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徐阶是真小人?徐阶最后的结局如何?

如题所述

明朝时期,严嵩可谓是大奸臣之一,徐阶之所以被称之为“真小人“,大多原因在于恶斗严嵩这样的奸臣所致,徐阶是嘉靖皇帝身边的内阁首辅之时,受到严嵩的提拔举荐,从而升职为次辅,虽然在之前严嵩迫害了徐阶的恩师夏言,也是当朝的大奸臣。
但对于徐阶来说也算的上是恩重如山的同僚,可是最后扳倒的却也正是这位被举荐升职为次辅的徐阶大官人,并且最终还要了严嵩的爱子严世蕃的性命。
不仅仅于此,最主要的则是徐阶扳到严嵩所使用的手段,可以说是非常下流的手段的,最终用诬陷的方式一举扳倒了严嵩父子,他在政治争斗中取得想要的胜利,不择手段,看着自己的恩师夏言被严嵩迫害致死,都默默地一直没有站出来,而且还拍马屁迎合的方式来保住自己当时的地位。
徐阶为自己的计划和保住自己的位置,升职期间可以说都是不择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对于徐阶就有了两面的评价,有的说他是为官清廉,不招权,不纳贿,而另一种说话测试容悦顺从、只能说是“甘草阁老”,虽然扳倒了大奸臣严嵩之后,深得皇帝信任,可谓是一代英雄,而在徐阶掌权之后,后面改变了嘉靖皇帝的政治主张,运用倒行逆施,让社会陷入了混乱之中。
俗话说小智慧并不代表大智慧,而徐阶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非常聪明的地方,就一定是自掘坟墓的时候,在嘉靖皇帝死后,裕王登基之后就回到了他的故乡,最终家族沦陷,两个儿子充军,不得善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9

徐阶(1494~1574年),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明松江府华亭县人。早年即工诗文,善书法。嘉靖二年(1523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因忤张孚敬,被斥为延平府推官,受此挫折,从此谨事上官。延平多盗,到任后捕剧盗100余人;清理积案,释出系囚,赢得声誉,升为黄州同知,后又擢为浙江按察佥事,进江西按察副使,并主浙、闽二省学政。皇太子出阁(读书),擢为国子监祭酒。后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要大事。曾密疏揭发咸宁侯仇鸾的罪行,为嘉靖帝所信任。这时,严嵩当政为首辅,和严嵩一起在朝十多年,谨慎以待;又善于迎合帝意,故能久安于位。

倭寇蹂躏东南,侵扰松江,力主发兵平乱。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得知帝对严嵩父子的不法行为已有所闻,于是就命御史邹应龙参劾,终于使严嵩罢官,其子严世藩谪戍。徐阶则取代严嵩而为首辅。

嘉靖帝相信方士,服食“金丹”致病。户部主事海瑞力陈其失。帝怒,要立杀海瑞。徐阶力救,海瑞得缓死,囚系狱中。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帝死,徐阶草遗诏,立穆宗朱载垕为帝,停止一切斋醮、土木、珠宝、织作,凡因言事而得罪的官员一律赦宥,以收拾人心。因事先未和同列阁臣高拱、郭朴一起商量,二人怀恨于心,唆使御史参劾,迫使徐阶于隆庆二年(1568年)致仕回家。

因任宰相多年,为两朝元老,人都称为“徐阁老”。借“投献”为名,大量兼并士地。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任应天巡抚,勒令地方强豪退出多占土地。不得已,也退出了部份土地。

万历元年(1573年),80寿辰,皇帝派人慰问,赐玺书金帛。次年卒,赠太师,溢“文贞”。万历十二年(1585年)赐葬于长兴县东山嘉会区之原。

著作有《经世堂集》26卷、《少湖文集》10卷。另编有《岳庙集》,并行于世。

第2个回答  2017-12-06
徐阶是前任宰相夏言的学生,贤臣集团一员。四个功劳一个过失:第一个功,斗倒严党,为师保仇。纠正明世宗的错误。第二个功,在新皇帝的建立过程中确保安全。第三个功,启用张居正,自己也不贪功。第四个功,保护了许许多多 冤枉的官员。一个过失:没有约束好家人,儿子做丝绸生意,买土地,导致规模过大,招人怨恨
相似回答