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禅师佛印其人

如题所述

佛印禅师,以其独特的气质在佛教僧侣中独树一帜。日本学者阿部肇一在其著作《中国禅宗史》中描述,佛印更像是道家的代表,同时儒学思想也与佛教和道教思想相融合。元丰五年,他从庐山宗寺返回金山寺时,身着儒士服饰,却又披着佛僧的袈裟,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理念(摘自《感山云卧纪谈》下)。尽管他继承了开先善暹的法统,但其行为和思考中明显带有世俗色彩,常参与宴席,与士大夫官僚交往多于僧侣。



在宋代笔记小说中,佛印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作为当时士人圈中的知名僧人,与苏东坡的交情尤其为人称道。《宋人轶事汇编》中引用《宋稗类抄》的一个片段,讲述了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在苏东坡被贬至惠州,与佛印相隔遥远时,一位名叫卓契的道人主动提议传递书信。佛印借此机会寄信给苏东坡,信中引用了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劝诫苏轼应看淡功名,追求内心真正的解脱。他引用佛法,指出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如衣食住行、生死之间,鼓励苏轼放下富贵功名,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不死不灭。



佛印的智慧和洒脱,使他不仅在佛法上有所领悟,也影响了他的朋友,如苏东坡这样的士人。他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佛教僧侣的多元面貌,也揭示了禅宗思想如何与世俗生活交织,体现了禅宗兼容并包的精神。



扩展资料

佛印(1032~1098) 宋代云门宗僧。为苏东坡之方外知交。法号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江西省)浮梁人。自幼学《论语》等典籍,后礼宝积寺日用为师,学习禅法。曾登临庐山参访开先善暹,复参圆通居讷。二十八岁,嗣善暹之法,住江州(江西省)承天寺。后历住淮山斗方,庐山开先、归宗,丹阳(江苏省)金山、焦山,江西大仰山等刹。尝四度住云居;与苏东坡相交颇深;并整编白莲社流派,担任青松社社主,对于净土思想甚为关心。元符元年一月四日示寂,享年六十七岁,法腊五十二,朝廷赐号‘佛印禅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