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作者:[美]马歇尔•卢森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言语上的职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

作者简介:

马歇尔•B•卢森堡博士,是国际性缔造和平组织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的创始人和教育服务主管。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荣获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

卢森堡博士早年成长于动荡不安的底特律市,这使他对于怎样运用新的沟通方式在面对暴力时可以和平解决分歧,发展出浓厚的兴趣。这方面的兴趣,使他于1961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师从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获得了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随后的生活经历以及在比较宗教学方面的研究,促使他发展出非暴力沟通模式,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用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卢森堡博士第一次应用非暴力沟通模式,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资助学校里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项目中,进行调解和沟通技巧的培训。1984年,他成立了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如今,有超过200名经CNVC认证的非暴力沟通培训师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NVC培训。

卢森堡博士手上拿着吉他和木偶,多年来前往世界上一些最为暴力的地区工作,他身上充满了精神能量,告诉我们,如何创造一个更加和平、更加令人满意的世界。卢森堡博士目前定居于瑞士。

精彩书评:

壹:

 ● 这是一本偏理论的实用书,以心理学为基础,出版商将之归为心灵、励志类书籍。

  ● 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沟通方式,即如何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来减少人与人之间因为语言带来的痛苦。作者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但是语言及表达方式却使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痛苦,他提出了“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来明确自己和他人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进而达成双方之间的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 这本书的结构:总-分

chapter1~2: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即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阐释了一些带来负面影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作者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chapter3~6:阐释四要素的内涵,区分了相似的概念,介绍了一些要素的来源;

chapter7~8:运用非暴力沟通来倾听他人;

chapter9~13:运用非暴力沟通来爱自己。

贰:

生活不是一场辩论赛,目的不是争对错,而是活的更好。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眼被这个低调又有些学术的名字吸引住-在一整排都是“攻心说服力”“一秒钟搞定..”“看穿人心”这样字眼的书架里。在我看来,沟通是爱与关怀的艺术,而不应成为势利者的诡计。

书如其名。非暴力沟通是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告诉你,如何更好的表达自我和理解他人-以期达到深层的,发自内心的沟通。尤其是面对一个情绪化的,“难相处的”,甚至是愤怒的对象时。或者是面对冲突,误解和似乎难以化解的冷漠之高墙。

而不是教会你厚黑学的手腕或者各种花哨的技巧,以期在争辩是非中“赢得”胜利或是在与他人交往时取得利益。

作者一再要求我们,或者说教导读者,学会理解对方话语之下想要表达的感受和需求,并且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也许你觉得这很容易,但是人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已经限制了他们情感智商的发展,以至于把“看法”“评判”当成“感受”。“我感到受伤”“我感到委屈”这样的感受往往被争执你错我对而掩盖,相互指责进而引起双方的愤怒-导致暴力的沟通(不管是热暴力还是冷暴力)。

因为只是书评。不便透露太多。可以肯定的是,作者的书很好的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风格,将他的方法简单明晰的步骤化。举出很多例子和小练习。并在每个章节后进行概要和温习。

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局限于教会人们如何更好的去沟通。他在书后的几章中,涉及到许多能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心智得到成长的内容。包括,第九章 爱自己(如何与自己对话和沟通),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等等。也正印证了书的封面所写:通过非暴力沟通,让人们获得“爱,和谐和幸福”。

这本书中的许多内容还需要经常温习和回顾,需要自己的实践去真正的掌握其中的精妙。

总之,值得一读再读。

当然,非暴力沟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主要是从心理方面着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并且减少矛盾或由于误解带来的愤怒情绪,但是倘若你要从更为工具、理性、更符合这个商业社会的角度来看(比如如何更好的推销,说服他人等等),你也许更应该读一些文初所列的那些“技巧性”的书目。

叁:

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会好好说话?

那个打砸抢的年代之后,我们总是习惯在别人身上找毛病、挑刺。喜欢给别人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也喜欢给自己贴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要么抬高自己,要么给自己开脱。看起来我们给自己套上了厚厚的壳,保护自己,也给别人贴了一脸的即时贴。

拉远了人的距离,让自己学会了逃避,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需要,看不到自己的渴望,更看不到别人行为的原因和需求。

《非暴》恰恰就是以这样的起点告诉我们,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心声。

当静下来,听到自己的心跳,听到自己的渴望的时候,自然就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需求。

非暴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一句话

非暴也很难,因为最难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内心

给很多朋友推荐了这本书,就是因为,她们在跟我倾诉的时候,总是说着对方的不好,婆婆的不好、老公的不好、同事的不好,没有人说自己,当我试图跟她说,你其实想要她如何如何的时候,她们又害怕被贴上“自私”的标签。其实,看到自己的需求,不是自私,而是真实。

让我们都: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心声。感受自己,才能感受别人,才能做出最合适的沟通行为。

需要这本电子书的朋友加 微Q:2802031363 免费获取

公众号搜索:pengdiary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