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首辅会被严嵩扳倒,是他用了哪样的手段?

如题所述

说起来,严嵩(1480—1567)与夏言是江西老乡。虽然年龄比夏言还大两岁,中进士也比夏言早6年,但在官场的资历却比夏言浅。



究其原因,是严嵩这个人比较背。25岁就中进士,名次还很高,二甲第二名,但刚开始做官,母亲去世,本人大病,蹉跎了好些年,混到40多岁,还在南京翰林院任职,感觉一辈子就要在这个虚位上退休了。


没想到,人到老年,竟然转运了。先是从南京翰林院调到北京翰林院,接着,夏言出任首辅时,力荐自己这位老乡接任礼部尚书一职,严嵩由此开始显达。


所以,没有一个人物一出场就是大反派。严嵩这大半生,也是够能熬的。


任礼部尚书后,严嵩起初还带有些正义感,跟群臣合议,准备劝阻嘉靖瞎改革礼仪。后来,觉察到皇帝不悦,这才学起他的同乡“前辈”,迎合皇帝瞎搞。



人一放弃底线,真的就前途光明。


严嵩很快成为嘉靖重点培育的新势力。嘉靖看上了翰林院出身的严嵩,青词写得比夏言用心而给力,更看上了严嵩小心翼翼掩藏起来的权力欲。

顺便说一下,嘉靖的用人手段之一,是掺沙子。当内阁出现一人独大,或集体抱团的时候,他一定会往里掺沙子。而严嵩迟早会成为他手中的沙子。

在这种情况下,夏言和严嵩,这一对江西老乡的内心,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夏言仗着自己对严嵩有恩,一直把他当门客指使,对他爱答不理,甚至当众羞辱。严嵩为人阴柔,城府很深,表面上仍对夏言毕恭毕敬,刻意巴结,暗地里已想着法子要把这位提携自己的老乡排挤掉。

严嵩不愧是个权谋高手。他打击夏言的一系列操作,几乎成为此后帝国高层权斗的范式:

第一步,找自己的马仔(通常是朝中的言官),弹劾并攻击夏言。这波弹劾和攻击,甚至可以凭空捏造,目的在于搞臭对手。只要皇帝点头了,有没有事实并不重要。所以,帝国高层权斗,永远充满着诬陷与诋毁,阴谋与杀机。



第二步,自己出马。先从皇帝身边的人入手。严嵩秘密造访了嘉靖最为宠幸的方士陶仲文,扬言要把夏言拉下马。夏言知道严嵩在搞阴谋,也不客气,立马反击,发动言官弹劾严嵩。

严嵩顺势跑到嘉靖那里哭诉首辅对自己的欺凌,嘉靖表态要为他作主。严嵩摸准了嘉靖的态度,于是不失时机大打夏言的小报告,捅刀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8
严嵩为了保住头衔,专门在皇上身边拍马屁,徐阶利用皇帝对严嵩抱有怀疑的态度,对严嵩弹劾,最终取代了他的头衔。
第2个回答  2021-03-28
张太后和首辅杨廷和选定了正德皇帝的堂弟朱厚照继位。刚上任,嘉靖帝就因“大礼仪”事件和文武百官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持久战,胜出后的嘉靖帝,对于如何驾驭臣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3个回答  2021-03-28
用了很多手段,比如说诬陷对手,弱化对手的实力
第4个回答  2021-03-28
第一步,找自己的马仔(通常是朝中的言官),弹劾并攻击夏言。第二步,自己出马。先从皇帝身边的人入手。严嵩秘密造访了嘉靖最为宠幸的方士陶仲文,扬言要把夏言拉下马。夏言知道严嵩在搞阴谋,也不客气,立马反击,发动言官弹劾严嵩。严嵩顺势跑到嘉靖那里哭诉首辅对自己的欺凌,嘉靖表态要为他作主。严嵩摸准了嘉靖的态度,于是不失时机大打夏言的小报告,捅刀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