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新花冠是否属节能汽车补贴车型

如题所述

当然不属于了!因为新款花冠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小改款和内饰的改造,大体基本没变!尤其是发动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1
比亚迪能够进入本年度《商务周刊》中国“100快公司”评选快速成长十强,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认可其实至名归,两个月前,美国“股神”巴菲特也对这家中国公司的“超级”电动车计划投了信任票。 9月29日,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6�1哈撒韦公司宣布,旗下附属公司中美能源公司与比亚迪签署了策略性投资及股份认购协议。根据协议,巴菲特将以每股港币8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公司的股份,约占比亚迪本次配售后10%的股份比例。 从巴菲特的角度看,比亚迪有着清晰的投资价值:5年前,当时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比亚迪进军汽车业,其后又把电池与汽车结合,开始电动车的研发,并在2006年底公布了其“铁动力”——磷酸铁锂电池的研发进展。由于在电池性能和成本上取得的技术突破,去年8月,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高调宣称,2015年比亚迪要拿到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第一,2025年要达到全球乘用车市场销量第一。 而中美能源的主要业务是向全球逾690 万客户提供电力及天然气服务,在美国拥有庞大的能源网络。美国家庭大多拥有车库,方便为电动车充电。比亚迪的电动车可以借助中美能源旗下的电力公司修建大量充电站,加速实现纯电动车在美国的商用。虽然金融海啸导致原油价格连创新低,但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的“新能源战略”有望给电动车带来更多的财政补贴。 对于决定比亚迪汽车未来的关键技术——铁电池,由于比亚迪没有公布第三方测试结果,外界目前还无法预知其是否真能在十几年后打败全球汽车巨头。实际上就在巴菲特入股消息公布的两天前,国内多家知名基金曾到比亚迪考察,但所有人都得出了与巴菲特相反的决定。 尽管对电动车的技术秘密看法不一,但所有人都承认,比亚迪已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中国企业大多只有十几年历史,对于未来基本是跟着资本走,跟着机会走,虽然在市场上表现得战术灵活,适应性强,但很少企业有清晰的长期战略,比亚迪是其中极少的异数。 比亚迪是一家“技术型”公司,但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出身的王传福一向藐视所谓“技术壁垒”,在他眼里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所有的壁垒都是可以绕过去的。比亚迪最初进入的充电电池行业也是一般厂商不敢涉足的,因为日本公司早已在这一领域布下了密密麻麻的专利防护网。但王传福认为,“一种新产品的开发,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5%来自原材料,自身的研究实际上只有5%”。事实证明,对于那90%的壁垒型专利,比亚迪都轻松越过,几年前日本电池生产商曾在日本和美国分别就专利侵权起诉比亚迪,都以败诉收场。 比亚迪也十分擅长寻找进入新行业的切入点。与为大手机厂商做电池OEM不同,在B2C市场,品牌的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的,但比亚迪同样将市场行销经验从手机电池复制到汽车行业。比亚迪的第一款产品F3(在很长时间内,比亚迪只有这一款产品)2005年上市后,三年中累计销量超过20万辆,秘诀在于它的性能和外观都与丰田花冠高度类似,后者的全球总销量已经超过2500万辆。今年9月,比亚迪F3以12455辆的成绩超越卡罗拉(新花冠)的12299辆。 这得益于F3不到卡罗拉一半的市场价格,比亚迪的成本优势源自其独特的生产线管理。比亚迪是中国“人机协同”生产方式的代表企业,极其善于拆解生产流程,通过充分利用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尽可能以工人替代昂贵的机器。 “比亚迪模式”使其快速取代那些看上去异常强大的对手。在成为全球第一大充电电池生产商的同时,比亚迪的业务早已覆盖了手机芯片之外的所有零部件,4年前进入手机代工市场,并迅速从全球第一大手机代工企业台湾鸿海旗下的富士康手中抢下了诺基亚的订单。备感威胁的富士康2005年以比亚迪挖走其400名员工,并复制其生产流程为由,将比亚迪告上法庭。 巴菲特入股比亚迪的消息发布后,鸿海发言人恨恨的表示,“不管什么神去投资,都不代表能洗刷他过去的所作所为”。而谈及看好比亚迪的理由时,巴菲特指出:对于王传福过去的管理成绩,印象深刻。 “比亚迪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
第2个回答  2013-07-11
不属于,虽然是1.6排量,但是油耗和车重没达到标准,所以不属于
第3个回答  2013-07-11
不属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