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解读秦始皇“焚书坑儒”呢?

如题所述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次重要政治事件。

对于这一事件,历来评论的人很多,意见虽然有些出入,但多数意见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是暴虐行为,反动措施,直接导致秦朝覆亡。

例如,汉朝人贾谊批评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废除了先王之道,烧毁了诸子百家的书,以欺民众。

烧了书,用残暴的刑法对待人民,所以它的灭亡必然是很快的。贾谊的这个看法,在历史上影响很大。

朝人章碣的《焚书坑》一诗也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意思是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得秦朝衰弱了,所以不久就在刘邦、项羽的打击下垮了台。贾谊、章碣等人的看法,有待考商量。

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我们应当认真办析一下它的具体内容、性质和效果。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秦始皇“焚书坑儒”,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了中国。面对这一新的政治局面,是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还是瓦解统一,取消中央集权,当时秦朝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斗争。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派人主张分封诸侯。

延尉李斯反对分封,认为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统一。秦始皇毅然采取了李斯的意见,“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那”(史记・秦始皇本纪),由中央委派地方长官,以便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此后,李斯升为相。但是,主张分封的人并不甘心,两派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时过八年,即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二一三年),博士淳于越又把这一斗争挑了起来。

当时秦始皇在咸阳宫中召集群臣举行盛大宴会。博士仆射(主的长官)周青臣在秦始星面前,说把过去的诸侯国改为郡县,统一了中国,是威德空前的大事业。

淳于越听到周青臣的话非常不满,便恶意攻击,说行郡县制是不遵守古代法制,周青臣的话是“面谀”。素始皇就把这两种意见交给群臣议论。

丞相李斯当即反驳淳于越。李斯说:时代变了,不能照旧,古代的规章制度今天不能效法。并指出:现在诸生不学习当代的东西而专门推崇古代的东西,用古道来反对当今的政治,欺骗民众,扰乱人心。

因此,他主张禁止私学,建议焚书,凡是敢于在背地里谈论《诗》《书》的处死刑。

以古非今的灭族。官吏知道不检举的同罪。命令下了三十天还不烧的,脸上刺字,罚做筑城四年的劳役。李斯想通过这种办法,使天下人不能以古非今。秦始皇采纳李斯的意见,批准执行。

秦始皇这一措施,给了“以古非今”者以严重打击。在秦始皇公布这个法令的次年,秦始皇三十五年,“方士”侯生和卢生又发动了一次进攻。他们私下议论秦始皇“刚戾自用”,“贪于权势”,专门重用管刑罚的官吏,虽然设有博士七十人,但不重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3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统一思想,把一些记载不当言论的书籍和唱反调的儒生都进行消灭。
第2个回答  2020-11-23
秦始皇早就被洗清了,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没有此事的,焚书确实是真的,但是坑儒是假的,秦始皇当时杀的只是江湖骗子。
第3个回答  2020-11-22
这是后世对秦始皇的抹黑,焚书坑儒杀的都是一些江湖术士和儒生没有任何的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