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全面的认识自我?

如题所述

正确认识自我的含义、途径、方法
什么是正确认识自我?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哪些?
(1)正确认识自我就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要与自我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①正确、全面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长处。②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自我的人生价值主要在十对社会的贡献。
(2)人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而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就必须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①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举止、风度、谈吐,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的美与内在的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的美对外在的美起促进作用。②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都有自己的优势,又有自己的不足,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要用欣赏的目光来看自己,即使你可能有很多不足。因为只有先看得起自己,才能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如果你把目光都集中在痛苦、烦恼上,生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你把目光都转移到快乐之中,你将会得到幸福。同样的道理,面对自己,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缺点、不足,你将会悲观失望,停步不前;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你将会充满信心,迎接生活的挑战。但是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不足,“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我们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停步不前,甚至会倒退。因此,为了全面认识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③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的优点和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及时发现自己的新的优点和新的缺点,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变缺点为优点,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来完善自己。
(3)认识自我的途径包括:
①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要认识自己,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我观察是我们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自我观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自身外表和体质状况的观察,包括外貌、风度和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观察;b.自我形象的观察,主要是对自己在所生活的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的观察.c.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观察,包括对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水平、智力水平、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观察。
②通过他人了解自己。大文豪苏轼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有时候的确比较难,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的人对我们的态度和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对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我们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7
第一,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各种身心状态和人际关系等的认识,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如自己的身高、外貌、体态、性格、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在自我认识过程中伴随着情感体验,如由身高外貌等引发的自豪、自信或自卑情绪情感。以及,在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过程中,我们是否有目的、自觉的调节和控制我们的行为和想法。我们要善于剖析自我,深刻认识自我,更好地认识外在形象和内在自我。

第二,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我们都知道“旁观者清”、“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们要主动向他人了解自己。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同时又要客观、冷静地分析他人的评价,以便我们从多角度来认识自己。

第三,通过社会比较认识自己。自我观察和他人评价难免会有各自的主观投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社会比较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现在的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未来进行纵向比较,与同龄人或者有类似条件的人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更全面的纵横社会比较来正确认识自己。

第四,通过社会实践认识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根据各种活动过程与结果来认识自己。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分析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组织开展活动来分析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读书活动,发现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时的查漏补缺等等。通过具体的活动分析自己的表现及成果,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

第五,通过反思总结认识自己。我们发现在以上四个步骤中,我们都是在发现和认识自己,很多人也的确是那么做的,但是还是不太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还需要经常反思和总结自己。多写日记多记录自己,及时归纳和善于总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把握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第2个回答  2020-01-20
“认识并不是智性活动。汲取认识自己的知识和认识自己是两回事,因为你所累积的有关自己的知识,都是基于过去的往事,而沉溺于往事的心时常是失意与哀伤的。认识自己和学习语言或科技完全不同,后者必须累积知识,记住一切,因为你不可能凡事从头证明起;然而,从心理层面来认识自己,所面对的却是目前的人,知识则属于过去。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过去,而且对于活在过去已经感到满足了,知识对我们才变得那么重要,我们也因此而崇拜那些博学、聪慧、精明的人。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从观察、聆听、注视和行动中学习,那么你会发现,学习是不断进展,永无过去。”、“如果你说你要慢慢地学习认识自己,一点一滴地累积,这表示你并不在认识目前的你,你只是在累积有关自己的知识罢了。学习的本身需要一颗极其敏锐的心,如果你任凭过去的观念驾驭现在,你就根本敏锐不起来,你的心智也不可能迅捷、柔软、机警。我们大多数连身体都不够敏感,我们饮食过量,我们不注意营养的均衡,我们烟酒无忌,因此身体变得粗糙而迟钝,我们这个有机体的注意力也减弱了。如果这个有机体的本身都如此迟钝沉重,心智怎能保持敏感清澈?也许我们对那些和自己有关的事很敏感,但是要对生命涉及的一切都完全敏感,就不能把这个有机体和它的精神层面分开,因为那是整体性的活动。”
摘自《重新认识你自己》,我看过的书之中最有价值的一本!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快乐
第3个回答  2020-09-20
第一,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各种身心状态和人际关系等的认识,即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如自己的身高、外貌、体态、性格、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在自我认识过程中伴随着情感体验,如由身高外貌等引发的自豪、自信或自卑情绪情感。以及,在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过程中,我们是否有目的、自觉的调节和控制我们的行为和想法。我们要善于剖析自我,深刻认识自我,更好地认识外在形象和内在自我。
第二,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我们都知道“旁观者清”、“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们要主动向他人了解自己。我们要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同时又要客观、冷静地分析他人的评价,以便我们从多角度来认识自己。
第三,通过社会比较认识自己。自我观察和他人评价难免会有各自的主观投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社会比较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现在的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未来进行纵向比较,与同龄人或者有类似条件的人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更全面的纵横社会比较来正确认识自己。
第四,通过社会实践认识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根据各种活动过程与结果来认识自己。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分析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组织开展活动来分析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通过读书活动,发现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时的查漏补缺等等。通过具体的活动分析自己的表现及成果,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
第五,通过反思总结认识自己。我们发现在以上四个步骤中,我们都是在发现和认识自己,很多人也的确是那么做的,但是还是不太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们还需要经常反思和总结自己。多写日记多记录自己,及时归纳和善于总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把握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编辑于 2019-01-17
miao苗聊情感资深情感咨询师已回答6722人问题
如何正确全面的认识自我?
直播中
老师的回答太专业了~
如何正确全面的认识自我?
心里疑惑解开了,谢谢老师
咨询后好多了
说的很准,感恩
感谢老师指点
咨询后心情好多了~
老师很耐心的回答问题
终于找到解决办法了
老师说的很准
主播老师人很好
推荐大家来看
解决了我的问题,很感谢
非常感谢老师
心情很抑郁怎么办
回答真的不错
挺专业的
强烈推荐大家看看
老师回答真的不错
查看全部16个回答
汇报工作紧张怎么办_三个步骤教你如何克服紧张
值得一看的汇报工作相关信息推荐
汇报工作紧张怎么办,解决紧张发抖这几个方法很不错非常管用
北京企飞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怎样克服紧张心理_克服紧张的方法
值得一看的语言障碍教育相关信息推荐
怎样克服紧张心理?告诉你一个简单方法,非常管用!5招让你不紧张一对一指导,个性化方案,轻松克服紧张!
武汉润宝环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有一个人永远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自我。孔老夫子说过:“知己者明,知人者智。”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才有可能是幸福的,是健康的。了解自己的长处,我们会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们才会少犯错误,避免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你了解你自己吗?很多同学可能认为,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了,事实上并非如此。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世界上最难的就是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中学生正处于由青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时期,存在着青春期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遇到的心理冲突和矛盾,要保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就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我,树立自尊、自信心理,克服自卑心理,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古希腊人曾把“能认识自己”看做是人的最高智慧。阿波罗神殿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要认识你自己。”我们也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然而,生活中却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却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很多问题,但却看不到自己的主要的问题,等等。事实上,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正常的。人对自己的认识也和人对客体世界的认识一样,需要有一个了解和学习的过程,并不像照镜子那样简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处于各种不同的评判和议论之中,有人赞许、称颂你,有人批评、责怪你,甚至歧视你。在这各种各样的议论中,你能正确地分清哪个是真正的“你”吗?你是从这些评价和议论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丰富自己、改造自己呢,还是丧失了自主精神与独立人格而淹没在他人的评议中呢?可见,客观地、透彻地、准确地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呢? 首先,要愉快地接纳自己 你要比别人更爱你自己,应当了解没有你的允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使你觉得你低下。人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常有情感态度,伴有自我评价的感情,即对自己是好感还是恶感,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这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是排斥还是接纳。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对自己采取接纳的态度。也就是说,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不能欺骗自己、排斥自己、拒绝自己,更不能愤恨自己。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君子能自我悦纳,心情开朗,而小人则不能接纳自己,故常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乃至自毁。悦纳自己是一种心理状态,与客观环境并不完全相关。有些人虽有生理缺陷,但很乐观;有些人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但却不喜欢自己;有些人并不富裕,却知足常乐;有些人有钱有势,却并不深感快意。 据说,古代有位皇帝,他有无数美女和珍宝,无穷的权力与财富,但却自觉不快乐,不幸福。一次,他问一位哲学家,究竟谁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哲学家回答说:“只要自己认为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人,他就是一个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弱点。但有的人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后,就当做包袱背起来,老是挂在心头上,连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不到了。于是,自己的精神优势被自身的弱点与缺陷所压垮;自身的潜在能力与智慧被自身的虚张与拒绝所泯灭。 当然,成功的规律不是说只要悦纳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说不悦纳自己就不能成功。自卑者往往也能看到身边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与时机,但总觉得这些时机是为别人准备的,而不敢参与竞争,从而自己为自己设置了奋进的障碍。马克思很欣赏这样一句谚语:“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你跪着。”事实上,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你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关键在于你应当充分、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先在心理上悦纳自己。寻找自我,树立自我,相信自我。迷惘时不必祈求神灵,忧愁时不必寄情于深邃的夜空,最好的依靠就是自我。应当确信,上帝就是我!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认识到真正的自我,才能放飞希望的奔马,冲出浩瀚的大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去创造辉煌,奏响人生最美的乐章。 其次,要学会欣赏自己 自我欣赏是一种充满自信的行为表现。有史以来,几十亿人曾经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但从来未曾有过,也将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你。你是地球上一个独特的生物。这些特征赋予你极大的价值。即使别人是个天才,也只是一个人而已。创造天才的上帝也同样创造了你,且照上帝的眼光看来,你跟天才一样珍贵。全面深刻地了解自我,具体的就是要能把自己放在大的社会现实环境和历史条件下认识自身的条件、能力、地位、作用、责任等,也能把自己放在小环境中认识自己的条件、能力、地位、作用和责任,给自己在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中恰当的定位,这样才对理想自我的构建、自我的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大有裨益。 生活中,有人太重视自我,有人太轻视自我。太重视自我者往往目中无人,狂妄自大,久而久之酿成大祸。太轻视自我者往往丧失信心,甚至自甘堕落。怎样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优势、正确估价自我、发挥自我,这绝不是一件小事。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客观评价自我。一方面,既要进行纵向比较,将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作比较,看到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要将现实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作对照,看到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横向比较,与超过自己的、与自己相似的、比自己稍差的人作比较。要将上述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综合分析,以获得较为客观的评价。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同时也要避免盲目地接受他人的暗示和对权威、群体性心理的完全依赖。要有自己独立的意志,避免以一时、一事作为衡量评价自我的尺度,要对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概括的评价。 最后,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心 什么是自信心?心理学家这样解释道:信心是一种相信“我确实能做到”的积极心理认定。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可以改变一切恶劣的现状,令我们的每一个意念充满力量。有自信的人可以克服万难。因此拥有良好的自信心对中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从心灵上确认自己能行,自己给自己鼓劲。只要有心理准备,你就不会为一点困难而退缩。相信,你就能充满信心完成任务。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也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人的发展目标也在时时发生变化。只要你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就能做自己幸福的缔造者。你只要有了自信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你的学业或者事业就会成功,你就是一个有出息的年轻人。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在调查了很多名人的经历后指出:“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其中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占85%。”说明了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中学生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对社会缺乏全面了解,在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时,很容易失去自信心,而自信心的丧失,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那么,如何培养自信心呢? 第一,正确认识自我,相信自我。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自己应有正确的认识,过于自尊和盲目自卑都没有必要,事事处处得体,求全责备也是没有必要的。可以暗示自己;我只不过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谁也不会专门盯住我,注意我一个人的,摆脱那种过多考虑别人评价的思维方式。要记住: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也不过如此,以此来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第二,让自己经常有成功的体验,重心放在你最大的长处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当你集中精神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会觉得信心增强。凡有成就的人,都知道把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好的准备。凡事做好准备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准备的充分,所以你才会信心十足,这就是为你带来信心,而且能够战胜对手,使自己获得成功的最佳秘诀。还要善于总结和整理自己成功的经验,你想到自己已完成的事,你就对能做的事更有信心。只有自卑者才会把注意力盯在失败上和缺点上。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愚者是一再失败,却不能从其中获得任何教训。 第四,努力自我提升,看起来越好,人们的感觉也越好。要注意个人修饰,对一个人的自尊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令人在各种情况下都感到快乐。实际情况是你的外表确实会影响你的形象与表现。外表会增强或减弱一个人的内在潜能。穿的整洁得体时,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改善你的自我形象,多注意自我修饰。 第五,定期阅读励志修养的书籍。读好书永远不嫌多,要阅读各种成功人士的传记与自传。当你阅读孔子、周恩来、林肯、爱迪生、卡耐基、华盛顿等人的故事时,要不受感动是很困难的。我们把这些故事中的人物跟自己相比,当我们见到他们成功,也会预见自己同样地能获得成功。要倾听那些建造人类心灵的演说家、教师的话语,这样你就会在许多方面获得提升。只要它能塑造你的心灵与你的自我形象。那就不论它是一本书、一篇演说、一场电影,还是一台电视节目。 第六,广交朋友。朋友是你的一部分,只有朋友们推心置腹的话语能给你一种安慰、一种大胆说话的机会、一种锻炼你的场合,让你不怕任何人,敢于表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发表自己的见解。朋友能让你远离孤独、融入社会而获得快乐,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暗淡的,就像大地失去了太阳的照耀,没有光彩。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枯燥的,就像受了潮的火柴,任你怎样摩擦,也点燃不起生活的希望之火。没有友情的人生更是不完整的人生。一个人活在世上,既然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关怀,又怎能理解人生的真正乐趣呢?只有充满了友情的人生才是充盈的,有意义的。有位哲人说:两个人分担一份痛苦,那就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分享一份快乐,则有两份快乐。当你陷入困境,困窘急迫之时,忽然得到朋友的真诚帮助,即使只是平常的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语,你的心情会怎样?是否会感到心灵得到了一种快慰的释放,觉得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于是充满信心,浑身是劲?当你获得成功,欣喜万分时,若得到朋友的真心祝福时,你的心情又会怎样?是否感觉幸福?因此,能增强你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你在拾回自信的同时工作方面就能大展宏图。 生活中尽量跟那些“道德高尚、性情良好、站在人生光明面”的人交往,这样所得到的收获十分惊人。 第七,自觉地控制自己。人和动物在行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行为的自觉性。动物行为受其本能支配,而人则不同,他不但能意识到自己的本能,还能驾驭自己的本能。本能一旦被意识到,也就要受意识所控制,此时,本能也就人化和社会化了。例如,排泄是一种生物的本能,对于动物来说,其排泄是不择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一个没有社会化的幼儿如同动物一样,而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就决不会不择时间、地点地随意大小便。这说明一切生物本能在成人身上表现的时候皆要受理智的过滤。只有这样,生物的人才能变为社会的人。 古今中外的许多贤哲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一种基本准则。孔子强调修身克己。柏拉图提出:“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亚里士多德说:“人与动物的区别,正在置行为于理智。”“不仅应把对敌人取得胜利的人看做是勇敢的人,而且也应把对自己欲望的节制取得胜利的人看做是勇敢的人。”他们提倡的“节制”被定为古希腊的四德(智、勇、义、节)之一。后世的许多思想家在发挥和修正这些学说时,也都一致强调理智对个人的约束作用。这些理论本身的局限是自不待言的,但他们强调人的行为应自觉地受意识和理智的支配与控制,却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说明要真正准确地认识自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重要意义。
第4个回答  2018-04-16

    首先, 要愉快地接纳自己.人对自己的认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它本身常有情感态度, 伴有自我评价的感情, 即对自己是好感还是恶感, 是满意还是不满意.这取决于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是排斥还是接纳.要正确认识自己必须对自己采取接纳的态度.也就是说, 人对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确地认识, 而且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 不能欺骗自己、排斥自己、拒绝自己, 更不能烦恨自己.孔子曰: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就是君子熊自我悦纳, 心情开朗, 而小人则不能接纳自己, 故常自苦、自危、自惭、自卑、自惑乃至自毁.悦纳自己是一种心理状态, 与客观环境并不完全相关.有些人虽有生理缺陷, 但很乐观;有些人五官端正, 相貌堂堂, 但却不喜欢自己;有些人并不富裕, 却知足常乐;有些人有钱有势, 却并不深感快意.                                                   据说, 古代有位皇帝, 他有无数美女和珍宝, 无穷的权力与财富, 但却自觉不快乐, 不幸福.一次, 他问一位哲学家, 究竟谁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哲学家回答说: `他自己认为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就是一个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其实,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优点, 也都有弱点.但有的人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后, 就当作包袱背起来, 老是挂在心头上, 连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不到了.于是自己的精神优势被自身的弱点与缺陷所压垮;自身的潜在能力与智慧被自身的虚张与拒绝所泯灭.当然, 成功的规律不是说只要悦纳自己就能成功, 而是说不悦纳自己就不能成功.自卑者往往也能看到身边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与时机, 但总觉得这些时机是为别人准备的, 而不敢参与竞争, 从而自己为自己设置了奋进的障碍.                                                                                                                                         马克思很欣赏这样一句谚语: `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 只是因为你跪着.'事实上, 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 你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关键在于你应当充分、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先在心理上悦纳自己.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还必须自觉地控制自己.人和动物在行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行为的自觉性.动物行为受其本能支配, 而人则不同, 他不但能意识到自己的本能, 还能驾驭自己的本能.本能一旦被意识到, 也就要受意识所控制, 此时, 本能也就人化和社会化了.排泄是一种生物的本能, 对于动物来说, 其排泄是不择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一个没有社会化的幼儿如同动物一样, 而一个正常的成年人, 就决不会不择时间、地点地随意大小便.这说明一切生物本能在成人身上表现的时候皆要受理智的过滤.只有这样, 生物的人才能变为社会的人.                                                        古今中外的许多贤哲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己, 是做人的一种基本准则.孔子强调修身克己.柏拉图提出: `节制是一种秩序, 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亚里士多德说: `人与动物的区别, 正在置行为于理智', `不仅应把对敌人取得胜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 而且也应把对自己欲望的节制取得胜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他们提倡的`节制'被定为古希腊的四德 (智、勇、义、节) 之一.                                                                                后世的许多思想家在发挥和修正这些学说时, 也都一致强调理智对个人的约束作用.这些理论本身的局限是自不待言的, 但他们强调人的行为应自觉地受意识和理智的支配与控制, 却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要求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同时也说明要真正准确地认识自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重要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