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如题所述

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6月,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

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

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扩展资料:

在后来的淮海战役的时候,刘邓在大别山的战略游击区的建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刘邓在西线的积极运动和作战,则无法达成对国民党在徐州周围集结的重兵集团的包抄任务,则只可能是华东野战军在徐州东北地区打一个小规模的淮海战役。

1948年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是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巨大的战略决战规模的关键。而中原野战军,也就是刘邓部在大别山地区的跃进,使得他们能够占据一个有利的攻击位置,从而能够与华东野战军实现东西夹击这样大规模的战役合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挺进大别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5
千里跃进大别山,应该说是毛泽东的又一杰作。虽然刘邓大军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47年初,面对国民党的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解放区的政治、经济遭到了极大破坏,共产党已经缺乏支援战争的后方和经济实力,用毛泽东的话说“现在甚为困难”,如果继续在解放区和国军纠缠,共军将会彻底失败。为此,毛泽东果断决定,将战争引向国统区,不断可以分散国军进攻解放区的兵力,减少解放区的压力,和可以破会国统区的经济,引起国统区的恐慌。派谁执行这一任务呢?陈粟?担当不了,毛多次批评陈毅没有主动性,是保守主义,难担此重任;陈谢?他们压力太大,还有配合彭习保卫陕北;于是他想起了邓小平,只有邓小平能够理解他的战略意图,并敢于牺牲,勇挑重担。果然邓小平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刘邓大军付出了巨大代价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开了僵持局面。没有刘邓跃进大别山,就没有三大战役,也就不会有5年时间打败国民党,超过了5年,国际形式一旦发生变化,共产党能否取得政权就是未知数了。因此刘邓跃进大别山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贡献巨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8
此战,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2012·鄂州)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揭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上党战役——青化砭战役----孟良崮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18
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国民党军统治的大别山区,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威胁其首都南京和武汉两大重镇,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第4个回答  2009-12-26
话说刘邓、陈谢、陈粟兵团呈品字形战略部署,如果能占领大别山,就可切断国民党军津浦、平汉和陇海三条交通线,还能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瞰制中原,直接威胁敌人长江防线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统治,迫使敌人的主力从山东、陕北回援,从根本上改变战局。刘邓挺进大别山的作用在于吸引分散牵制敌人兵力对于陕北和山东的进攻,正史评价的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统一解放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过于夸大溢美!
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致使共党兵力分散,变兵力优势为劣势,转战途中遭受重创,14w人锐减到5w,后勤补给困难,根据地建设也有限,外线作战也很少,淮海战役也是中野协助华野粟裕作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