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封地为氏原则,秦始皇为什么不叫嬴姓秦氏

如题所述

没有什么“以封地为氏”的说法,更谈不上是什么原则。它只是一些伪学家自以为是为古人制定的原则。
封地本身就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因为封地有很多种性质,有些是国,有些是邑。它们的性质与作用是不一样的,以此为氏的做法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食邑(采邑)地名是可以为氏的,但也只不过是古人命氏的一个常用方式,并没有成为所谓“原则”或者法律,有些人或家族的食邑并不止一个,如果每封必氏,那他将不得不不停地改氏或同时拥有几个氏。现实中这种例子并没有。
封地如果是封国的性质,则该国君主无需以国名为氏。因为国君有其特定的称谓方式,不需要多此一举再用氏标识家族。我们看到周所册封的各个诸侯国国君,都是被称以王位或谥号,而没有被以氏直接称呼。但有些普通贵族立国前很可能已经有氏,例如楚、齐、秦等国,那么这个氏则将处于闲置状态,既用不着废除更没必要代之新氏。
秦国的始君是非子,本为嬴姓赵氏,正史和专业文献中从来没有称之为“秦非子”。未封时,他就是赵氏里一个名叫非子的成员,被直呼为非子。当他成为附庸国君主时,则被以“秦嬴”称呼。国君身份特殊,对外只用国号,对内则称君或王,不需要什么以国为氏。事实上以国为氏那都是国灭之后一些公室遗族的事。我们现在很多来自于春秋诸侯国国名的姓,基本都这样来的,秦国的秦氏也一样,秦朝灭亡以后,部分幸存的王室宗族支庶将自己的氏改成了“秦”,这事在《元和姓篡》、《通志氏族略》等史料中都有明确记载,《康熙字典》也有介绍,就连秦琼儿子的墓志铭中也明确承认“由子婴而得姓”、“子婴肇氏”而不是“非子肇氏”。在秦朝灭亡之前,是没有赢姓秦氏的,公室王族都还是赢姓赵氏,只不过因为前面讲的原因这个氏不太被人用到而已,一旦笼罩在他们身上的王族光环被拿掉,他们就又恢复成了“赵某某”,所以秦始皇只是被汉代史官们直呼成“赵政”,汉代以前的史书没有。
举几个反证说明以封地为氏不是所谓的“原则”:一、齐国。春秋时期齐国公室为姜姓吕氏,齐国君主本身一直是吕氏而不是齐氏,只是齐国灭亡后有一些后裔以齐为氏。到了战国齐国政权被田氏窃取,如果按照某些人的“以封地为氏”理论,田氏应该改成“齐”氏才对。然而并没有。二、楚国。楚国的王室为芈姓熊氏,也并没有因为是楚国国君就改为楚氏。上述两大著名诸侯国与秦国在姓氏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此他们都是周天子异族,而且在立国前就已经拥有自己的氏。所以此三国在立国后不会以封地为氏,况且他们本身都是国主,不需用氏,即使先前有的氏也几乎都被闲置忽略。
还有人以为“赵”、“魏”、“韩”三国是以国为氏,这恰恰暴露其历史小白的真面目。三晋之国不是初封诸侯,而是跟田氏代齐一样,属于巨卿权臣的家族势力集团取代母国后被补封的诸侯,三晋都是先有氏然后立国,并以氏为国号,恰恰不是以国号为氏。齐国则由田氏独吞,连国名都不需要改,仍以齐为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07
他的祖先造父周穆王时封在赵城,所以称赵氏,后来同族的非子封在秦地,为什么不改称秦氏呢,可能是因为当时非子封在秦地,只是附庸而非诸侯,领地也很小,所以没有改变氏,他的后代就一直沿用下来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4-14
秦始皇之所以被称为赵氏,这是司马迁给定的!司马迁对姓氏被身就没多少研究,比如不是出土文物,谁知道楚王居然是嬭姓酓氏??
非子作为飞廉后裔,恶来一脉,难道心甘情愿屈居在远房亲戚(飞廉后裔,季胜一脉)那里?换位思考一下,是谁谁愿意?
非子有了自己封地之后,还用赵氏?除非非子有受虐倾向,但这不可能。
还是那句话,司马迁的史记只是三手资料,楼下那位兄弟也是一知半解。
秦始皇就算是“赢姓赢氏”或者“赢姓秦氏”也不可能是赵氏,这是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贬低跟摸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