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前言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1.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这样,这位母亲就清楚地说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他对人有成见。”“这是不恰当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我相信,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他们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比较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回避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例如:“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当我们根据以下理由行动时,我们也就试图回避责任。

·受说不清楚的力量驱使。

为什么喝酒?

➡因为我是个酒鬼。

为什么我要打自己的小孩?

➡因为他跑到街上去。

为什么欺骗顾客?

➡因为老板叫我这样做。

为什么要抽烟?

➡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

为什么吃巧克力?

➡因为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强人所难

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总是”、“从不”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

·你总是很忙。

·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

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

“经常”和“很少”这样的词语也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请标出那些只是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的句子。

1.“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2.“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

3.“开会时,经理没有问我的意见。”

4.“我父亲是个好人。”

5.“迈克的工作时间太长了。”

6.“亨利很霸道。”

7.“本周彼得每天都排在最前面。”

8.“我儿子经常不刷牙。”

9.“里奇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

10.“姑姑在和我说话时爱发牢骚。”

以下是我对练习一的理解:

1.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无缘无故”是评论。此外,我认为说哥哥发脾气了也是评论。他也可能是感到害怕、悲伤或别的。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哥哥告诉我,他生气了。”或是“哥哥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

2.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3.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4.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好人”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在过去的25年中,父亲将他工资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了慈善机构。”

5.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太长了”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迈克在办公室工作了60小时以上。”

6.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很霸道”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亨利在他姐姐换电视节目频道时,撞了她一下。”

7.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8.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经常”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我儿子有两次没刷牙就上床睡觉。”

9.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10.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爱发牢骚”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姑姑给我打了三次电话,每次都说别人不尊重她。”

✔️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种话很难提醒她先生留意她的愿望。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这样,双方的关系甚至会更加疏远。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这不公平。”在这句话中,“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

清楚地表达感受需要丰富的词汇。“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很难让人明白我们实际的状况。例如,如果我们说“我感觉良好”,“良好”这个词所表达的感受可能是高兴、轻松、欣慰或别的。为了更好地沟通情感,非暴力沟通主张使用具体的语言。

为了清晰地表达感受,我们编制了以下的词汇表。

(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不高兴

震惊 失望 困惑 茫然 寂寞 孤独 郁闷 难过 悲观

沉重 麻木 精疲力尽 委靡不振 疲惫不堪 昏昏欲睡无精打采

尴尬 惭愧 内疚 妒忌 遗憾 不舒服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外,非暴力沟通还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以及观点的词语作了区分。

✔️

看看以下的句子是否表达了感受。请标出那些表达感受的句子。

1.“我觉得你不爱我。”

2.“你要离开,我很难过。”

3.“当你说那句话时,我感到害怕。”

4.“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我会觉得你不在乎我。”

5.“你能来,我很高兴。”

6.“你真可恶。”

7.“我想打你。”

8.“我觉得我被人误解了。”

9.“你帮我的忙,我很开心。”

10.“我是个没用的人。”

以下是我对练习二的理解:

1.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你不爱我”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对他人生活感受的判断。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很伤心”或“我十分痛苦”。

2.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

3.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

4.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你不在乎我”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对他人态度的判断。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进来的时候,你没和我打招呼,我感到孤单。”

5.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

6.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可恶”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评价。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有些烦躁。”

7.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想打你”是感受。对我来说,它表达的是想法。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想到你,我就火冒三丈。”

8.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被人误解”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对他人观点的判断。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感到郁闷”或“我很灰心”。

9.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然而,“开心”这个词含义较为模糊。我们可以借助其他词语更清楚地表达自己。在这个例子中,发言者的感受可能是:“欣慰”、“满足”或“鼓舞”。

10.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没用的人”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发言者的自我评价。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很沮丧”或“我十分伤心”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

“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

生活的主人”——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看一看,在以下例句中,发言者是否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1.“你将公司机密文件放在了会议室。太令我失望了。”

2.“你这么说,我很紧张。我需要尊重。”

3.“你来得这么晚,让我很郁闷。”

4.“你无法来吃晚饭,我很难过。我本来想和你好好聊一聊。”

5.“我很伤心。因为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

6.“我很沮丧。我希望我的工作已经取得更大的进展。”

7.“朋友叫我外号让我很难过。”

8.“你得奖了,我很高兴。”

9.“你嗓门那么大,吓死人了。”

10.“你让我搭你的车回家,我很感激。因为我想比孩子们先到家。”

以下是我对练习3的看法:

1.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这句话意味着他人的行为导致了发言者的感受。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将公司机密文件放在了会议室,我很失望。因为我希望重要文件能够得到妥善保管。”

2.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3.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来晚了,我很郁闷。因为我希望我们能坐到前排去。”

4.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5.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我很失望。因为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

6.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7.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朋友叫我外号,我会感到难过,因为我想得到欣赏。”

8.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得奖了,我很高兴。因为我希望你能得到公司的赏识。”

9.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大声说话时,我有些烦。我需要安静的环境来学习。”

10.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 提出具体的请求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请求反馈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

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然后,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

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你没有听明白”“这不是我的意思”“你听错了”这样的表达,很可能会让托尼觉得老师在批评他。因为托尼很坦率地作出反馈,这位老师先向托尼表达了她的谢意。她说:“谢谢你给我反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我的意思是,放学后,我给你讲讲我上次布置的作业。”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多美好啊……每当我得到人们的倾听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并继续前进……这真神奇啊!一旦有人倾听,看起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有了解决办法,千头万绪的思路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

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如果我们认为“他让我很生气”,那么,我们难免就会指责他人。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它来提醒自己——我们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我们的思维方式正使它难以得到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为了充分表达愤怒,我们有必要明了自己的需要并采取行动。然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而不是去满足需要。为此,我建议,与其沉浸于“合理的愤怒”,不如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冲突的双方都能充分表达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得到对方的理解,那么,双方的需要通常可以同时得到满足。至少,他们可以求同存异。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