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面的听字怎么说

如题所述

文言文里面的“听”字可以用“闻”字代替。闻,指的是听见的事情,消息,也指出名,有声望。

现代汉语的“听”,古人形容为“隔着门用耳朵听到的东西”,所以,听到的东西,在文言文中用“闻”字表示,如:闻君行仁政(意思是听说你施行仁义的政策)。——《孟子·滕文公上》

总之,文言文将“听”和“闻”分得很清楚,侧耳倾听,形容这个过程,用听;听到的内容进入心里了,获得了结果,用闻。例如,“听而不闻”,听是耳朵在听,不闻是没有获得听的结果,没听进去。‍

扩展资料

“听”字的在文言文中的释义:

1. 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

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

3. 任凭,随:~任(rèn)。~凭。~之任之。

4. 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

5. 量词,指镀锡薄板(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如:可口可乐

6. 名词,去声,通假“厅”;十厅方过四墅,厅即是听的意思。

7. 在一些方言里等同于用鼻子辨别气味的“闻”,比如唐山地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听--释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30

文言文里面的听字用闻字代替。闻,是汉语汉字,拼音为wén,指的是听见的事情,消息,也指出名,有声望,闻也可以做姓氏。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扩展资料

文言文里面的听字的用法:

1.听见:百闻不如一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3.听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4.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5.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6.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

7.姓:闻一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在文言文中,对于现代汉语的“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听的本义是用耳朵感受声音,在这一义项里,同样用“听”。如: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现代汉语的“听”,还包括听说、听到的意思,古人形容为“隔着门用耳朵听到的东西”,有一个“闻”字。所以,听到的东西,在文言文中用“闻”,如: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
  总之,文言文将听和闻分得很清楚,侧耳倾听,形容这个过程,用听;听到的内容进入心里了,获得了结果,用闻。例如,“听而不闻”,听是耳朵在听,不闻是没有获得听的结果,没听进去。‍
  另外,听,还有听话(不听话)的义项,这时,仍然用听,如: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听”的古义,今天很少用的,如“垂帘听政”、“听凭”、“听候”等,文言文有,现在的白话中不常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8-21
文言文里面的“听”字可以用“闻”字代替。闻,指的是听见的事情,消息,也指出名,有声望。
现代汉语的“听”,古人形容为“隔着门用耳朵听到的东西”,所以,听到的东西,在文言文中用“闻”字表示,如:闻君行仁政(意思是听说你施行仁义的政策)。——《孟子·滕文公上》
总之,文言文将“听”和“闻”分得很清楚,侧耳倾听,形容这个过程,用听;听到的内容进入心里了,获得了结果,用闻。例如,“听而不闻”,听是耳朵在听,不闻是没有获得听的结果,没听进去。‍
扩展资料
“听”字的在文言文中的释义:
1.
用耳朵接受声音:~力。~写。~觉。聆~。洗耳恭~。
2.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计从。
3.
任凭,随:~任(rèn)。~凭。~之任之。
4.
治理;判断:~讼(审理案件)。~政。
5.
量词,指镀锡薄板(马口铁)密封成筒状以贮藏食物、饮料等。如:可口可乐。
6.
名词,去声,通假“厅”;十厅方过四墅,厅即是听的意思。
7.
在一些方言里等同于用鼻子辨别气味的“闻”,比如唐山地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听--释义
第4个回答  2015-06-09
闻 所见所闻 喜闻乐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