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的三大藩王为什么没有起兵成功?

清初三大藩王为什么没有起兵成功?是三位藩王太弱了吗?

 清朝初期三藩,是指一个割据势力,分别指的汉族藩王及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钟。清军在进入山海山海关后,介于自身八旗兵力不足和中国地域广大,所以扶植了三番军队,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难民的先锋,即以汉制汉。

但全国统一后三番却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拥有过大的兵权,财权和地方政治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清庭分庭抗礼,成为了清王朝内部的极大不安定因素。所以,在康熙12年年轻的康熙皇帝做出撤藩决定,战争爆发。康熙20年清军攻入云贵省城昆明,吴世藩自杀,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结束。

三藩反清初期吴军处于战略进攻地位,战争形势对吴军十分有利广大汉军和民众也参加了和支持了吴三桂的行动。那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呢?主要有以下原因:政治上不善于利用民心,吴三桂起兵后便抛弃明朝旗号,这引起强大的消极反响,大失民心。军事上,起兵仓促,物资不足。

对未来的形势发展存在偏差。并且趋于属于保守主义。此外三番各自为营,缺乏统一调度和集体意识。结语:由吴三桂主导的“三藩之乱”,虽然带有汉民族反抗民族压迫的性质,但是实际上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爆发的产物。三藩之乱,动机和行为与明朝抗清仁人志士不能相提并论,企图和政治目标,亦不足取。最后的结果,因为三藩失败,按历史上“成王败寇”的规律,今人只能称之为“三藩之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9

中国历史上皇帝选择继承人,往往是个很大的功臣,一般正常的皇帝都有好多儿子,按照立嫡长子的说法,一般是没有任何争议的,然而有时候嫡长子能力不行,这时就会出问题了。

最为明显的是唐朝李世民,本来是大哥李建成应该继位,可李世民比李建成能力强,于是李世民就有想法了,结果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历史上为了争夺皇位而手足相残的事屡见不鲜。

然而到了清朝却比较例外,清军入关之后统治中原,一共经历了十任皇帝,每一任皇帝都有许多儿子,尤其是想康熙、乾隆这两位特别能生,那些儿子基本都被封为藩王了。

看看明朝的历史就知道,朱允炆继位之后,底下的藩王就开始不淡定了,尤其是朱棣更加不爽,结果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朱允炆直接被赶跑,那清朝为何没事呢?

其实清朝的藩王数量之多,堪称历史之最,那么多藩王难道没有人想造反吗,有肯定是有的,但为什么清朝从没出现过藩王造反夺权的事呢,其实主要是清朝对藩王的制度管理比较好。

清朝时对藩王的行为管理很严格,一举一动都要上报朝廷,如果哪位藩王擅自离开自己的封地,超过60里就要定罪,所以藩王出城都要上报皇帝,批准后才能行动。

其次,并非所有的皇子都被分封到各地,大多数还是留下经常,也就是在皇帝眼皮底下,而且不给兵权,所以想闹腾也没有机会了。

还有,清朝的藩王爵位不是世袭的,想要得到爵位必须要有军功,如果没有就必须皇帝亲自首肯,否则每下一代,爵位就降低一点,等降了四五代,基本跟平民差不多了,更不可能造反了。

最后,各地藩王禁止跟朝中大臣结交,如果要造反肯定要京城有人,这样阻止了双方的交往,那么藩王造反基本没有条件了,所以清朝两百多年的统治里,没出现过藩王造反的情况。

尤其是到清朝晚期,慈禧太后掌权后,一介女流在朝堂上指手画脚,而且还给列强割地赔款,许多藩王对慈禧都看不惯,但由于没有条件,所以只能让慈禧骑在自己头上,想想也够憋屈的。

从清朝对藩王的管理制度来看,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做了严格控制,对藩王的一切行为都有约束,这样他们想动也没机会动了。

第2个回答  2019-08-05
因为他们的将领不行 比如吴三桂 他自己挺厉害不过他儿子就不行了 而且清朝那时候刚建国不久 满八旗的战斗力还很强不是很好对付 而且其他两个藩王也不咋地 归根到底 吴三桂终究不是当皇帝的命
第3个回答  2019-12-09
因为人心所象,他们不是能让国家安定的人。百姓都爱太平。
第4个回答  2019-12-09
第一,他们本身就是贰臣了,大义有亏。再次反复,名不正言不顺,古人很讲究这个的。
第二,当时的康熙皇帝还是很有能力的,八旗绿营战斗力虽然下降,但基本战力也还在,并不太差。
第三,三藩各怀鬼胎,无法同心协力。
第四,历来的古代史,以南征北从来没成功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