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言的来历和怎样形成的呢?

如题所述

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地理、历史、自身等多个因素。

其中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例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

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等。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

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却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

在早期的广大江南地区,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差很远,不能通话。

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

扩展资料: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汉语按地位分为两大类:官话和其他六大南方汉语,官话由于和通用语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十分接近,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即现代汉语,英文称作Mandarin-Chinese。

其他南方汉语没有官方语言地位,除闽南话、粤语、北部吴语之外,其他都没有规范化,处于衰落,消失的境地。

除了闽语、粤语是保留了很多上古汉语特征外,其他都和广韵能对应起来,属于中古汉语后裔。赣语很大程度上是中古汉语的北朝汉语后裔,而吴语、湘语可能是南朝汉语的后裔。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方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5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大功臣哦,呵。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6
形成的原因:
第一,古代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统治,国家不是十分统一的,因而随着疆域的日益扩大、人口的日益增加、国家经常有封建割据等等原因,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状态中的语言,也就各自相对独立地演变着,不易获得变化的一致性。
第二,在我国古代,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所迫而造成过多次的人口大迁移,也是方言形成的一个原因。
第三,在人口大迁移的情况下,如果迁入外族居住区域,则必然发生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相互影响,以至同化,这也是造成方言特点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
归结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由该语言所依存的社会历史条件造成的;至于高山、大河的阻隔,有时也能起一些次要的作用,尤其是古代。然而,如果只从自然条件上来寻找根据,那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解释的。
方言的分布以及发展的大致阶段: 八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区,
2、吴方言区,
3、闽北方言区,
4、闽南方言区,
5、粤方言区,
6、湘方言区,
7、赣方言区,
8、客家方言区。
有的语言学家认为,闽南、闽北应该合称一个大方言区,其中再细分次方言区。
另外,山西晋方言区本来是次级方言区,现在有学者认为应提升为大方言区。
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区,也是次级方言区,也有人提出要升级,但是还没有达成共识。
这八大方言区,基本上,七个方言区在南方,北方方言区则包括江淮方言、西南官话,大致上显示出南北对立分布。这是中国历史造成的。
汉语的语言史分5阶段:
1、远古;
2、上古——战国、秦汉;
3、中古——隋、唐、宋;
4、近古——元、明、清;
5、现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