是严加“督责”,致使“刑者相伴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统治更加残酷。 然而李斯在秦二世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二世仍然信用赵高,而赵高为攫取更大的权力,则一心要除掉李斯。因此,他千方百计在二世面前陷害李斯,说李斯和他的儿子李由私通“盗贼”,想造反。秦二世听了赵高的话,便将李斯逮捕下狱,并命赵高来治李斯的罪。 公元前208年初冬,李斯全家被押赴刑场。李斯回过头来看了看他的儿子,说:“我想跟你一道,再牵着黄狗,出上蔡东门猎逐狡兔,还能办到吗!”说罢,父子相对痛哭。就在这一天,李斯在咸阳街头被腰斩,全家大小三族全被杀害。 李斯辅佐秦始皇,结束了分裂割据、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其功绩不可谓不大。在秦始皇显赫一世的历史功绩中,李斯的贡献是仅次于秦始皇的。李贽曾说:“秦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然而李斯是一个功利心极重的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秦始皇当初下逐客令时,眼看自己的功名富贵将成为水中之月,即使在被逐的途中还要写下《谏逐客书》,以做最后的挽救。当韩非以其才华深得始皇赏识时,又是李斯进谗言,送毒药,以扫清自己向上爬的潜在竞争者。而赵高正是抓住他贪图富贵功名的弱点来胁迫他一起搞政变阴谋。极尽阿谀的《严行督责书》的上奏,更使李斯最后一点人格尊严也丧失贻尽。假如李斯能够挺身而出,阻止沙丘政变,则其功绩当不在周公之下。然而过份的功利心导致了李斯的晚节不保,也直接导致了他的悲惨下场。可惜李斯明白得太晚了,直到临上刑场时他才意识到平凡生活的可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28
可以从两个方面讨论李斯的历史功绩和影响。 一是对秦王朝的功绩。 李斯为秦谋划了正确的吞并六国的政治和军事策略。当李斯还是个小吏时,就洞察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了政治、军事斗争的脉膊。他学成帝王之术,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时,他在七国之中准确地选择了秦。李斯最初为秦王定下“离间、暗杀”之计,“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这在当时的背景下,在秦对六国合纵还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失为上策。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告诫秦王,仅仅依靠秦的力量,想要吞并六国,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广积天下的智慧,凝聚和利用一切向秦的力量。这次上书对秦王嬴政的警醒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次上书之后,直到秦消灭六国二十余年,《史记》和《资汉通鉴》中都几乎没有记载李斯的活动,表明他在军事行动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但这并没有撼动他在秦王朝中的地位和作用。 李斯为秦王朝的中央集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斯《谏逐客书》既上,“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段记载虽然十分简练,却用大量的史实说明了李斯个人仕途的发展和他在秦王朝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巩固中的作用。秦王下逐客令时,李斯为客卿,“复李斯官”,是恢复了客卿的职位,并且继续采用他“离间、暗杀”的计谋,渐次官至廷尉,直至做了秦王朝的丞相。在丞相的职位上,他帮助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毁坏了郡县的城郭(墙),使其无险可守,收缴天下的兵器,熔化并铸成金人,不立皇室子弟为王,企图凭借这些来消除后世战乱的祸患。应当说,在当时采取这些措施,是在对周的衰微的教训认真总结后的应对和防范之策,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事实是,这些都得到了嬴政的大力支持和推广。李斯学的是法家之术,推崇法治,秦一统后,李斯在嬴政的支持下极力推行法治,制定名目繁多的法律。李斯临死前在狱中上书秦二世,列举了自己的七条“罪状”(其实是功劳),除了上文已经提及的以外,他还“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缓刑罚,薄赋敛”,可见,李斯对中华民族的初期融合和中国疆域版图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封建社会和经济的改革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二是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的功绩和影响。 李斯临死前在狱中上书秦二世,列举了自己的七条“罪状”(其实是功劳),除了上文已经提及的以外,他还“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缓刑罚,薄赋敛”。这些是可信的。在短暂的秦王朝,李斯终其一生都对秦的政治路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秦灭六国后,北逐匈奴,筑长城,“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贾谊《过秦论》),李斯参与这些军事行动的决策是不可避免的。可见,李斯对中华民族的初期融合和中国疆域版图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历经几百年战乱以后,秦王朝有能力大兴土木,文筑驰道,说明嬴政在位时秦王室已经有了相当的财富积累,而这仅仅依靠对原六国政权的掠夺显然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嬴政和二世的穷奢极欲也可以证明秦统一初期在经济上实行了一定时间、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政策,只是后世对秦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了它的短命和严弄峻法。可见李斯对封建的社会和经济的改革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不立皇室子弟而设郡县,是嬴政和李斯的共同设想,君臣二人上下响应,强力推行,对中国二千余年封建政治的影响,史家论述极多。 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治驰道。时始皇看重李斯和赵高二人的小系篆体,并最终以李、赵二人的小篆为标准的官方文字。此三样,李斯皆居功至伟。 焚书坑儒可能是李斯一生政治生活的最大败笔,对后世的负面影响最为巨大和深远。这一巨大污点几乎掩盖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所有光华,使后世的人们对他的业绩和功劳视而不见。焚书坑儒在当时对巩固秦王朝的思想文化专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强力扼杀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创造力,使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鲜活气象嘎然而止。焚书坑儒也是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序幕。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焚书坑儒这段公案,也就不会有二千余年儒家思想一家坐大的局面,儒家思想也不会成为传世汉学的唯一思想焦点,最起码中华民族的思想创造力不会在春秋战国之后急速衰落。一言以蔽之,中华民族的历史将会是另外一部历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