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困生参与小学语文课堂的积极性

如题所述

浅议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说“乐此不疲”。实践证明,哪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与学生关系正常,特别是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教师所教的课学生厌学的就少。因此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只埋头教书,不管学生的反应,必须研究学生的学,必须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

一、开端引趣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我在讲《刻舟求剑》时,一上课先说:“今天我骑车上班时,在半路上我不小心把书掉了,我心想,是从我自行车的后座上掉下去的,到了学校后我到自行车后座那儿去找就行了,等到了学校后,我却怎么也找不到。我让同学们说说这是怎么办回事?”当然这个问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他们纷纷发言,还说出了老师的错误之处。由此,我顺利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看看这个人和老师的做法有何相同之处”。带着这个有趣引言,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为上好这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练好内功

我们的方块字具有美妙和谐的语音、端庄高雅的字形、博大精深的内涵,是人类文化史上璀璨的瑰宝。它本身具有无穷魅力,学生之所以讨厌上语文课,与语文教师未能发掘其魅力不无关系。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掌握宽广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和纯熟的教师专业技能,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惟其如此,练就一双慧眼,发掘语文课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否则,就会将语文课操作的面目全非,支离破碎,索然无味。端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是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不知道怎么学”和“语文课枯燥乏味”这两个方面。表面上看,这仅仅是教法和教材需要改革的问题。实际上,从语文教育对象的角度加以审视,还会发现多数学生的兴趣水平偏低,未能上升到“志趣”层次。学生没有树立学习语文的志向必然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当然也会视语文学习为包袱。因此,要调动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应当启发引导他们树立远大志向,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兴趣水平,形成学习兴趣。

三、挖掘教材的魅力

用教学内容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我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抓阄》一文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记叙文着实长了一些,课前不管如何激发兴趣,上课不久,新鲜感也会消失,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热情也迅速减退,当发生这个情况时,我会顺势借课中内容激发兴趣,“明明是弟弟抓了爸爸右手中的短草茎,姐姐抓了爸爸左手的长草茎,为什么当爸爸打开两姐弟的手时,姐姐手中的草茎却比弟弟的短?是不是有人变了魔术?”带着这个疑问,同学们会对剩下的课文产生兴趣,想要找寻答案。当他们自己发现结果时,一股兴奋之情涌上心头。同时我也让学生知道,知识,一但你爱上它,掌握它,你就会其乐无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四、人格魅力

学生是否喜欢上你的课,跟老师自身的修养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觉得师生之间的友好相处有利于形成课堂上和睦愉快的心理气氛,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去理解学生的苦衷,给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这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样,他们就会自然地爱上我所教的语文,其次,注意语言表达,增强形象性。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主要工具。因此,语言的清晰流畅,幽默有趣,抑扬顿挫等等,是让学生听得懂,听得高兴,听得有趣的有力保证。再有,老师的知识结构、广度与深度也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的含义。在课堂上,如果能够寓抽象的知识于有趣的事例中,学生就会学得轻松,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特别是差生的目的。

五、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工厂里听凭处理的原料,而是活生生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的海洋,从来没有平静过。他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教师丰富的情感磁石吸针般的吸引学生,他们便会忘我的投入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放下架子,爱护、信任学生,视他们为朋友。给他们一个表扬,往往就能积极主动地同老师进行交流,积极主动地朗读、思考、回答问题,从而达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显著的目的。还要在课内挤时间开展诗文朗诵、三分钟演讲、辩论会、演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做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总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教师细心准备,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学生乐在其中,我们的学生将会不断进步,我们的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21
关于语文学困生的学习状况,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类学生普遍没有语文学习兴趣。造成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可以分为学生自身因素和教师教学因素两个方面。
一、学生因素
1、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通过家访了解到,大多学困生的家长工作较忙,没时间打理孩子;还有不少是留守孩,跟随长辈生活;也有少数家长家教意识薄弱,疏于对孩子的管教。
学困生一般是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家庭学习环境较差,没有学习的氛围。相反,那些优生大多从小就有家长良好的引导与教育,比如家长读书看报言传身教的影响,家庭的熏陶;很多家长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陪着孩子看童话讲寓言;很多家长给孩子订阅有益的书报,鼓励孩子阅读。
2、课外阅读少,读写基础较差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学困生没有阅读习惯与兴趣,阅读量少。他们大多喜欢看小人书或垃圾画报甚至言情小说,追求情节与消遣。
3、课堂学习被动,不爱思考以听为主
因为学习热情不高,学困生的自我表现欲不强。学困生在语文课堂的表现是以听为主,极少主动发言,甚至不听也不发言。
4、注意力容易转移,学习品质较差
学困生没有学习兴趣更没有学习乐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如果老师的课堂吸引力不大,他们往往走神,交头接耳说闲话,或是抽屉下玩小动作。学困生自制力差,课堂学习容易被他人打扰,鲜有优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良好状态。
5、课后作业随便应付,课余学习主动性差
学困生没有学习动力和压力,课后作业马虎应付,甚至不做不交。
二教师因素
1、语文课堂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
学困生因人废学的情况是存在的,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影响的。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学生因喜欢某老师的教学而爱上某学科是普遍的情况。七(13)班陈俊龙同学,语文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常常是课前就做好了认真、详细的预习。因为预习充分,课堂上敢于向老师质疑。但是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语文基础并不扎实。这是怎么回事呢?课后多次交流了解到,该生小学语文成绩并不好,学习兴趣也不浓。六年级时,因为遇到一位上课很生动的语文老师,还经常受到这位老师的热情鼓励,他因此而喜欢上语文,并开始爱上学习。
2、学困生学习被动,往往被老师忽视
学困生自主学习品质差,学习被动,在课堂上容易被老师忽视。老师因为课堂教学任务的压力,常常是无暇顾及学困生。
3、学困生学习效果差,往往缺少老师的正面鼓励
学困生课堂表现较差,学习成绩较差,往往得不到教师的正面鼓励,或者学生破罐破摔,对老师的正面鼓励不敏感。
4、家校联系薄弱,缺失监控力
学困生往往来自家长对家校联系意识不强的家庭,学困生为了逃避学习压力,往往是家庭、学校两头瞒骗。他们回到家谎话老师没有布置家庭作业,来到学校找种种借口搪塞敷衍。他们玩心重不愿学,利用家校联系的缺失逃避学习。
三、怎样调动语文学困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1、加强家长的监管,辅助学困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因为学困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要加强学习监管,帮助其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首先制定良好的作息计划,然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接着每天检查孩子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最后与老师加强联系。
七(6)班有位学困生,小学成绩蛮好,可是初中开始学习不认真,上课走神、与同桌讲闲话使成绩逐渐下降。家长到校与老师交流,道出因家庭变故的原因,家长放松了监管。家长与老师找到问题的症结,联手加强监管。老师在校对该生以鼓励为主,密切关注他的学习;家长在家多与孩子交流,多关心他的生活,疏导他的心理。经过一段时间,该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大有改观。
2、语文课堂力求生动有趣,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互动
语文老师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精心备课,教学方法灵活机动,课堂活跃有乐趣。让课堂的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感受交融在一起,力求把语文课堂经营得生动有趣吸引人。
在课堂互动环节,兼顾到学困生,设计一些难易度适合他们的问题,鼓励他们参与互动。在课堂互动中,让学困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
例如:文言文的学习是学困生的最大难点之一,怎样才能有效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我的尝试是让他们重复优生的正确答案,检查他们的听课效果。比如解释字词,翻译语句,划分停顿等,能复述正确就及时给以肯定与鼓励。这样,消除了学困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教师多些鼓励,激发学习热情
老师的鼓励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积极的,怎样多渠道地加强鼓励,达到激发学困生学习热情的效果?是值得语文老师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既然是学困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学习效果肯定远远不如优生。比如在学困生的课堂反馈不如人意时,老师怎样应对才能做到既评价适当又达到鼓励的效果?我的做法是课堂评价方式多样化,不作简单结论,多角度评价。比如对于客观性问题,如果他们回答的内容不正确,就肯定他们回答问题的态度;对于主观性问题,老师要充分肯定他们回答的亮点,纠正错误,引导深入思考。他们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
4、指导有益的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
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老师要安排阅读交流活动。比如阅读交流课,故事会,读书演讲或主题演讲活动。此外,老师要布置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的课外作业。
5、加强习作指导,多读多写多讲评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之后布置相关的小练笔,随笔,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此外,语文老师要通过加强习作指导以及作文讲评培养写作能力。点评学生范文,能给学生比较具体、直接的指导。有针对性的面评,效果是比较好的。当然由于老师的时间与精力关系,面评的学生数量有限。
总之,学困生既有先天的不足又有后天的薄弱,需要老师、家长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加强辅导。首先要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然后是家庭的重视和老师的关注,最后是老师采取有效措施,对他们进行听、说、读、写各方面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