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峡,此其一也。翻译

如题所述

(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一、原文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二、译文

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三、出处

清·杨守敬《宜都记》

作者简介

杨守敬(1839年6月2日—1915年1月9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

杨守敬一生勤奋治学,博闻强记,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大学者。他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经注疏》,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原文:

三峡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白话译文:

(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

此文出自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水经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11-25
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附注:
江水又东,经西陵峡。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①言:“常闻峡口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②,曾无称有山水之类也。及余来践跻③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④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⑤。林中萧森⑥,离离蔚蔚⑦,乃在霞气云表⑧。仰瞻俯映⑨,弥习⑩弥佳,流连信宿(11),不觉忘返。目所履历(12),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13)”(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

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追问

《西陵峡》和《三峡》都写了猿鸣,两者之处有何不同?

追答

采纳了别人,却来问我?

第3个回答  2012-11-25
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的一个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有不明白的地方再问哟,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__^*)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