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知道大别山的历史?

要具体一点的答案,谢谢!!!

这里发生过楚考烈王迁都寿春、淝水之战、六霍起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对中国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陈迁都寿春。寿春古城以其独具魅力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享誉海内外。

寿春历史为军事重镇,位于淮南岸的八公山下,肥水饶城而过,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寿春古城墙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城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城墙为北宋熙宁年间重建,石基砖壁,高8.33米,顶宽6—10米,周长7147米,城内面积3.65平方公里。城有四门,门上阴刻其名,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古城墙以瓮城、城门、护城河、吊桥、角楼、警辅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组成一个完整防御体系,在冷兵器时代形容它为“金城汤池”或“固若金汤”,历史上有“铁打寿州城”之说。1991年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寿县县城被洪水围困,城外一片汪洋,而城内安然无恙。

寿县是全国文物大县。由乔石题写馆名的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着上自殷商下迄明清不同时期的文物达6000余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就有数百件。

各教俱全,安居一城,是寿春古城一大特色,也是楚文化博大和宽容的重要体现。城东有江淮名刹报恩寺(旧名崇教禅寺、东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鼎盛时期拥有僧侣数百人,建筑规模雄伟;城西有明代清真寺,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城北八公山上有江淮地区道教中心四顶山帝母宫;城中还有孔庙和基督教堂。

在寿春古城,可欣赏到州署、奎光阁、泮池、留犊祠、状元府、箭道巷等古建筑,能听到“门里人”、“人心不足蛇吞相”、“当面鼓,对面锣”、“赵匡胤困南唐”、“时苗留犊”、“离乡草”等优美的故事和传说,还能品尝到“大救驾”糕点、八公山豆腐等名吃

383年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

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确定了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格局。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url]苻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近百万行军队伍“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就是著名典故“投鞭断流”的来历。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今安徽寿县)。又任名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10月18日,苻坚之弟苻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苻融部将梁成率兵5万进攻洛涧(在今安徽淮南东),截断淮河交通,阻断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千骑兵疾趋寿阳。

苻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11月,谢玄派谴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千奔袭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率部5万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1.5万余人丧生。洛涧大捷,极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挥军水陆并进,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在八公山边扎下大营,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一眼望去,只见对岸晋军布阵整齐,将士精锐。连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类似人形,误认为是晋兵,颇为惊慌,对苻融说:“此亦劲敌,何谓弱也?”这就是著名的典故“草木皆兵”的来历。

由于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对他说:“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让军队稍向后退,待晋军半渡过河时,再以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苻融对苻坚的计划也表示赞同,于是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秦军后撤。但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千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苻融眼见大势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失去主将的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这就是著名典故“风声鹤唳”的来历)。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秦兵人马相踏而死的,满山遍野,充塞大河。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单枪匹马逃回烙阳。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淝水之战确定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以后南朝的刘裕于公元417年入长安,不能久驻。北朝的侯景反复叛变,也曾于公元548年陷建康,不久即为部下所杀,都去统一全国的目标甚远。直到公元589年才有隋文帝杨坚的“天下大同”“区宇一家”。至此已去淝水之战206年。

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1929年11月8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在安徽省六安的独山、霍山的西镇等地发动和领导了以农民暴动为主体与民团兵变相结合的武装起义。
六安、霍山位于安徽西部,是大别山的重要门户。1927年10月,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决定以六安为中心,划六安、霍山、霍丘、英山、寿县5个县为第一暴动区,同时成立皖中特别委员会,周范文为书记,领导这一地区的暴动工作。省临委要求尽可能夺取六安300支枪,秘密组织工农武装,即刻发起零星暴动,在二三个月内发生大暴动。11月,皖中特委在六安县白浒圩召开党团会议,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贯彻省临委交给暴动区的任务。1928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巡视员尹宽(又名王竞博)到达六安,召开会议,决定撤销皖中特委,将六安、霍山、霍丘三县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六霍县委(又称六安县委),王逸常为书记,周范文、周涓之分别担任组织和宣传工作。
中共六霍县委积极地准备武装起义,领导农协较广泛开展了抗租、抗债、抗捐、抗税、抗夫的斗争,农协得到迅速发展。到1928年11月,在六安城郊成立了六霍县农民协会,下辖5个区农会,150个分会。在斗争中,六霍县委还由共产党员和农协积极分子,组成秘密武装小组,购买枪支和夺取敌人枪支武装自己,并采取利用矛盾,分化瓦解皖西大刀会和土匪。还趁敌人扩充地方武装之机,选派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打进民团内部,控制敌人武装。
六霍县委在做好农协、工运、刀会土匪和民团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到192S年底,党员发展到347人,建立了八个区委,26个支部。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1929年1月,六安、霍山两县分别成立县委,邹克其(即邹同初)为六安县委书记,舒传贤为霍山县委书记。
1929年8月5日,中共中央巡视员方英在六安、霍山交界的豪猪岭召开了六安县第3次党的代表大会,霍山、霍丘、寿县的党组织均派代表参加,会议确定不失时机地在各地发动秋收武装起义,组建工农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创建皖西革命根据地。大会决定成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推选舒传贤任书记。会议要求各级党团组织积极做好起义前的准备工作。10月初,方英在六安县郝家集召开六安、霍山、霍丘、寿县、英山、合肥六县党的代表会议,传达党的六大决议及二中全会关于目前革命阶段新任务的指示,宣布成立中共六安中心县委,舒传贤任书记,领导上述6个县的工作。会议检查全面发动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认为六霍地区秋收不好,引起经济恐慌;
军阀混战,无暇顾及广大农村;六霍西部多山,便于开展游击战争;河南红军已到金家寨,并继续东进麻埠游击;六霍县委已掌握了百余支枪和3000人的武装群众。会议认为六霍地区秋收起义的条件已经具备,决定于11月15日首先在六安独山举行起义。
1929年11月7日晚,六安县三区二乡农民协会常委兼秘书何寿全等3人,被独山自卫团逮捕。何寿全带在身上的农协会员花名册也被搜去。在三区工作的六安中心县委负责人得知消息后,立即一面派人报告六安中心县委,一面派人保释。舒传贤、周猖之获悉何寿全等被捕消息后,决定提前举行起义。8日晨,独山周围十五个乡的数千农协会员,手持钢叉、大刀、长矛和钢枪等武器,从四面八方涌向独山镇,包围了自卫团魏祝三部驻地马氏祠。周狷之使巧计,在门前缴了哨兵的枪。敌人慑于起义群众的强大声威,释放了何寿全,交了10几支枪,但拒不交出全部枪支。起义队伍奋起抗击,激战一个多小时,毙敌4人。敌人胆怯,纵火烧民房,乘群众救火之机,带残部在援敌的掩护下仓皇逃命。起义群众占领独山。
11月9日,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赶到独山镇,随即召开会议并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六安县各区和邻近各县立即举行武装起义,援助独山起义。
独山附近的西河口、龙门冲、郝家集等地农民迅速揭杆而起,响应独山起义。
12日上午9时,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及六安县三区区委、区农协在独山镇召开2万余人的群众大会,追悼死难烈士,会后游行示威。独山起义成功后,成立了六安县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内设总指挥部,鲍益三(即朱雅清)任总指挥,高钟灵(即方英)任党代表,组建了6支游击队,直接受总指挥部指挥,并挑选2300名农协会员、积极分子组成了赤卫队。
为建立独山至西河口这一带山区革命根据地,联合商南起义的红32师进攻苏家埠和六安,扩大党的影响和苏维埃区域,六安中心县委决定组织六安县三区游击队和赤卫队,攻打麻埠。11月17日下午,总指挥鲍益三等率领游击队和赤卫队分三路围攻麻埠,因敌强我弱,虽经激战,终未攻克。18日上午,游击队撤出,打开龙门冲张汉卿土豪家,开仓分粮济贫;下午,游击队和赤卫队又打麻埠。直到21日国民党军独1旅以驻霍山的一个团增援麻埠,六安的一个团进驻独山,游击队才被迫撤出战斗。
独山起义后,各地根据六安中心县委的通知,纷纷组织起义。11月16日,中共六安六区区委领导古碑冲、南庄畈、七邻湾一带的农民起义,并以区游击队为主力,击溃汪东阁的反动民团,缴枪40余支。与此同时,区游击队扩建为游击大队,成立了行使政权职能的六区农民协会。
为使六霍起义在更大范围内展开,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舒传贤,霍山县委书记喻石泉,霍山县委委员吴仲孚等人到燕子河部署西镇地区起义。11月19日,200多名农民赤卫队在中国工农红军第32师师长周维炯带领的80余名红军支援下,一举攻下闻家店,将当地自卫团歼灭,俘敌官兵20多人,缴枪32支。击溃楼房湾豪绅地主余良池家反动武装,缴枪20多支,接着攻下燕子河、长山冲、漫水河等村镇。在漫水河俘敌自卫团官兵70多人,捣毁了西镇事务所和经济维持会。西镇起义获得全胜。红32师回师丁家埠时,途中又攻打了3个保安团。起义队伍深得民心,起义烈火愈烧愈烈,起义范围由闻家店、燕子河扩大到深沟铺、黄栗杪、上土市、杨家河、包家河、高山铺、太平畈等地,方圆百里全被农民武装占领,各乡都建立苏维埃政权。西镇起义胜利后,在漫水河成立了五区苏维埃政府,燕子河成立了六区苏维埃政府。整个西镇地区建立了西镇革命委员会和军事指挥部,徐育三任总指挥,组建了有360多人的西镇游击队。游击队成立不久,便3次击退西镇自卫团残部和英山自卫团的联合进攻,并在道土冲打退了霍山县自卫团。
独山、西镇起义后,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又发动桃源河起义。12月16日,徐育三带领西镇游击队100余人到达桃源河,当晚在蔡家山打了熊家大土豪,第二天攻打桃源河一带的8个土豪劣绅,缴枪40余支,组织了340多人的赤卫队。桃源河起义后,诸佛庵共产党员陈德宏等领导100余人的赤卫队立即响应,赶走了诸佛庵的民团。新店河的共产党员郝修德等人将名为团练实为赤卫队的300多人集中起来,参加了龙门冲起义。接着在诸佛庵成立七区苏维埃政府,使六安,霍山红色区域基本连接起来。

12月25日,按照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的事先安排,中心县委常委周狷之带领10几名游击队员和原六安县徐集民团队长、共产党员毛正初一起,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击毙徐集民团队长朱晴川。徐集民团起义后,和赶来接应的农协会员汇合,成立了300多人的河西红军游击大队,毛正初任大队长,并成立六安第四区革命委员会。当夜,起义队伍西进,配合江店民团队长、共产党员李野樵领导江店民团起义,缴获20余人枪,随即一同开往南岳庙、真人庙、王祠堂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以王桥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独山、西镇等地武装起义不断胜利,引起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极大恐慌。
蒋介石政府集结以陈耀汉独立第1旅和地方反动武装近千人,于12月中旬进攻革命起义区域,中共六安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吴才干、军委主任朱体仁和三区区委书记许希孟等被捕牺牲,基层党团组织和农民协会遭到很大破坏,大批革命群众被捕杀。为粉碎敌人的进攻,1930年1月6日,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在六安县横旦岗九里冲召开会议,讨论了军事组织的原则,决定调合肥徐百川(又名张开泰)来负责军事。接着县委第10次常委会议决定,把独山起义武装编为安徽红军第1游击纵队,冯晓山任纵队长;西镇起义武装编为安徽红军第2游击纵队,徐育三任纵队长。20日,游击纵队和六安县六区游击大队在霍山县流波疃集结。不久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又召开有县委常委、游击纵队、游击大队党团负责人会议,决定由舒传贤负责,将各游击纵队、游击大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徐百川为师长,朱亚清任党代表,张建民为政治部主任(数日后为姜镜堂)。全师3个团:第1游击纵队和六安县六区游击大队编为第106团,冯晓山为团长,余爱民为党代表,高天栋为副团长。第2游击纵队编为第107团,徐育三为团长,孙能武为党代表,李锡三为副团长。六安县四区游击大队编为第108团,王仲廉为团长,毛正初为副团长。
六霍起义的胜利,开辟了皖西革命根据地,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33师成为鄂豫皖边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1947年6月30日,由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的晋
冀鲁豫野战军7个纵队,在鲁西地区强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揭
开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胜利突破黄河天险,于7月7日至10日攻克郓城,歼
敌2个旅和第五十五师师部,约15000人。14日六营集一仗,又歼
敌3个半旅和2个师部。至18日战取羊山集,共歼敌9个半旅和4个
师部约56000人,打开挺进大别山的道路。
8月7日,刘邓大军从鲁西南的金乡至荷泽以南一线向南推
进,11日越过陇海路,接着陆续跨过涡河、黄泛区、颖河、沙
河,于26日渡淮河,27日到达大别山地区。此后,经3个月战斗,
建立33个县的人民政权,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18
大别山
长江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位於豫、鄂、皖 3省边境。 介於北纬30°10′~32°30′,东经112°40′~117°10′。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也称皖山)和张八岭,西段作西北—东南走向,东段作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

山地地质构造基础是古生代华力西中期的秦岭大别山褶皱带。主要由前震旦纪地层和侵入岩构成,以花岗岩、片麻岩等为主。麻城以东部分受燕山运动影响更为显著。山地经褶皱后,曾一度准平原化。现今山地轮廓为此后的断层运动所形成。断层运动至今仍在进行,1923年霍山大地震即为明显一例。

大别山中山面积约占全部山区15%,其余多为低山丘陵。山间谷地宽广开阔,并有河漫滩和阶地平原,是主要农耕地区。山地多深谷陡坡,地形复杂,坡向多变,坡度多在25°~50°。大别山地势较高,南北两侧水系较为发育,分别注入长江和淮河。注入长江的主要河流有□水、□水、大悟河、滠水、潜水等;流入淮河的主要河流有□河、竹竿河、潢河、灌河、史河等。

大别山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光同季,雨热同季,具有优越的山地气候和森林小气候特徵,具备森林的气候优势。年平均气温12.5℃,最高气温18.7℃,最低气温8.8℃,极端最高气温37.1℃,极端最低气温-16.7℃,1月份最冷平均温度0.2℃,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夏季平均温度22℃,冬季平均气温10℃,≥10℃积温4500-5500℃,气温年较差21.8℃。平均降水量1832.8毫米,年降水日数161天,空气相对温度平均79%,年日照时数平均1400-1600小时,年雾日102天,太阳平均辐射量110千卡/cm2,无霜期179-190天,年平均气温比附近的市、镇分别低5.2℃,降水比附近的地区多360毫米。

大别山森林海拔差异大,植被变化明显,高度从400多米至1700多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低海拔杉木、柳杉、马尾松等人工林成片分布,浑厚辽阔,林相整齐,层次分明。林中杉木、柳杉主干挺拔,生长茂盛;马尾松枝干苍劲,郁郁葱葱。栓皮栎、青冈栎、枫香、黄檀等生机盎然,欣欣向荣。间有小片修笪,掩映其中。海拔渐高,景观迥异峭壁间陡岩上,黄山孤松饱经风霜,傲首从容。山坡上,黄山松林迎风而立,树干弯曲,枝成旗形,优美异常。季节不同,景色各异。春天鲜花盛开,草木蔓发,松绿竹黄,百鸟相鸣;仲夏林木蓊翳,绿荫沉凝,凉风拂肌,几忘酷暑。秋至松竹沉黛,枫叶如火,硕果缀枝,百草含香。冬临风荡林海,雪压劲松,山色凝重,似露峥嵘;山顶积雪经久难消,与繁花绿叶相融,故有“天堂积雪”的美景。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