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抓住机会的事例,正反两面各举一个,越详细越好

如题所述

吴鼎民——抓住机会
小学毕业时吴鼎民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一所全国有名的中学读书。可初二还没读完,文革就开始了,学校停了课,然后便是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他背着行李随着高中同学走了,这一去就是八年多。
八年中,劳动以外,他到处寻找精神食粮。附近鞭炮厂收了一大堆书籍准备卷鞭炮皮,他跑去像搜寻珍宝一样淘出一批大学文科教程,一本本地啃了下去。大多数人看不到前途,想学习又坚持不下去,他却走到哪儿都捧着一本书。有一次,同伴同他打赌:别看你今天在读书,明年的今天你还在读书,我把头砍下来送给你。他没想要同伴的头,但他确实一年后仍在读书,而且一年一年延续下来,当村里只剩下包括他在内的两名知青时,他把机会让给了年长的知青。他是第一批进村的,却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八年中,他不去考虑用什么办法回城,只知道看书学习。因为有一个信念支撑他。这个信念来自于一位长者对他说的话:“国家不会永远乱下去,总有一天知识会有用。”他努力着,等待机会。

机会来了,1978年初,初二未读完的吴鼎民一举考上了大学外语专业,他终于抓住了机会。在学习期间,他是学校允许可以不上课的两名学生中的一名,因为他还是学校中专班的先生。后来吴教授为了提高自身能力,一次次向新的高度进发,在南京大学,在华东师范大学,直到1988年取得广州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

寒来暑往,吴教授已不年轻。他的心却和年轻人一样,敏锐、进取。他深知机会到来之前准备的重要。现在他正引导、帮助学生做机会到来前的准备。在他带领下搞的分级分类教学试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更注意的是以人为本,激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开发自己的潜能。吴教授为学生选的学习内容涉及很广,从中国古代美术到伯拉图的哲学思想,从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分析到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走向,从伦理道德到宗教法律,在外语教学的课堂上,他不但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还让学生同时接受综合素质的教育。这就是吴教授受学生欢迎的原因。吴教授所学所教的专业决定了他不会像理工科那样有震惊世界或者巨额经济效益的成绩。但是吴教授的了不起就在于他了解未来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他知道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所以他始终处于不知疲倦的探索中,去大力帮助学生在机会来临之前,做好充分准备。他热切希望每一位学生都有美好的明天。

帮助学生抓住机会的同时,吴教授自己的机会也会来临。

吴鼎民,安徽巢湖人,1951年出生,南航大人与社会科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江苏省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目前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1996年获得“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荣誉称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2
聚光灯下,当身材肥胖的苏珊告诉现场所有人她的梦想是成为伊莲·佩姬(英国音乐剧女神)时,包括评委在内的所有人都狂笑不已。很明显,大家都对这个要相貌没相貌,要资历没资历的英国大妈很不看好。你甚至可以明显地看出,其中一位男评委对苏珊的态度是有些刻薄的。我想,这可怜的人儿,也许就是电视台给观众找的乐子而已。

可是接下来的一切让所有人吃惊了!当苏珊不以为然,反而是“目中无人”地高唱起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歌曲《我曾有梦》时,现场所有人都怔住了。天哪,她的眼神是如此温柔,她的神情是如此专注。一个外表普通,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声乐训练的家庭妇女,居然有如此天籁般纯净的声音。

当她唱完最后一句,三位原本并不看好她的评委都激动地站起来为她鼓掌,并毫无悬念地集体通过了她的晋级资格。而在电视机前吃饭的我,居然连手中的饭也忘了吃,内心激动无比。心想苏珊真是勇敢,站在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她应该是鼓足很大的勇气——笑,便是全世界与你同声笑;哭,却只有你独自哭泣。

但苏珊成功地做到了。她用她那纯真的外表和孩子般的专注,瞬间赢得了全球数百万粉丝对她的支持,就连著名影星黛咪·摩尔都在自己的博客中添加了苏珊的网址链接。据说由于没有工作,加上91岁的老母亲去世后她强烈的孤独感,苏珊最爱做的事是到镇上的教堂做祷告和义工。在接受采访时她称:“我喜欢做志愿者,我常常告诉自己悲惨的事情确实很悲惨,但重点是我们要战胜它,你不仅要开怀大笑而且也要坚强面对。”

很喜欢她对于生活的态度。我想,这真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现实版励志故事。当然,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也许正是因为47岁的苏珊对理想的强大执着,才让她取得了今天的成功。回想起自己曾经采访过的好些电视选秀选手,他们有着很让人艳羡的外形和嗓音条件,但是就是缺少那么一点执着与勇气,于是总是与成功失之交臂。

试想当初假若苏珊没有勇气登上舞台,或者在众人的嘲笑中失去了唱下去的勇气,那我们也就无法聆听到如此让人感动的声音了。同样你再回过头来看看那些早就扬名立万的大牌们,哪一个不是经历过风雨才见彩虹的呢。

古代的最出名的就是牛顿了:
被苹果砸的人应该不少,可是为什么只有牛顿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了呢?
就是因为牛顿在少年时代的牛顿爱好数学,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尤其喜欢动手制作各种机械玩具。他把平时省下来的零用钱买了小锯子和铁锤等各种工具,动手模仿或设计制造各种各样的小东西。

这些内容其实挺好找的,各类名人传记大多都能强调这句话

因为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之前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只有在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的时候,当你所涉猎的知识已经相当深了,当你从事的行业你已经钻研摸透之后,才有可能把握住你身边的种种机会。

其实每天都有大量的机会从自己什么溜走,之所以没有抓住,就是因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或者能力不足,不能展示出自己在这方面的才干,所以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积累经验,才是抓住机会的最好办法。

正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一样,别人任凭怎么做梦恐怕也梦不出来,而就是因为门捷列夫对化学的研究的如痴如醉,天天都在沉浸在科学的世界里,把自己已知的全部知识整理归纳在一起才有可能得出的结果。
第2个回答  2012-10-07
1.苏轼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在他人生最得意之时,一不小心,他就错过了最美好的仕途生活,走进了人生的低谷,然而,他却没有选择放弃,放弃心中的信念,在一块巴掌大的天地中人生点滴况味,终于在山与水之间发现,原来平淡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味道。他看淡了,看开了,悟出了“归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更高的人生境界。

2.徐本禹,这个让所有国人湿润眼睛的年轻人,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只身来到贫困的农村做义教,用自己娇嫩的肩膀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顶住了贫穷。用他的行动灼痛了我们的眼睛,他错过了繁华的都市,错过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然而,他没有错过心中那种神圣的季节,没有错过孩子的眼光。虽错过城市的风景,他却给山区带去了希望、光明。

3.聂海胜、费俊龙是与杨利伟一起接受训练、同甘共苦多年的战友。2003年,杨利伟驾着神舟5号飞船一飞冲天,成为中国航天史第一位太空人。落选的聂海胜、费俊龙并未因此气馁消沉,反而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新的训练中,终于在两年之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神舟6号飞船,出色地完成了多人多舱多天飞行的历史性任务,成为世人景仰的伟大的时代英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