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为什么笑口常开

如题所述

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即 弥勒菩萨,也叫 弥勒菩萨摩诃萨)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弥勒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

扩展资料

弥勒佛在民间普遍受到信奉。早在西秦(4—5世纪)时期,甘肃炳灵寺石窟已有弥勒佛像的绘制。早期的弥勒佛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绘制、雕塑的。

弥勒佛形象有菩萨和佛两大类,根据《弥勒上生经》塑造的弥勒形象为菩萨相,表现的是弥勒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象。

其特点为弥勒身着菩萨装,双脚交叉而坐,后以左脚下垂,右腿曲屈,右手扶脸颊,称作“半跏思维像”此为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等待下生的情景。云冈石窟第十三窟有一尊北魏时期的交脚弥勒佛坐像,像高13米,为早期的石窟弥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弥勒佛 (佛教菩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7

弥勒佛是中国民bai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du的一尊佛。他强调要大度能容,不要计较人世间的是非憎爱,要“宽却肚皮”、“豁开心地”,只要肚量大、心胸宽,也在提醒世人学习包容,bai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du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下面是画家张砚钧是人物画大家,弥勒佛是其善长的题材之一

张砚钧水墨弥勒佛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佛不以一种形象度众生,佛可能以居士的形象,菩萨的形象,帝王的形象,行佛道度众生。而弥勒佛,他示现了一个大肚子,笑哈哈的形象。为什么笑,那是在布施平等心,欢喜相,教导我们心量要大,对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大肚,代表能容,大肚,代表安仁,大肚,代表不动;笑,代表忍辱,笑,代表欢喜。可以在安住不动的境界中获得长乐的思想。安住于这样的境界中,别人的侮辱,奉扬,都不再存在。因为不依赖外缘,因此没有生灭,没有受想行识,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没有诸苦,所以极乐。
第3个回答  2013-07-07
贤劫第五尊佛是弥勒佛,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层天,弥勒菩萨现在正于兜率天内院为诸天演说佛法,经四千岁弥勒菩萨由兜率天内院下生人间,弥勒将来乃是一尊福佛,他降世的那个时期,地球经过了许多变化,山河石壁,皆自消灭,多是平原,海水平静,土地肥沃,多有自然乐园。一年四季,风雨调顺,百花开放,万类和宜,产物丰收,果实甘美,并产天然粳米,没有糠皮,滋味香美,如果成熟,不炊可食,人食长寿,毫无疾苦。又无任何灾难,人心皆为大善,没有贪、嗔、痴、慢、疑、……,更无杀、盗、淫、妄、酒、……等一切不良的思想言行。人人皆知修习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妙行,人心平等,不起分别,无有争执,相见欢悦,多以善言互相勉励,人行万善,无诸恶业,饮食无忧。其衣裳,不需人工纺织,地长天衣树,树上会生各式各样的细软衣裳,任人采取穿著;房屋宫殿,亦多以法化而成,地上没有少许污浊不净,人欲大小便溺,地厕自开,便后自合。地上多产各类宝物,随手可拾,人拾宝石于手中玩赏,会说:听说过去劫时(大概是指我们现在劫),人为财宝,互相伤害,系闭牢狱,受诸苦恼,如今此宝,如同瓦石,无人守护,真是一个清平世界。那时世界虽有若干小国,而只有一个大国统一,在此地球上,有宽广四百万里的大平原,四大海水,各据一方,有大都城,名鸡头城,东西五百里,南北二百八十里,土地平广,人民众多,街道整齐,空中有龙王名叫水光,夜雨香泽,昼则晴和。城中有罗刹众,名叫叶华,于深夜出现,为人类服务,除去秽恶,打扫清洁,又以香水遍洒于地,非常香净。龙神鬼类,都为人类工作,但绝对不须祭拜,那时世间已无迷信拜拜之事。天时地利,人民和顺,鬼神拥护,感生了一位转轮圣王出世。王名“儴佉”,京都就是鸡头城,对于人民百姓,以正法治化,有金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臣宝、守藏臣宝等,以镇此世界,不用刀杖,自然靡伏,极其自由,逍遥自在,平等安乐。
第4个回答  2013-07-07
呵呵。世间一切可笑,没法不让他老人家不笑。世间一切都苦,不能不一笑而了之。他老人家就是这个德行,就喜欢用欢乐的笑容来教化处于苦难中的众生,给他们信心、力量,使人们在喜乐中走向极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