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教育:卢梭之自然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序)回顾:在梳理学科发展历史的时候,发现现有译作对各个理论产生的先后顺序有所混淆,比如“自然主义论”最先应该是谁提出来的,从出生年代来说似乎应该是洛克,他去世之后卢梭才刚出生,而他早就在《教育漫画》一书中有所涉猎。对此,无意间读到一篇介绍卢梭的文章,作者思路清晰,擅长将人物置于情境之中,颇具现代人品味历史的味道,故转发至此。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54821720799

让·雅克·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然而,让我对卢梭先生产生兴趣的不是这些耀眼的头衔,而是他那饱含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伟大与平凡,似乎是一个矛盾体,但又切实地发生在卢梭身上,又是那么的相得益彰。

  同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有自己的庄园,伏尔泰家有万贯之财,狄德罗出于富裕家庭,只有卢梭,是一个出身低微的平民。卢梭诞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生而丧母,不久父亲也被迫离开家乡,卢梭至舅舅家和表兄一起被送到了附近的一个乡村---包塞,在那里学习拉丁文和其他科目,这是卢梭一生中受到的仅有的正规教育。

  卢梭在《忏悔录》中回忆这段时光“乡村生活是如此地新鲜有趣,以至于我从来没有对它感到厌倦,也没有减退对它的热情。记忆中在那里度过的美好时光,使我在此后的人生岁月里,心中充满了对乡村生活及其乐趣的留恋”。卢梭的这段话使我感同身受,小时候我也曾在乡村待过好几年,淳朴、自由的生活对我后来的性格的养成十分重要,每每回想起来,总是带着甜美的味道。我想,也正是因为卢梭先生这样的经历,为他后来十分重视自然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他的教育巨著《爱弥儿》中,爱弥儿的童年生活就安排在乡下。  卢梭先生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的出生使母亲付出了生命,我的出生也是我无数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

  美好的童年过去之后,卢梭先生走入了一个个“不幸”之中。13至15岁期间,他在一个暴虐的雕刻师店铺当学徒,遭受颇多磨难。两年后,他弃职离乡,改信天主教,被德·华伦夫人收留。后来几次出走,来到法国,开始长期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巴黎成名后,他的苦难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不喜上流社会的奢靡、奉承,为友情所累,加上病魔缠身、朋友反目和当局者们的构陷,造成晚年的卢梭先生的境地更是凄凉。

  伟大人物的成功不是侥幸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卢梭先生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对读书有着“罕有的兴趣”,无论是在学徒时期,还是流浪生活中,甚至疾病缠身之时,他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从未间断。

  他博览群书,从古希腊罗马的经典到当代启蒙论著,从文学、历史、哲学、音乐到数学、天文、地理,他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关于怎样读书,他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每读到一个人的著作时就拿定主意,完全遵从作者的思想不掺入自己的意见,不和作者争论,先在自己头脑中储存一些思想,等头脑里装满以后,再加入比较和选择。这样做了好几年,果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

  可见,幼年时的卢梭就悟出了不能死读书的道理,而是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在了解他人的思想和已有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也正由于此,卢梭先生靠着自己的逐步积累成为了一代文化巨人。 

  卢梭先生作为世界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那他的教育鸿作《爱弥儿》是不得不提的。《爱弥儿》是一部表达教育思想的哲理小说,书中描写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再进入社会接受教育的全过程。书中体现卢梭先生“自然教育”最经典的一句话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全是好的,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他把自然人的培养过程分成了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四个阶段,并且规定了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分别是体育、感觉器官的训练、智育和劳动教育、道德教育。

  他对儿童的体育和感官教育特别强调,认为这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它要求家长和教师不能任意地干涉儿童的自由活动,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童。在智育方面,他特别提出了消极教育的思想,认为儿童理性尚未发展的时候,不要对他进行过多的智育。在教育方法上,卢梭强调儿童学习兴趣的激发,强调实物和直观教学,这与现代教育方法的要求不谋而合。

  以己拙见,卢梭先生的教育思想中,最大的闪光点是强调儿童的早期生活和教育的重要性。在《忏悔录》中,他多次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无不充满着眷念,这是他不幸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快乐时光。反观现代的儿童小小年纪为繁重的课业所累,老师和家长的厚望仿佛一道枷锁,儿童的成长也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负重前行。很显然,这违背了“自然教育”理论。

   在卢梭先生对自己童年经历的叙述中,有两件事让我记忆深刻,并引发了我的思考。一件是在包塞牧师家中,主人认为卢梭弄坏了一把梳子,并训诫逼问他,卢梭感到异常委屈、气愤和失望。卢梭先生后来在《忏悔录》中称这样不公正的对待让他对牧师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热爱、尊敬了,并且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来了严重的创伤。我想,为人师者或为人父母在对待儿童的“错误”时,一定要非常慎重,没有确凿的证据,请选择相信孩子。

  第二件事发生在卢梭当学徒时期,他染上了偷窃的恶习。一开始,卢梭小小的心灵里还有一丝愧疚,但随着惩罚的降临,他开始觉得只要接受惩罚,偷窃也算不上坏事儿,连最初的羞愧也没了。我想,儿童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头脑中没有清晰的是非对错、善恶的观念,成人的耐心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惩罚也要慎用。

  为卢梭先生的思想、才华所吸引的同时,他的个人魅力也是不容置疑的。他说:“当一个人只为维持生计而运思的时候,他的思想就难以高尚”,他觉得为面包而写作,不久就会窒息他的天分,毁灭他的才华。让·雅克·卢梭,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人。他在自撰的铭文中为自己介绍道:长眠于此的是自然之子,真理之子。

~~~~~~~~~~~~~

建议想读卢梭的朋友,先读他的自传《忏悔录》,再读《爱弥儿》。了解一个人的经历,才更容易理解他的主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