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消费者剩余的计算题

假设需求函数为q=10-2p,求:
(1)当价格为2元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当价格由2元变化到3元时消费者剩余变化了多少?

微观经济学消费者剩余的计算题
假设需求函数为q=10-2p,求:
(1)当价格为2元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当价格由2元变化到3元时消费者剩余变化了多少?
当价格为2元时,q=6,消费者剩余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6*(5-2)*0.5=9
当价格为3元时,q=4,消费者剩余同样可以求得为4*(5-3)*0.5=4
当价格由2元变化到3元时消费者剩余变化了5
费者对匹萨和钓鱼之间的偏好可以用效用函数u(x,y)=x+6y,y≤8表示,其中x表示在匹萨上的消费,y表示钓鱼的时间不能大于8小时,否则效用下降,该消费者的收入为45元每天,若渔业局最近作出决定,无钓鱼证每天只允许钓鱼3小时,有钓鱼证的话可以任意钓鱼。则该消费者愿意为钓鱼证支付多少钱
如果你有一辆需要4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上有了三个轮子,那么你有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会超过第三个轮子,这是不是违背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某垄断厂商的产品在二个市场销售,其成本曲线和两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分别为TC=(Q1+Q2)2+10(Q1+Q2),
Q1=32-0.4P1 ,Q2=18-0.1P2
求(1)若实行价格歧视,计算π最大化时的二个市场的P、Q、π
(2)若禁止价格歧视,计算二个市场的P、Q、π。
我们知道,在生产过程中一种要素的收益递增发生在:( )
A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产量增加.
B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C在其他要素保持不变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平均产量增加.
D在其他要素也相应增加时,多使用这各要素,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增加.
假设消费者用全部收入购买商品X和Y,已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Y,当商品X的价格Px=4,商品Y的价格Py=1时,商品Y的需求收入弹性如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9
消费者剩余=买者支付的量+卖者的量生产者剩余=卖者的成本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任何人付出货币,无外乎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满足需要,花钱买个称心如意;二是买个合算,不光使用遂心,而且可以发挥更大效能。比如手机,就花3500元买个三星,不仅通话方便,而且可以录音、拍照、摄像、发彩信,给用户带来许多好处。而对生产者来说,每卖出一个手机就赚了一笔,资金快速回笼,便于再投入下一轮的开发。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心理:“买就赚”,“赚就卖”。有消费者剩余的机会就抓住。市场的总剩余就是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
所谓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马歇尔从边际效用价值论演绎出所谓“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范里安提出了关于消费者剩余的几种计算方法。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指标,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来应用。产业的社会福利等于消费者剩余加上生产者剩余之和,或者等于总消费效用与生产成本之差。1977年a.k.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将内在规模经济引进一般均衡模型,推出了市场考虑最适度边际利润而社会考虑消费者剩余的结论。一般认为,消费者剩余最大的条件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支出。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支出和实际支付的总支出之间的差额,它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它用市场价格线以上,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来表示。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1-01-24
当价格为2元时,q=6,消费者剩余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6*(5-2)*0.5=9
当价格为3元时,q=4,消费者剩余同样可以求得为4*(5-3)*0.5=4
当价格由2元变化到3元时消费者剩余变化了5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